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0平米的未來餐廳,1年賣出10億,計劃開店1萬家

誰在衝擊外賣市場格局?

2016年8月,時為餓了麽CEO的張旭豪描述了一種烏托邦式的餐飲模式:3分鐘出餐、60平米的店面僅需3-5人運營,但月入可達百萬,他把這個外賣新物種命名為“未來餐廳”。

2018年4月,阿里近百億美金全資吃下餓了麽後,“未來餐廳”在這場驚世收購中眼看就要被風吹雨打去。

但4個月後,“未來餐廳”卻交出了坪效是普通餐廳5倍、年銷售破10億、2年開店300多家的驕人戰績。

原來阿里完成對餓了麽的收購後,“未來餐廳”計劃從來沒有中斷過,反而得到“報復性執行”。

元芳,怎麽看餓了麽“未來餐廳”?

簡單的說,“未來餐廳”要做外賣行業的安卓:就像每次安卓更新後都會開放給不同的手機品牌一樣,具備迭代功能的“未來餐廳”也會全面開放給所有餐飲商家。

毫無疑問,“未來餐廳”的出現,對外賣市場(甚至整個餐飲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其一,大大降低了外賣創業門檻,讓“人人都是餐飲經理”成為可能。

想一想,湊夠3個創始人就可以創業,不需要再招收員工,還幾乎能預支豐厚的創業回報,這是一種“玉宇多年求不得”的完美創業模式,當然有人會躍躍欲試。

其二,讓大量餐飲商家湧向餓了麽平台。

“未來餐廳”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做簡單的鏈接,而是向整個餐飲行業輸出基礎設施,這是一種比外賣平台燒錢給商家補貼要高級得多的玩法,也是更長久的商業形態,必然會提高餐飲商家的黏度,讓餓了麽成為外賣商家的首選。

如果說盒馬鮮生在新零售門市方面打開了一扇門,那麽“未來餐廳”則有可能開啟新零售外賣時代。

怎麽做到的?

餓了麽有一個夢想:做一切與吃相連接的事情。

而從誕生時起,“未來餐廳”就帶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一方面,“未來餐廳”認定外賣行業必然朝著更標準化、更有安全保障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餓了麽從來沒有放棄創造一種新的模式引領外賣行業的野心。

其一,“未來餐廳”的目標是標準化經營,標準到只需要“傻瓜式”操作就可以了。

簡單地說,“未來餐廳”的標準化就像只要預先設定好一個程式,最後求證出一個結果一樣。這也是為什麽一家“未來餐廳”只有3-5個店員,照樣可以做到3分鐘出餐,而且坪率會高出同行那麽多。

比如說,為了做到標準化,餓了麽不惜投入千萬元研發了Each APP,它能夠完成店員的入職培訓、提醒店員每隔2小時洗一次手、警告那些過了二次效期還沒被銷售出去的食材該扔掉了等。

其二,在生產和配送的每個環節做減法,形成聚焦效應。

比如說,“未來餐廳”定位於隻做外賣的餐廳,本身就是一種減法;此外,盡可能減少運營人員、門市隻負責簡單的二次加工、每個店只打造幾種特色品牌等,追求的就是聚焦效應。

其三,大數據技術全面界入。

除了利用大數據選址,大數據還針對“未來餐廳”外賣場景進行設備、人員和流程的選擇,最終給用戶最佳的外賣就餐體驗,從而有可能造成現象級的新銳餐飲品牌。

比如說去年才創立的 “周大蝦龍蝦蓋澆飯”,現在已成為 “未來餐廳”的明星品牌,目前的年交易額達到2億元。

阿里新零售的任督二脈徹底打通?

如今,線上絕大部分流量已花落BAT,這也意味著線上紅利就要觸碰到天花板。

所以兩年前,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並且斷言:未來10年、20年,將沒有電商一說,只有新零售。

而阿里全資收購餓了麽,無非是餓了麽能夠在新零售方面給阿里巴巴帶來加碼。

餓了麽少壯派CEO王磊說得更直接:接下來幾個月,蜂鳥配送將進一步向阿里生態內各路新零售縱隊提供分鐘級配送支持,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未來餐廳外賣門市有望作為蜂鳥前置倉網絡的一部分,成為分鐘級配送戰略的’X因素’。

看出了“未來餐廳”這一步棋在整個阿里巴巴的戰略決勝力了嗎?

此前,在同城級物流,前置倉的戰略據點上,阿里巴巴分別派出了菜鳥智能和屈臣氏門市鎮守,一伺超萬規模的實體店落地後,就可以用同城級物流和前置倉將所有實體店連綴起來。

到時候,阿里的冷鏈、配送、倉儲各個環節將豁然打通並形成協同效應。

而計劃開店1萬家的未來餐廳當然是不二人選!

所以,阿里的新零售夢想才是“未來餐廳”最大的底氣!

當然,作為阿里欽點的黑豹黨,餓了麽CEO王磊在布局上還是很超前的。

比如說,為了馳援阿里的新零售戰略,餓了麽趁對手不注意,率先推出了“筷馬熱食”,對準的就是一般外賣平台很難滿足消費者追求快速、便利、熱乎的外賣的更新服務需求。

在王磊的計劃裡,“筷馬熱食”未來的規模同樣會超萬家,同樣是作為阿里新零售的戰略先手而存在的。

“筷馬熱食”在左,“未來餐廳”在右,阿里新零售的任督二脈即將打開?

作者:電商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