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穿越歷史長河,回述周易本義

作為稍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人,大家都聽說過有一部傳播了幾千年、引無數聖人先賢競折腰的古籍寶典,名為《周易》,也有人稱之為《易經》。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周易》究竟是一部什麽樣的典籍?又有多少人明白到底什麽是“易”?什麽是“周易”,什麽又是“易經”?從古至今,種種釋義在世代流傳中眾說紛紜、變幻莫測,不免生出種種歧義和理解上的誤區,那麽今天,我們就從《周易》的稱名開始說道說道“周易本義”。

 

一、《周易》的稱名:

《周易》作為經典稱名,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連山易”,沒有過“歸藏易”的名稱,只有《周易》這一個名字。自從伏羲創立八卦,自從有了《易經》,《易經》的稱名上,應該始終是《周易》。

“周易”的“周”不是“周代”的“周”,“周易”只有一個意義:周而複始。是指候鳥春夏秋冬陰陽寒暑年複一年循環往來的意義。“易”字是鳥類象形,對象的指向,是唯一的候鳥。  

“周易”的準確意義、根本意義、唯一意義,指的是春夏秋冬陰陽寒暑中年複一年循環往來遷徙的鳥類。

“連山”即列山、兼山(進修lian2)、歷山,“歷山”的“歷”字,是經歷的“歷”字,是經歷萬水千山的意義,是說太昊伏羲創立八卦後,至少昊黃帝時代經過了又一次演易,這次演易的形式是歷經千山萬水地去遠途追蹤候鳥、觀察候鳥的生存習性、生存規律。“連山”指的是一次規模盛大的演易行為,演易方式,並不是指《周易》這部經典在稱名上曾經被稱作“連山易”。

“歸藏”也是一次與《周易》有關的行為。對於《周易》的“歸藏”行為,有過兩次,一次是黃帝時代的顓頊“絕地天通”,將《周易》的掌握權從民間收回。一次是夏代中前期的又一次演易,由商部落先公先王王亥、王恆所擔當和完成,完成後未曾公之於眾,而是“歸藏於密”。

《易》有三義的另一種說法“有《連山易》,有《歸藏易》,有《周易》”,這是把《周易》的三個發展時期、演《易》時期、演《易》形式,誤認為是曾經存在過三種《周易》類原典。

 

二、由甲骨文追尋“易”之本義:

中國文字的前生是圖畫,中國文字是由對圖畫的簡約化發展而來。在文字史上,越向前追溯,文字的圖畫痕跡越明顯易見。中國文字在誕生、發展、衍變過程中,經過了圖畫、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和隸書等等過程。同樣,“易”這個字從誕生、發展到衍變,也經歷了從圖畫到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和隸書等這樣的過程。

甲骨文、金文中的“易”,表現的正是《易經》中的“易”字。它表現的是鳥圖騰,表現的是伏羲創立《易經》與黃帝時期再度演易《易經》之時,對於以鴻雁為代表的候鳥所進行的觀察記錄。

在甲骨文、金文中多種“易”字的出現,正與《易經》爻辭中的記載相一致。

我們學習《易經》,首先應該知道《周易》、《易》的稱名是為什麽如此稱名,以及“易”字的本義是什麽。但是,考察“易”字本義,不要忘記在《易經》本經中為易字的本義找出依據。

我們首先可以將甲骨文、金文中的“易”字分作表示孤鳥和雙鳥兩類。其中,表示孤鳥圖的“易”字十三種、表示雙鳥圖的“易”字八種。 飛翔中的孤鳥圖中,半圓的圓表現的是鳥頭,圓中的一點表現鳥的眼睛,略彎的一長豎表現飛翔中的鳥張開的兩隻翅翼,後面三點表現鳥的尾羽。飛翔中的孤鳥圖有半圓在左、三點在右和半圓在右、三點在左之分,也即鳥頭在左、鳥尾羽在右和鳥頭在右、鳥尾羽在左的區分。這正是表現候鳥鴻雁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飛翔方向不同。這也正是《易經》的實質。

追蹤觀察記錄鴻雁等候鳥生存習性而創造《易經》八卦的人,對於鴻雁的觀察記錄是全程追蹤式的。“仰則觀象於天”,創造《易經》的人不僅僅是觀察鴻雁在什麽節氣飛往南方去了,在什麽節氣飛回北方來了;“俯則觀法於地”,創造《易經》的人們還要觀察鴻雁在大地上選擇棲息地的情景。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之謂易”,中國古代聖人創造《易經》,根本目的,在於“生生不息”。在於人口的繁衍生息,不被自然災害所毀滅。保障人類繁衍生生不息的方法,是人類向鳥類學習得來的,是在追蹤觀察鳥類的生存習性中學來的。《易經》中“萬物”的“物”,原指動物,又特指動物中的禽類,指的是鳥類有著憑籍選擇生育地理、生存環境的繁殖量。

 

三、來自考古的印證:

仰韶文化彩陶上和原始時期岩畫上都可以看到各種形式描繪的太陽影像,在青銅紋飾上更有大量的、形式多樣的太陽影像。中原地區出土的史前彩陶,據考古工作者研究認為圖案最具代表性的是與天體有關的日珥紋、太陽紋和飛鳥紋等。

河南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太陽的形象成為彩陶圖案紋飾中的重要對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河村類型彩陶上的太陽紋有時和變體多足鳥紋畫在一起。

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出土的大量彩陶上也有多種圓日圖案,特別是半山類型時期旋紋已成為彩陶上的主要花紋。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象牙片上雕刻的太陽由多個同心圓構成,外圓上端刻有濃烈的火焰狀,形似太陽光芒,圓日左右還刻畫了昂首相望振翅欲飛的雙鳥,被稱為雙鳥太陽圖或雙鳥朝陽圖。

有學者認為這種將鳥形或鳥紋與太陽的畫面紋飾連在一起,應是先民將鳥信仰與太陽信仰糅合一體的獨特展示

西周三足烏形尊:

此西周三足烏形尊,鳥體豐滿,昂首鉤喙,凝目遠望,三足挺立,尾作長方形,兩側呈階梯狀。鳥身中空,背部開長方形孔,孔口上有蓋。周身披鱗狀羽紋,尾部飾鎖鏈狀羽紋,足部飾鱗紋。鳥尊為酒器。專家認為此鳥尊造型與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有關。

三星堆青銅神樹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神樹分為三層,樹枝上共棲息著九隻神鳥,分明就是“九日居下枝”情景,在青銅神樹出土時已斷裂的頂部,推測還應有象徵“一日居上枝”的一隻神鳥。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箔飾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箔飾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圖案中心為一鏤圓圈,周圍有12道等距分布象牙狀弧形旋轉芒,這些外端尖銳細長的芒,呈順時針旋轉齒狀排列。外層圖案是4隻逆向飛行的鳥,鳥與鳥之間,首爪前後相接,引頸伸腿,展翅飛翔,排列均勻對稱,圍繞於內層圖案周圍。

從“太陽神鳥”金箔飾本身形象來看,內層12道弧形旋轉芒的12道,表示1年12個月,弧形旋轉芒則表示旋轉飛翔痕跡。外層4隻逆向飛行的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飛去與飛回。整個圖案,其候鳥特徵十分明顯。無論是內層圓圈與圓圈周圍12道等距分布的弧形旋轉芒,還是外層4隻逆向飛行的鳥,都是在強調候鳥在一年四季的季節中飛一個輪回的圓圈。

“圓圈”的表意是圓周,是周而複始,不是太陽,不是“日”。這個“周而複始”的“周”,就是“周易”的“周”。

伏羲創造易經八卦,是在影像語言的發達遠遠超過文字發展的時代,先民們自然地盛行採用雕塑和圖案來表現周易觀念及其內含。之後盛行的祭祀活動,於此相得益彰,都是紀念中華民族先民有過的追蹤候鳥的仰觀俯察壯舉。考古發現中那些人面上繪著三角羽翅的人面圖案,眼睛上長長的卷筒,以至大瞪著的眼睛,都是他們追蹤候鳥時高度關注的表情寫真,都是對於候鳥仰觀其飛翔與天空、俯察其食宿於地理的描述。

因此,我們說“周易”不是因了“文王演易”的朝代才稱作“周易”的,也不是為了今人要用《周易》揭示世界乃至宇宙的普遍規律定性為“周普”的意義而稱作“周易”的。

而早在遠古影像語言時期,圖畫表達的“周易”意義,就普遍存在於仰韶文化彩陶上、原始時期岩畫上和青銅紋飾上了。

 

四、關於“易”、“周易”和“易經”的定義:

什麽是“易”?

——“易”字本義為鳥。為鳥的擇地繁育、適時遷徙。

什麽是“周易”?

——“周”是周而複始的意思。“周易”指候鳥類隨著陰陽寒暑春夏秋冬循環往來地遷徙。

什麽是“易經”?

——《易經》稱作“經”,與《聖經》稱作經、《古蘭經》稱作經、道經、佛經稱作經一樣,是經典的意思。

《易經》是由中華民族上古時期的聖人所完成的,更為古老的關於中華民族應該如何延續後代、掌控政權、獲得財富的生存智慧和方法的法典,是中華民族所傳承奉行的聖經。

常天書院

常天書院秉承著“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並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薈客廳與武醫身心療法三個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