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110)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揭示了我國文化發展規律,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1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民族要實現複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必須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不日新者必日退”。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成為時代變遷、社會變革的先導。要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堅持守正創新,重點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反映時代精神、引領時代潮流。

2.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112)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就意識形態領域的許多方向性、戰略性問題作出部署,從根本上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鞏固和發展了主流意識形態。同時要看到,意識形態領域仍不平靜,鬥爭和較量有時十分尖銳。

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在意識形態鬥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余地,必須取得全勝。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

黨和國家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佔據統攝地位,必須持續加強理論武裝工作。要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更好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更好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動。把堅定“四個自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宣傳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輝煌成就,講清楚成就背後的理論邏輯、制度原因,增強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底氣。把凝聚民心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以立為本、立破並舉,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各級黨委要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抓敢管、敢於亮劍,不做“騎牆派”和“看風派”,不做所謂“開明紳士”,不搞“愛惜羽毛”那一套。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製各種錯誤觀點。

(113)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麽人的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怎麽用上來。要把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著力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形成有效支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

(114)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鬥爭最前沿,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台、辦新聞網站。

黨管媒體,不能說隻管黨直接掌握的媒體,而是把各級各類媒體都置於黨的領導之下。要把黨管媒體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動員功能的傳播平台都要納入管理範圍,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準入管理。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自覺抵製西方新聞觀等錯誤觀點的影響,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3.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

(115)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在當代中國,我們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116)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著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核心價值觀建設,說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設、靈魂建設,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培養時代新人,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全方位貫穿、深層次融入,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引導全體人民自覺踐行。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學校教育,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推動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轉化為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

(11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把他們演繹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鼓吹為“普世價值”,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推銷,對那些不聽命、不順從他們的國家,更是揮舞價值觀念的大棒進行打壓。我們要警惕借所謂“普世價值”抹黑我們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文化傳統的行為,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4.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11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11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既不能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講厚今薄古,而是要本著科學的態度,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認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其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固步自封,閉上眼睛不看世界。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對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5.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

(120)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推動文藝繁榮發展,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長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有影響力、人們普遍認可的好作品還是不夠。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麽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

(121)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開展文藝創作,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要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新時代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要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在藝術質量和水準上敢於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於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於表明立場。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製低俗、庸俗、媚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

6.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122)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輿論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給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現在,意識形態領域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往往因網而生、因網而增,許多錯誤思潮也都以網絡為溫床生成發酵,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主戰場。

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係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準,推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理直氣壯唱響網上主旋律,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是掌握互聯網戰場主動權的重中之重。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結、凝聚億萬網民,推進網上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把握好時度效,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深入開展網上輿論鬥爭,嚴密防範和抑製網上攻擊滲透行為,組織力量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批駁。不負責任的言論少一些,對我國社會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123)伴隨著信息社會不斷發展,新興媒體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必須深刻認識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係,而是迭代關係;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融合不是簡單嫁接,而是要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124)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構建良好網絡秩序。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依法依規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推動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營造健康網絡生態,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更加清朗。

7.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125)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進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於中”而“發於外”,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好。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126)講好中國故事是樹立當代中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任務。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際社會對中國奇跡產生愈加濃厚的興趣,渴望破解中國成功的秘訣。同時,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誤解也不少,一些西方媒體仍然在“唱衰”中國。在這樣複雜的形勢下,尤其需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中國故事怎麽講?根本在於傳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我為主,融通中外。中國故事最精彩的主題,是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麽“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麽“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好”。要主動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是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要宣介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傳播優秀當代文化,著力推動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價值理念、文藝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進入主流市場、影響主流人群。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內宣外宣一體發展,奏響交響樂、唱響大合唱,把中國故事講得愈來愈精彩,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

講好中國故事,要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不懈奮鬥,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要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並聽清中國聲音。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增強文化傳播親和力,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6日 06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