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夏天,100件文物為你講述浙江的故事

《中國美術報》第113期 藝術財富

6月8日,浙江省博物館年度大展“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在浙江西湖美術館開幕。展覽匯聚了浙江省39家文博機構共百件(組)文物,沿著從史前到明清的歷史脈絡,為觀眾呈現浙江大地上精彩的歷史印跡與獨特的地域文化。在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看來,“以文物為主角,以史為線,用文物講述浙江故事”是此次展覽展陳思路上的一大特色。“越地寶藏”展覽中的每一組(件)文物,都對應著一段浙江的歷史文化。“如果把整個浙江歷史比作一場精彩、完整的演出,那麽這些文物所對應的歷史故事便是其中一出出精彩的‘折子戲’。”

那麽,這100件文物都講述了哪些浙江的故事呢?

浙江歷史悠久,浙江境內的人類活動,至遲可以追溯到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目前浙江地區考古發現而言,發現了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以往展陳往往集中於分類介紹各種不同遺址的文化特色,此次展覽打破文化分類,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區塊來反映浙江史前社會發展的變化和趨勢。展覽選擇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3個不同階段的3種工具來反映這樣的變化,如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耜,器身有2個鑽孔,柄部有橫向穿孔,還留有藤條,是與木柄綁縛連接用的,表明勞作工具的改進是農耕發展的重要條件。農業生產帶來了財富積累,同時也帶來了社會矛盾衝突。良渚文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凸顯出來的獨特文明。此次展出的良渚玉器,如玉琮、玉鉞、玉璧,它們不僅是良渚玉器中的代表器物,也是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製作最精美的。

【新石器時期】? 良渚玉琮王? 浙江省博物館藏

兩千多年前勇敢的越人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活躍在這片熱土上,精勤耕戰,形成了有別於中原的獨特文化。第二單元的第一區塊“越人歌”,以《說苑》中的鄂君子皙聽越人歌故事切入,引出反映越人生活習俗的展品,如體現越人“斷發文身”的青銅鳩杖、體現越人“習水便舟”的羽人劃舟銅鉞等。第二區塊“越人劍”則是以大家熟知的歐冶子鑄劍的故事為切入點,引出體現越人精勤耕戰精神的文物。此次展覽除展出的浙江省博物館藏的越王者旨於睗劍,還展出了4柄湖北荊州出土的越劍,其中3柄有銘文,明確可知劍的主人分別是越王鹿郢、越王州勾和越王不光。

【吳越國】? 佛螺髻發銀阿育王塔? 浙江省博物館藏

浙江還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唐代以後,浙江瓷業飛速發展,宋元時,龍泉窯異軍突起,燒瓷工藝得到進一步創新,燒造出粉青和梅子青釉,瑩潤如玉。在“青出東隅”展區,便展出了兩件元代龍泉窯青瓷,一為葫蘆瓶,一為帶座淨瓶。葫蘆瓶胎白質細,器身滿施豆青釉,釉層肥厚滋潤。淨瓶器形似“吉”字,故而又稱“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展出的帶座淨瓶,瓶座與淨瓶為套器,兩器均施豆青釉,釉層滋潤透亮,猶如碧玉。

【元】? 龍泉窯葫蘆瓶 青田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藏

五代時期,中原佛教呈衰微之勢,唯東南一隅的吳越國佛法昌盛,建寺起塔,開龕造像,刻經造幢,留下了眾多佛教遺物遺跡,最負盛名的當屬西子湖畔的雷峰塔。展出中的鎏金銀阿育王塔即出自雷峰塔地宮,是錢俶專為雷峰塔特製。

浙江,曾是唐末亂世中的一方樂土,也曾是“四方仰之為師”的南宋都城,繁盛富庶。南宋商業貿易發達,手工業興盛,當時的金銀器、銅器、瓷器、漆器、玉器、玻璃器等諸般器物的製作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展覽的“武林舊事——繁盛都城的時代風尚”單元展出了大量的金銀器來展現南宋繁華的時尚風氣。此次展覽展出了湖州三天門南宋墓出土的一組金首飾,包括釵、耳環、鐲、戒指和帔墜,恰能看出南宋女性裝扮的時尚。

元明清時期的江南,在藝術及思想方面展現了獨特的影響力,優美的自然風光、富庶的經濟環境,令其成為文人聚居之地。在這一背景下,浙東學者王陽明以良知之學創“陽明學派”,對明清乃至整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產生重大的啟蒙作用。受“心學”影響,文人將心靈體驗融入藝術創作,以筆墨抒發情懷,描繪出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獨特畫卷。本次展覽展出了余姚博物館所藏的王陽明楷書《客座私祝》冊頁,這幅作品筆力雄強,沉著清勁。篇首有明末書法名家黃道周的題跋,讚譽甚高。

百件文物展現的不僅是生活在浙江地區的先民從史前探索世界開始走出蒙昧,到明清鼎革精英學者探索內心走向自省的過程,亦是人類成長的進程。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

【南宋】? 金帔墜? 湖州博物館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