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秘男子史潤龍”造假背後的真問題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多家企業董事長,某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處長……”近日,神秘男子“史潤龍”在網上頻頻引發關注。

9月7日,新華網發布聲明稱,有人假冒其名義發布《新華網評:“扶貧英雄”史潤龍扶貧金句引發的社會思考》。

▲新華網截圖

9月10日,濟南警察局市中區分局發布通報,史某龍系山東濟南人,2001年8月出生,為滿足個人虛榮心才編造各種頭銜,並虛構場景在網上進行發布,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就目前公布出來的細節來看,“扶貧英雄史潤龍”漏洞百出,稍微具有一點常識和求證意識,就很難讓其蒙混過關。

在相關網文中,這位“出生於1998年”的青年才俊,從18歲繼承家業擔任董事長開始,先後擔任多家企業創始人、董事長。但這些炫目的“成績”稍加核實就可以證偽。

對比一下“史潤龍”與外國政要的合影,可以發現很明顯的PS加工痕跡。而查詢一下“史潤龍”提到的一些資訊,也不難發現全假不真。

讓“史潤龍”陷入漩渦的是“新華網評”。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新華網評:“扶貧英雄”史潤龍扶貧金句引發的社會思考》,文章有電頭、有署名,看似與新華社電稿高度相似。但只要稍微去新華網查詢一下,自然就會知道真假。

一事當前,先問真假,這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可這件事,根本看不到應有的求證意識。

這個責任不能完全推給“吃瓜群眾”,普通網友可能沒精力沒能力也沒有興趣去求證,即便生疑也只是“呵呵一笑”。但是,任何一種傳播,都是通過管道實現的。而管道有求證和審核職責,何以也是集體失明?其中一些媒體的“流量心態”值得重視。一個典型,就是只求流量、不顧真假。

一些媒體通過低成本的轉發、複製、洗稿甚至編造,成為了“大號”,掘得了真金。一個價值觀扭曲而且沒有有效製衡的太空,一定會出現“破窗效應”。

當一條熱聞出現後,一些網站、公號、APP紛紛轉發,有的甚至以搶在別人前面而沾沾自喜、自我吹噓。這就是“流量心態”,只要流量,不顧真假。

在“扶貧英雄史潤龍”事件中,有的網站聲稱是後台程式自動抓取,有的網站解釋轉載自其他網站,有的網站表示發布在讀者來稿欄目……或是事實,可一直被視為媒體精神之一的求證意識,又去了哪裡?

很多假新聞的發生,都經歷了這樣的程式:一開始出現在自媒體,然後被一些網站轉發,其他網站再轉這些網站的內容,這些網站又把消息來源改成其他網站——“交叉感染”之下,最後誰都沒有責任?

這才是“扶貧英雄史潤龍”造假背後真問題。

如果這種不顧真假的“流量心態”得不到遏製,我們只能處於一次次反轉之中。

這種“流量心態”,與“當網紅、做大V、掙快錢”的社會心態一脈相承。任其泛濫,理想和節操,將會成為真正的奢侈品。

END

文丨毛建國

編輯丨巫夢琦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