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研究生擴招18.9萬背後:沒做好這4項準備,不要來讀研!

來源 | 募格學術

作者 | 浴火鳳凰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計劃比2019年擴招18.9萬人!!!”

這是在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由教育部公布的重磅消息。 此消息一出,許多今年通過錄取線的碩士考生終於可以小松一口氣了: “太好了,今年的錄取率又增大了一些”。 的確,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有341萬人報考,比去年增加了5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也被稱為“最難考研年”。 通過了錄取線,接下來就是緊張的複試和錄取等環節了。 但是,近年來研究生入學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錄而不讀”。如2019年10月,湖南大學研究生院對69名2019級“錄而不讀”的研究生,取消其入學資格。

這種現象的出現,大多是因為調劑專業不理想、出國留學等原因。 即使通過了複試,究竟是“繼續讀研”還是“直接工作”,依舊是令很多碩士考生舉棋不定的艱難選擇。今天已經鐵心確定的方案,明天可能又會被自己無情地否定,而後天又可能來個“否定之否定”。 對於押上自己前途、時間和金錢等籌碼來讀研,究竟是不是一步好棋、妙棋,這很難說。 作為一名博士畢業,現在正在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的過來人,我想讀研並不是想讀就去讀的,這不僅僅是學術造詣的問題,還要有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確定你全都具備麽?

比如,不能做到以下4點的,我個人認為,你不適合來讀研。

1

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不要來讀研

“整個宿舍都考,不考的話好像另類、怪人。”

“選擇考研是主要為了逃避工作,多享受幾年的學生時光。”

…… 這是很多“考研”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他們認為,按照這種思維,既然通過複試了,那就應該去讀。 但是,你不知道要去哪裡,只是盲目向前走,這是很危險的。 成年人,就該對自己的時間、對自己的付出、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讀研,是對人生的一種規劃。 讀研本身應該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終究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學歷水準,以便畢業後找到更好的工作、賺到更多的收入。

究竟什麽是好的職業規劃呢?

下面是來自於智聯招聘的一組最新數據。

此外,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也是教育部公布的重點傾斜對象。

如果你的職業規劃在以上範圍內,你可以考慮去繼續讀研。

但是,如果你沒有具體的職業規劃,沒有明確的讀研目標,只是單純地逃避工作,或是跟風隨大流,那我勸你,還是不要來讀研。

否則,即使進入複試,專家組問你為啥要選這個專業,你回答不出令他們滿意的答案來。

否則,你即使過了複試,在枯燥的反覆實驗、抓狂的整理數據、作嘔的論文撰寫時,你也會痛苦不堪、後悔連連。

否則,你也將失去人生中最美好、一去不回的3年青春時光。

否則,即使碩士畢業之後,你也無法得到稱心如意、收入頗豐的工作。

2

沒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不要來讀研

即使你有幸被錄取,並不意味著你能夠順利畢業,因為這才僅僅是你艱難而具有挑戰生活的開始。 為什麽這麽說呢?

2019年12月31日,複旦大學研究生院發布《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研究生退學決定公示(第二批)》,決定對該校3名研究生給予退學處理。

當然,這不只是個例。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9年開始,許多高校都在進行研究生的清退行動。

2019年3月1日,廣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發布公告稱,由於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該校對72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

2019年3月12日,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院發布《關於碩士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的公告》,對許某某等46名碩士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碩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製碩士研究生進入清退名單;

吉林農業大學對34名研究生予以學業預警;

西南交通大學擬對不合要求的2012級博士研究生和2014級碩士研究生進行退學處理;

2019年11月28日,延邊大學發布“研究生退學決定公告”,宣布對136名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

中國傳媒大學對61名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學,其中有學生入學已超過16年;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對67名博士、8名研究生予以退學。

這些研究生遭到清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未在規定年限內完成學業。 當然,導致他們未能完成學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科研能力無疑是其中一條,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研究生都具備這項能力,即使你考研分數很高,這二者並不完全對應。

雖然現在不同學校的制度不一樣,可大部分發表SCI論文是硬性要求,而具體到實驗室,導師可能還會有更高、更多要求。

一般來說,研究生3年裡要發2篇SCI論文。以碩士生3年的學製,上課用去1年,畢業考證、考公務員、考托福、找工作少則半年,長則1年。這樣算下來,充其量只有1至1年半的時間用來做研究。

要知道,對生態學科而言,這點時間連一個田間實驗的重複都沒法做,哪裡有可能去獨立做出一篇實驗設計嚴謹、結論依據充分的SCI文章出來?

因此,少數學生走上偽造數據、找關係、買論文、假評審、抄襲的道路,最後坑了自己又害了導師。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作為寫過畢業論文、用過“知網”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的大名。

畢竟,天才是少數。如果沒有基本的甚至較高的科研能力,你能保證自己不是被理清退學的對象嗎?

也許你會說,這兩天還得到一則好消息,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乾意見》,提出“不宜以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要知道,《意見》裡使用的是“不宜”,而不是“取消”。

再說,如果沒有SCI論文的硬性指標,如何評判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就算全面取消也要一個漫長的論證和實施過程,最近這些年你是指定享受不到這個福利了。

3

沒有強大心理素質的不要來讀研 2019年9月2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2016級專業碩士生陳澤民墜樓身亡,警方初步判定為高空墜落(已排除他殺)。

後來,這位自殺學生《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絕筆信被曝光。

信中提及導師要他平時去某公司上班,耽誤了他的學習;平時導師態度很不好,對其各種威脅;已經延期畢業一年,且身邊的同學陸續找到工作,內心又很焦灼,在多重壓力下最終受不了,他選擇了自殺。 近年來,研究生自殺的案例還有很多。 2009年6月,北京大學研究生賈昊墜樓身亡。2015年5月,中南大學研究生薑東從圖書館六樓跳樓。2015年畢業季,北京郵電大學半年內出現5起研究生自殺。2016年1月,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蔣華文從9樓一墜而下。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楊寶德自溺於灞河。2018年3月26日,武漢理工大學在讀碩士陶崇園墜樓身亡。2018年12月13日,同濟大學研究生陸經緯跳樓身亡。2019年1月20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碩博連讀生胡坤在宿舍猝死。……

據調查,處於精神亞健康狀態的研究生不在少數。選擇離開這個世界的研究生,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信仰崩塌。許多研究生曾經堅信“勤能補拙”。可現實是,自己的善良和勤奮卻被有些導師利用,自己成為導師個人的科研機器,導師用自己的成果去評各種帽子。並且,科研好像一個無底洞,導師永遠不會滿足。如果導師比較自利,不允許學生拿數據去發小文章,那學生就得面臨延期、甚至長期無法畢業的問題。 換師無門。現在,研究生將導師稱為“老闆”,這個“老闆”擁有一票否決權。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務,導師不同意的話也無法正常畢業。同時,換導師很少有人成功,因為其他導師既不願意得罪原導師,也會對該研究生的能力持懷疑態度,所以很難找到願意接收的導師。 迷茫無助。在多數情況下,研究生受到導師的委屈是很難讓他人感同身受的。跟同門講,有破壞師門氛圍進一步遭受責罵的風險;跟朋友講,除了一聲歎息也幫不上忙;跟父母講,他們往往告誡自己要卑躬屈膝、忍讓、服從。 所以,讀研之前,請問問自己:

“我真的確定自己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嗎?

我真的面對任何無助、委屈甚至是責罵、侮辱都能一笑而過嗎?

我真的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能不選擇絕路嗎?”

你不必回答,因為你沒有經歷過、無助過,所有答案都是蒼白的。

4

沒有經濟支撐能力的不要來讀研

讀研,就意味著你放棄工作的機會,失來讀研期間正常工作的收入,以及3年時間的工作經驗和人際關係。

這些,都是你讀研必須要考慮的成本代價。

所以,家庭條件越是不好的學生,越是不能來讀研。

你應該做的,是及早步入職場,先養活自己,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錢。等自己有了獨立的經濟能力之後,再去考慮考研、提升學歷這樣的後續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瞧不起你,也並不說因為你家裡窮,就失去追求知識、提升學歷、成就更好自己的權利。

而是你要知道,步入大學你就是成年人了,應該自己養活自己,但父母還是選擇給你學費、生活費,讓你在大學校園裡不為了一日三餐而憂愁,可以安安心心呆在象牙塔裡,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大學畢業了,父母並沒有責任和義務,繼續供養你來讀研,雖然他們也很希望能有高學歷的兒女。

明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希望你能早日經濟獨立,你還想著晚點賺錢,我覺得對他們來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但話說回來,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讀研也有讀研的樂趣和優勢。規劃人生格局、提升科研能力、造就強大內心,這難道不是讀研的吸引力所在嗎?

人生道路很多,讀研並不是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記住,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關鍵,是在於你是否擁有終身學習的心態,而不是由你是否擁有研究生文憑而決定的。

hold的住,世界就是你的,hold不住,不要走這趟渾水。

本文來源:募格學術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