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當年項羽打敗劉邦,中國是不是從此小國林立,像歐洲那樣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最終打敗了項羽,同時又通過消滅異姓諸侯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後來,劉邦的子孫們,又通過不斷地削藩,加強了中央集權,讓漢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強大的國家。從此以後,這種大一統的模式,就一直延續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中國人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模式。

那麽,如果當年劉邦沒有打敗項羽,而是項羽打敗了劉邦,是不是這種大一統的模式就不容易建立起來,整個中國,將分裂成很多小國,並行地往前發展推進,成為當今歐洲那樣的小國林立的模式呢?

這種想象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夏朝商朝只是小國,姑且不說了,從周朝開始,便實施了分封製。這種分封製,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這種分封製,一直延續了八百多年。結果秦始皇實現了大一統。秦始皇實現大一統後,廢除了分封製。但是他這樣做,引發了天下諸侯的不滿,天下百姓也很不滿秦朝為了統一的各種高壓政策,因此,整個強大的秦朝只是延續十多年的時間就分崩離析。後來項羽打下天下以後,他吸取了秦朝失敗的教訓,重新確立了分封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可以說,項羽的這種分封,是當時的人心所向。只不過因為項羽在分封的時候,太過於私心。造成了齊王和漢王等諸侯的不滿。尤其是漢王劉邦,被分封到偏僻的漢中,而且還派出章邯等三秦軍隊防備劉邦。所以劉邦才會造反。

而最終,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打敗了項羽。接著劉邦誅滅異姓諸侯王,建立了又一個大一統國家。

若是當年項羽在分封的時候,更公平一點。或者說項羽在和劉邦作戰的時候,打敗了劉邦,那麽,項羽的這種分封體制,是不是就會往下延續下去呢?就像歐洲一樣,分裂是主流,大一統只是偶爾出現的,並且不被大家接受的現象。

我認為,這種可能是不存在的。為什麽這麽說呢?

事實上,周朝實施的分封製,雖然是分出了很多個國家,但是,這些國家在名義上,是屬於周天子的。也就是說,是有一個天下共主的。這種有天下共主的意識,也是一直被各國所接受的。到了春秋時期,有很多國家不服周天子的領導。不過,當時的整個思潮,還是要求大家要服從周天子領導的。“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他要做的,也是要促進各國維護周天子的統治。

“春秋五霸”到了後來,漸漸地變味。尤其到了戰國時期,基本上沒有國家在乎周天子了。不過,雖然沒人在乎周天子了,但是大家當時想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吞並別的國家,實現統一,把自己變成新的“天子”,變成新的“天下共主”。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統一是大家共同的想法。只不過是誰來當“天下共主”而已。沒有人認為,諸侯國之間應該相安無事,各自守著各自的地盤,長期共榮發展下去。這顯然與歐洲的發展軌跡是不一樣的。

再一點,中國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是奴隸製。這種奴隸製,和歐洲在古希臘時期的奴隸製也是差不多的。後來秦漢之後,中國出現了封建制。歐洲在羅馬時期,也是一種封建制。中國的封建制,與羅馬的封建制也是差不多的,也是要求維護統一的。

也就是說,奴隸製的生產方式,就產生了邦國式的國家形態。封建制的生產方式,又產生了大一統的國家形態。

但是在西方文藝複興之後,歐洲的情況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西方迅速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當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來以後,歐洲就開始向外發展。因為資本主義是必須要資源和流通的。依靠內部,根本就不可能解決資源及流通的問題。這也就使得歐洲國家,不再把內部的統一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當然了,也不是說歐洲一點兒也不追求內部的統一,歐洲也曾出現過很多大帝國,比如拿破侖和希特勒也曾試圖在歐洲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但是,由於歐洲長期向外發展,各國的文化及民族都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又沒有一個強勢的主體民族,因此歐洲要實現統一,顯然困難得多。

中國基本上沒有進入資本主義,而是長期處在封建時代。同時中國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統一強大的漢民族這樣一個主體民族。因此,在中國大一統的觀念越來越強烈,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從這裡可以看出,實際上項羽的分封,是開歷史的倒車。就算他打敗了劉邦,其他諸侯也會反叛,戰爭肯定不會停歇,直到最終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為止。

(參考資料:《史記》《歐洲史》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