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伯駒和潘素: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

十點讀書簽約作者

在收藏界,潘素的青綠山水畫配上張伯駒的鳥羽體書法,堪稱珠聯璧合,連董橋也曾為沒能收藏到這樣的作品而深感遺憾。

一個是濁世翩翩佳公子,一個是蘭心蕙質真名媛,他們一見鍾情,在歲月的長河中彼此扶持,彼此成全,守得住平凡,也經得住風雨。

一生一代一雙人,說的,大概就是他們。

能接受最壞的,也能享受最好的

潘素原是蘇州名門,著名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後人。幼年時期,她即接受了音樂和繪畫教育,尤其彈得一手好琵琶。

13歲時母親去世,她被繼母賣到了上海的風月場。在十裡洋場,她迅速躥紅,別號“潘妃”,接待的都是青幫頭目的“白相人”。

年輕的潘素天生麗質,董橋在《永遠的潘慧素》中如此描寫她:

亭亭玉立在一瓶寒梅旁邊,長長的黑旗袍和長長的耳墜子,襯出溫柔的民國風韻,流蘇帳暖,春光宛轉,幾乎聽得到她細聲說著帶點吳音的北京話。

如果沒有遇到張伯駒,大概潘素在很長時間裡,都需憑靠著秀麗端莊的名媛氣質,在魚龍混雜的歡場裡騰挪輾轉。心中那份苦楚,也只能自己在深夜裡獨自體會了。

張伯駒長身玉立,面若旦角,“賈寶玉的骨子,納蘭容若的脾性”。他是民國四公子之一,擅長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同時,還是收藏鑒賞家、京劇藝術研究者。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那年,張伯駒在鹽業銀行任要職,每年要到上海分行查账兩次。

在上海“花界”一遇到潘素,他便被她的芳姿和琴藝傾倒了,當場提筆寫下對聯,將“潘妃”二字嵌入其中:

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兩人一見傾心,開始熱戀。

可是,潘素當時已被中將臧卓看中,而且已有婚約。臧卓一怒之下,把潘素軟禁在一品香酒店。

急切之中,張伯駒托人買通了衛兵,救出了潘素。

那一年,是1935年,潘素20歲,張伯駒37歲。從此以後,張伯駒再也沒有對別的女子動過心。他原有一妻兩妾,後來他跟兩個妾都離異了,只有潘素陪伴他終老。

知乎上有一個問答:“見過世面的和沒見過世面的女人,到底有什麽差別?”

有個高讚回答說:“沒見過世面的女人,是一本市面上流行的、能一目十行閱讀的小說;而見過世面的女人,則像一本世界名著,可以反覆閱讀。時間久了,流行小說變得不再流行,而世界名著卻還是世界名著。”

何為見過世面?

能接受最壞的,也能享受最好的。無論命運降到低谷,還是時來運轉,她都不焦躁不張揚,以一種從容的姿態來面對人生的靜水急流。

潘素就是這樣的女人。命運曾經讓她降到最低,從此以後,所走的路,都是向上的路。

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

婚後,他們開啟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張伯駒發現潘素很有繪畫天賦,他便把她引薦給名師朱徳甫學習花鳥畫。他還讓她跟隨夏仁虎學古文,夏仁虎,便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公公。

張伯駒帶著潘素遊歷名山大川,眼中有天地,胸中才有丘壑;張家豐富的名家真跡,更是潘素臨摹學習的範本。

幾十年來,潘素沉浸在創作中,最終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青綠山水畫家。

張大千曾誇讚潘素:

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好的婚姻,便是有一個人願意用愛滋養你,默默在背後成全你的興趣愛好,讓你煥發新生,讓你重新找回自我。

張伯駒讓潘素破繭重生,潘素又何嘗不是成全了張伯駒呢?

張伯駒曾自雲: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對於功名,他懶於汲汲;對於利祿,他視之如糞土。

他一生愛文物,為了收藏,他不惜傾家蕩產,家徒四壁也在所不惜。潘素一路跟隨,毫無怨言,成全了他的名士風流。

1946年,為收藏隋代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張伯駒不惜變賣李蓮英的老宅。

這所宅子賣了220兩黃金,再加上潘素變賣首飾的20兩黃金,方才購得這幅畫作。潘素喜滋滋地跟隨著張伯駒搬到了城外居住。

還有一回,張伯駒被一群匪徒綁架了,綁匪看中了他家裡的珍貴字畫。他悄悄地對潘素說:“寧死魔窟,決不能變賣所藏字畫贖身。”

潘素自然明白張伯駒視字畫如生命的心,她用首飾換成20根金條,把他贖了出來。

有一回,張伯駒看中了一幅古畫,價格不菲,其時,張家已大不如前。潘素有些猶豫,張伯駒便索性躺倒在地,像個孩子一樣耍賴,怎麽拉也不肯起。

直到潘素答應拿一樣首飾去換畫,他才從地方爬起,拍拍灰塵回屋睡覺去了。

真正愛一個人,才會在她面前變成一個孩子;真正愛一個人,才會容忍他所有的孩子氣。

對於張伯駒千金散盡收藏文物的“敗家”行為,家裡人都很不理解。唯有潘素,她寧願面對家境的衰敗,也要支持他,而且鼎力相助他,因為她懂他:他費盡心血收藏字畫,並不是佔有,而是不想讓他們流入外國。

1952年,張伯駒和潘素把《遊春圖》和唐寅的畫捐給了北京故宮。

1956年,兩人把《平複帖》《張好好詩》等八件珍藏多年的珍貴字畫,如數捐給了故宮博物院。至今,它們仍是故宮的鎮院之寶。

作家武志紅曾說:

真正健康的愛,是努力去做,給自己愛,然後把內心豐盈的滋養分享給對方,而不是讓內心空洞洞的,非常努力地為對方付出,犧牲感都不是愛。

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

夫妻心靈相通,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彼此扶持,彼此成就,一輩子相依相守,陪著對方慢慢變老。如此,無懼歲月的侵蝕,不怕命運的風霜。

守得住平凡,經得住風雨

曾聽過一句話:“生活中只有5%比較精彩,也只有5%比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過。而人都是被這5%的精彩勾引著,忍受著5%的痛苦,生活在這90%的平淡之中。”

人生的常態並不總是甜的,也有苦澀難耐的時候。

有些夫妻能享受精彩,也能安然度過平淡,卻很難逾越苦難。張伯駒和潘素卻不是這樣,他們守得住平凡,也經得住風雨,真正彰顯了貴族的氣質。

中國有很多文人、貴族,如張岱、曹雪芹,他們前半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後半生卻潦倒不堪。正是在這高低落差中,他們看盡了世態炎涼,世事的洞眼蛻變成了睿智的雙眸。

張伯駒也經歷了巨變,但正因為有潘素相隨,他更從容,更灑然。

在那個特殊年代,他和潘素一起被放逐鄉野。七八十歲的老人,生平第一次下田乾活,他覺得挺有意思。

回京後,原來的四合院變成了一間不足10平米的小屋。甚至,有一年多的時間,他們沒有糧票、收入。

為了生計,潘素——一代青綠山水畫家以畫5分錢一張的書簽來勉強養家。

物質生活如此匱乏,夫妻倆還是沒放棄對詩情畫意的追求。閑來無事,她作畫,他配詩,居陋巷,人不堪其憂,他倆不改其樂。

三毛所說:“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與和諧。”

貴族精神就是這樣。不是去一趟哈利波特式的城堡就是貴族,更不是穿戴著名牌就是貴族,真正的貴族,是懂得:世俗越粗糙,越需要審美地生活。

人生漫長,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會有挫折,會有無法言說的人間疾苦。不管人生如何困頓,都要盡可能地保留審美的態度和精致的生活藝術。

在薄情的世界裡,活出深情,這才是一個人本來應該有的樣子。

1975年,兩人在一起40年了,此時的張伯駒年逾八旬。他去西安女兒家小住,與老妻暫別後,寫下了《鵲橋仙》送給她:

不求蛛巧,長安鳩拙,何羨神仙共度。百年夫婦百年恩,縱滄海,石填難數。

白頭共詠,黛眉重畫,柳暗花明有路。兩情一命永相憐,從未解,秦朝楚暮。

1981年,夫妻倆最後一次合作,在北海展出了兩人的作品共計58幅。

1982年,張伯駒躺在病床上回顧一生,寫下這樣的詞句:“儒釋道,任天真,聰明正直即為神。長希一往升平世,物我同春共萬旬。”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麽。”

看了張伯駒的詞句,方才明白: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便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張伯駒是臥龍崗的散淡之人,一生超凡脫俗;潘素蘭心蕙質,妙手著丹青,一生素淡從容。真當是一生一代一雙人,爭得兩處銷魂。

1982年2月,張伯駒去世了。

10年之後,潘素也追隨他而逝。

他們的故事結束了,卻留下我們後人長長地喟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