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環山披“梯綠” 護“岱”水更碧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3日電題:環山披“梯綠” 護“岱”水更碧

新華社記者於長洪、勿日汗、任會斌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拯救”行動升級,我國重要濕地岱海周邊正出現“梯綠護水”的景觀:四周山頭上平整出1米左右層差的“梯田”連綿不斷,一片片喬木林錯落密植形成“梯綠”,與一段段用鉛絲籠罩的石頭牆綠白交織,遠映湖水,構成生態綜合治理的山水圖畫。

岱海位於內蒙古涼城縣,是名列“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北方大湖。近年來,自然氣候變化和工農業取水使岱海湖面快速萎縮,由上世紀50年代的200平方公里縮減至如今的50平方公里,並出現水質變差等“病症”。

2016年,內蒙古緊急啟動“拯救”岱海行動,實施水土保持工程降低雨水流速,促進泥沙就地沉澱,有效淨化入湖水質。在涼城的“成績單”上,“梯綠”建成325公頃,鉛絲籠石谷坊砌成118座,治理流入岱海的上遊河流22條。

“3年間岱海水生態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湖面首次出現不縮減,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涼城縣委書記王文說,今年岱海治理思路由“一湖”治理升級為流域治理,治理範圍由周邊200平方公里拓展至流域2000平方公里。

支持農民改造庭院和生活設施,減少汙染物入湖量。在涼城縣鴻茅鎮老窪營村,農民王美蘭家的日子從未如此“講究”:屋裡泛著白光的瓷磚地面、抽水馬桶和洗漱池一應俱全,屋外畜禽糞汙被集中堆積在院子一角的防滲發酵池中……目前,當地對岱海流域60個村莊的生活汙水和108個村莊的畜禽糞汙進行收集處理。

為減少湖水和地下水抽采量,實施“耕種革命”,引導農民把21萬畝水澆地變成旱地。當地封停機電井667眼,並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雖然“水改旱”之後平均每畝地減產60%,但因為發展了經濟效益高的有機旱作農業,農民每畝平均收入較之前提升12%。

致力於節水的不只有農民。直供北京用電的岱海電廠原來依靠湖水冷卻2台發電機組,2017年投資29.8億元實施空冷技術改造,技改後電廠每年耗水量從1129萬立方米減少到296萬立方米。“企業雖然減收,但生態账是最大的账。”岱海電廠副總經理張勁松說。

岱海屬於封閉性內陸湖,“內治”只能治表,如果沒有充足外源補給,很難擺脫乾涸的危險。為從根本上“拯救”岱海,今年國家實施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工程竣工後,每年將有4466萬立方米黃河水注入岱海。

“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岱海萎縮狀況一定能被遏止,水質和濕地生態系統也將明顯改善。”王文說。(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