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江考察看生態,深意不止在山水

近幾日社交媒體上,關於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的新聞頻頻刷屏。一舉一動,釋放重要信號。

此行恰逢既要堅持疫情防控又要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重要節點,調研企業發展和社會治理等內容,可謂主題鮮明、有的放矢。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習近平還深入安吉和西溪濕地,調研生態保護主題。

看生態,其深意卻不止於山水。

3月31日下午,習近平冒雨考察了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近幾年,此地堪稱“網紅”,不少年輕人赴杭州專程到此打卡。這個位於城市中的綠腎河汊縱橫,移步換景,鴨嬉鳥鳴、古木蒼翠。濛濛春雨中,走過青苔石板,穿行於綠色長廊之間。

很多人知道西溪濕地,隻知其美,卻不知其來歷。它是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七成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作為從漢晉時便已興起的生態與人文勝地,它歷經唐宋發展、明清興盛,到民國而衰落。隨著城市活動加劇,西溪濕地自然生態、人文生態一度遭受嚴重破壞,曾是杭州人繞著走的地方。

西溪濕地真正的變革,始自2005年。

那一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一年,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開園。習近平在發去的賀信中指出,實施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建設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改善杭州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具有積極的作用。

從那時起,西溪濕地作為樣板,開始詮釋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它也成為“美麗中國”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基地。

如今的西溪濕地,意義遠不止旅遊休閑帶來的收益。

以西溪濕地為中心的大西溪經濟圈、文化圈和生活圈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西溪帶來了影響深遠的生態獲得感。宜居的生態環境,也是“城市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

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明確提出,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迅速火了起來。梳理西溪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在提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美麗願景之前,習近平早已推動了相關實踐,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綠色發展之路。

30日,習近平也去了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考察,浙江安吉。他調研了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15年前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他在那裡提出了一個科學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別看現在翠竹連綿、溪水叮咚,余村曾是全縣出了名的礦山汙染村。那一次習近平來調研民主法治工作,開口卻先講生態環保。當時的余村黨支部書記鮑新民匯報了村裡靠開礦和建水泥廠發展經濟的歷程,腰包鼓了,但村民卻嘗到了環境汙染之苦,漫天塵土、汙水橫流,開窗通風成了奢望,采下的茶葉也蒙了灰塵。

以透支環境為代價的靠山吃山,豈能長久?轉型迫在眉睫。余村通過民主決策的方式決定把高汙染企業陸續關停,可不少村民一夜之間就失去了收入來源。怎麽辦?

習近平聽了村民的發言後,鮮明指出方向:“一定不要說再想著走老路,還是迷戀著過去的發展模式。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都是高明之舉。我們過去講,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新理念從此誕生。9天后,他在《浙江日報》發了一篇“之江新語”,進一步闡述這一科學論斷。在浙江工作期間,他提出“綠色浙江”概念並親力親為推動落實。

15年後的春天,習近平再來余村,走進了村口的一個山莊。山莊主人曾是礦區的拖拉機手,也正是在2005年敏銳捕捉到了轉型機遇,辦起了村裡首家農家樂。

習近平在山莊小院裡對村民們說:“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經過實踐檢驗的這席話,蘊含著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客觀規律,深遠影響了中國的發展進程。

生態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和民生,和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休戚相關。

建設生態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光腰包鼓起來不行,還得有新鮮空氣、乾淨水、放心菜和宜居環境。恰如兩年前習近平在一次講話中所說:“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認可,也經不起歷史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始終把生態置於發展全局中去考量。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把“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意味著,對中國的小康社會建設來說,保護生態環境是三大最繁重、最艱巨的任務之一。習近平指出,不管有多麽艱難,都不可猶豫、不能退縮,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拚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站在這個層面,再來理解總書記此行。

春節過後,黨中央高度重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2月23日,總書記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部署;3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重點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極為考驗黨的執政能力,更體現了習近平的遠見和智慧。

疫情耽誤的時間,只能用加速發展搶回來。這是一。

15年前,習近平在余村考察後在《浙江日報》發文感慨,“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如今,因為疫情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壓力,接下來到底怎麽發展?會不會為了GDP、為了經濟指數的增長而重回老路?

答案是,不會。中國選對了路,就要沿著既定方向前進。定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一定會緊緊咬住。定下是“全面小康”,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中的任何一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都難稱“全面”。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接續不懈的奮鬥目標,不會因疫情而打折扣或改弦更張。這是二。

因此,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後,總書記出京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把西溪濕地、把余村都作為重要目的地,對外傳遞了明確的信號:無論形勢多困難、挑戰多嚴峻,中國將始終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面對疫情的壓力測試,面對脫貧任務的緊迫與脫貧後的期許,也許我們該關注兩個概念: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余村是一個觀察窗口。關掉曾經的搖錢樹並沒有返貧,反而路子越走越寬廣,實現了腰包和生態的雙贏。余村人的小康故事並非靠涸澤而漁,而是靠同自然和諧相處。

就在3月初,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會議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攻號令。脫貧後呢?農村圖景裡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勢必包括生態環境。總書記在余村交流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包括城市現代化,也包括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席話目光長遠,著眼的是廣大農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西溪濕地也是一個觀察窗口,觀察城市治理的窗口。城市裡無人問津的邊緣地帶,因為生態改善,成為杭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作者:半畝白月、今日胡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