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離開陸奇的周末,以及百度AI的未來

看上去,李彥巨集被迫在代表眼前的“錢”的搜索業務,和“未來”的AI業務間做了抉擇。倘若拋去感性因素,陸奇的離去,將給百度帶來真正的損失,會是什麽?

文 | 孫然 張嫣

編輯 | 楊軒

(感謝36氪作者王海璐對本文的貢獻)

百度的周末

臨時的,百度決定今天下午召開一場由李彥巨集主持的新風會。

這是李彥巨集第一次出現在這個由百度集團總裁陸奇設立,需要當場回應員工從戰略到公司運轉各種問題的會議上。

上周五,陸奇即將卸任百度集團總裁兼COO的消息後,百度不僅在一夜之間市值跌去百億美元——從高點的約990億美元跌至882億美元——百度員工惋惜和憤怒的情緒也在百度內網迅速膨脹。一位百度員工對36氪說,當日美股開盤後,他拋空了自己全部的百度股票。

此時的百度,像一座即將爆發的活火山。

百度員工依舊在想方設法挽留陸奇。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他們在內網談論陸奇為解決百度的沉屙做過的努力,比如缺乏打破基層意見上達的阻塞、中高層為了個人利益犧牲公司利益……在員工私下的微信群,人們探究陸奇的動向,甚至有人希望追隨他的去向。

在這個周末,陸奇的感召力、高效的管理能力,正推動他在形象在百度內外全面神化。這樣的局面在百度18年的歷史上從未出現。

一名百度內部人士對36氪說,看到此時大家談論陸奇的內容,“心中五味陳雜”,因為自己過去在外企,看過太多有這樣優秀品質的leader,而對百度,這樣一個人卻是“一縷清風”,這反襯出百度的管理層現狀和文化實在不容樂觀。

百度急需李彥巨集此刻站出來,安撫內部員工並獲取信任:解釋陸奇在改革行至中途、初見成效時淡出的原因;並明確告訴自己的員工,陸奇理順的公司戰略和新的制度,是否能得以延續。

百度從未出現過李彥巨集之外、第二個可以掌握公司全盤業務的人。李彥巨集表現出的放權姿態,一度讓市場對百度充滿信心,直到陸奇這次即將徹底淡出百度的核心圈層。

36氪此前曾報導,有百度內部人士透露,陸奇的離職,與他主張砍掉某些垂直競價排名廣告、但遭遇抵製有直接關係。還有內部人士對36氪說,陸奇其實在財務和人事權會受到掣肘。

看上去,李彥巨集被迫在代表眼前的“錢”的搜索業務,和“未來”的AI業務間做了抉擇。倘若拋去感性因素,陸奇的離去,將給百度帶來真正的損失,會是什麽?

該怎麽評估,因為陸奇離去百度一夜蒸發的100億美元市值,是極端情緒下的誇張反應,還是百度業務持續下跌前的征兆?

價值200億美元的阿波羅

百度搜索業務和過去一年李彥巨集主抓的資訊流業務,都算穩固。目前百度內外的重要困惑是:百度的自動駕駛業務阿波羅計劃(Apollo)還會好嗎?

一位自動駕駛從業者對36氪評價,大家對百度自動駕駛業務Apollo的預期,在百度市值裡“起碼佔了200億美金。”佐證是,Mobileye這家做自動駕駛機器視覺的企業,在2017年被英特爾以153 億美元收購。

考慮到谷歌獨立出來做自動駕駛的子公司Waymo,有高達700億美元的估值,如果以Waymo為參考,Apollo的估值甚至可能要提高到300-500億美元乃至更高——這相當於再造一個百度。

Apollo也是陸奇在百度最看重的項目、百度人工智能兩大事業群組之一。

2018年1月拉斯維加斯召開CES期間,陸奇在一場以5G為議程的圓桌論壇上,幾乎三句話不離百度的Apollo計劃。雖然這與5G主題毫無關係,然而他在台上說得幾乎手舞足蹈——陸奇試圖將自己在矽谷的影響力轉化為Apollo的資源,CES之行意味著擴大Apollo在國際上的名氣,以及最關鍵的,找車企合作夥伴。

陸奇最近一次出現在媒體面前,也是今年4月底參加北京車展為Apollo造勢。而就在一年前的上海車展,他發布了阿波羅計劃(Apollo)——一個希望提供完整的軟硬體和服務解決方案的開源項目,通過開放源代碼、數據、API、雲端接口等方式,吸引汽車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

陸奇曾對《連線》雜誌如此闡述這塊業務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要開發真正的數字智能,以獲得知識,做出決策,適應環境,那麽就需要開發自動化系統。在所有自動化系統中,汽車將是首個落地的重要商業應用。”

李彥巨集也愛自動駕駛。2017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的一幕也還令人記憶猶新——李彥巨集坐著搭載阿波羅系統無人車上五環轉了一圈,為此吃了張罰單,難掩興奮。

目前看來,即使陸奇離開,百度對自動駕駛也會重視依舊。一位百度內部人士告訴36氪,近期李彥巨集還在內部表態,打算下大力氣磕Apollo。

先前,在來自矽谷、信奉開源的陸奇的力主之下,Apollo才做了開源,並在過去一年多裡,把擴充合作夥伴作為重要指標,試圖用開源,來盡快為百度自動駕駛搭建一個類安卓的生態。

曾有Apollo高管對36氪講到一個細節:2017年4月的上海車展,百度的展位在角落裡、很小,這看上去完全不像是為發布Apollo開源計劃這樣量級的消息準備的。這是因為,這個決定是“陸奇在車展前幾天突然拍板定下的,他下了很大決心。”

這是Apollo在此後一年間一路發布到2.5版本(即實現限定區域內基於視覺的高速自動駕駛),並推出了低成本高性能的方案,目前擴充超過100位合作夥伴的根基。

但關於開源,業內其實爭議頗多。

36氪曾聽一位業內大佬說,他問過陸奇:安卓對於谷歌來看算不算成功?以及,中國為什麽沒有一個軟體開放平台可以成功?

在陸奇看來:安卓並不算成功。但對於第二個問題,陸奇則選擇了避而不談。因為它幾乎等於讓陸奇直面:Apollo平台的未來能否成功?

對Apollo的一種質疑是,它更像個安卓,而非蘋果OS,開放得太多,比如部分技術給開發者來開發,會導致控制力、安全性不夠。這對講求安全的車廠來說,未必是好事。曾有Apollo的合作者表示:它們願意為百度提供一些硬體支持,但是他們對百度的需求,“只有高精地圖。”

但是,在自動駕駛上,百度目前試圖兜售給車廠的是“一攬子方案”。

自動駕駛作為一整套解決方案,可以拆分為3部分:(靠高精度雷達等)識別、(數據上傳到雲端靠算法)計算、(決策下傳到車輛裡並最終實現)控制。百度既需要車廠,還需要試圖拉攏關鍵零組件廠商,來獲得芯片、雷達等高門檻技術。

36氪從業內人士獲知,陸奇離場的消息一出,百度的合作者們大感震驚,大家紛紛發問,此前跟百度談判中的合作,是否還能繼續?百度此前會大談陸奇主導下百度對自動駕駛all-in的態度和決心,但接下來自己是否還能對百度抱有信心?

問題來了:陸奇離開後,在一片質疑聲中,百度Apollo的策略能走通?是否會發生轉變?

Apollo被汽車業內認為是個挑戰性大,困難重重的項目。

雖然百度號稱擴充來超過100位合作夥伴,但實際上,“合作”做做Demo版的自動駕駛車,就像在自家車庫搗鼓點小玩意,真正有意義的“合作”,是有車廠願意跟百度一起做量產車——這樣百度才能有批量的數據。

陸奇曾表示,2018年百度與廈門金龍合作的L4等級商用車會在今年量產。與江淮、北汽、奇瑞聯手打造的L3、L4等級的自動駕駛,將在2019年和2020年實現量產。

時間表可謂緊張。

改裝一輛車實現自動駕駛功能可以不計成本,而量產需要在性價比之上,實現穩定化、規模化。連百度自己人都說:“量產是個‘髒活累活’。”

一位頂級零組件企業的自動駕駛產品經理曾對36氪分析:首先,汽車目前自動駕駛領域,很多耐久性試驗都是沒做過的;其次,車規級與普通消費級的產品要求完全不同,因涉及安全,前者遠高於後者,想要實現L3級別以上自動駕駛領域所需要的重要零組件——比如雷射雷達,並不能達到車規級的量產。

而為了保證安全,與目前車輛、航空航天的技術設計相似,自動駕駛也需要進行“冗余系統設計”——從視覺、製動到計算,都需要兩套及以上的系統,以此保證一套系統失效時,另一套系統能夠運轉以避免發生危險。

自動駕駛量產實現之難度已經讓很多主機廠悄悄地延遲了時間表。

通用汽車對於半自動駕駛技術Super Cruise系統的量產一推再推。奧迪曾經表示將在新A8上搭載L3級自動駕駛,讓諸多人興奮不已;但4月在中國上市後卻“跳了票”。沃爾沃的一項自動駕駛實驗項目“Drive Me”的計劃本應在2017年開始,但現在該公司表示將推遲到2021年,此外,沃爾沃也縮減了實驗的汽車數量。

大廠尚且如此,願意加碼與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開展合作的乘用車企業,都是相對技術薄弱的自主品牌——它們希望借助“百度”、“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性感的標簽打造爆款。

“此前因為有陸奇,我覺得這個事情(Apollo)成功概率會高一些。”曾經有業內人士這樣對36氪說。

陸奇離開後,百度自動量產車的時間表能否按照此前陸奇的規劃進行?

留在百度的人

留在百度的人,是否能主持行至中途的改革繼續走下去?

陸奇為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留下了接班人李震宇2015年李震宇參與創建了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建立,時任副總經理,後轉去了AI平台部輪崗。直至2017年初,陸奇進入百度後整合了幾個部門,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李震宇在此時被陸奇發掘,輪崗到這個部門,並在2017年8月成為IDG的總經理。36氪從百度內部聽到的風評是,李震宇業務能力很強。

陸奇此前已經打下了一些整合的基礎。此前,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和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就各自為政,造成了頗多浪費——直到陸奇在2017年3月將之整合成IDG,才略有好轉。

更上一層級,納入了車聯網業務的智能生活事業群組,以及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智能駕駛事業群組,均由陸奇統一負責,在內部協調困難重重的百度,算是有了一個統一的出口。

而陸奇離開後,李震宇的自動駕駛事業群組(IDG)轉向百度總裁張亞勤匯報,再由他向李彥巨集匯報;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由SLG總經理——剛從度秘事業部總經理升遷的景鯤負責,直接向李彥巨集匯報。兩個事業群其實在車的領域有重合。

此前,多位接近百度人士曾經對36氪透露,百度橫向業務打通困難重重。

百度AI另一個大事業群組,景鯤負責的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同Apollo情況類似,陸奇的作用,是為它梳理了策略,搭建了管理團隊的架子。

2015年9月,李彥巨集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推出了度秘。百度知道度秘會是前沿方向,但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這支團隊並沒受到足夠的重視,產品思路搖擺不定。

轉折發生在2017年初,度秘在CES上發布了DuerOS人機互動作業系統,1個月後陸奇正式加入百度,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度秘團隊更新為事業部,提拔百度高級總監景鯤和首席架構師朱凱華分別擔任度秘事業部的總經理和首席技術官,直接向陸奇匯報。

與Apollo類似,在陸奇的規劃中,DuerOS是百度All in AI大戰略下另一個最核心的生態平台。

策略上,DuerOS一邊靠收購的渡鴉,一邊靠投資的小魚在家,試圖複製出類似於亞馬遜Echo般火爆的智能音箱;一遍靠輸出AI技術解決方案,拉攏合作夥伴來提升影響力。

渡鴉雖然沒能成為一個大銷售額的硬體入口,但根據百度的數據,截至2018年1月,搭載DuerOS的智能設備激活數量已突破5000萬,月活躍設備超過1000萬。曾經的“度秘”從前沿概念或者“吉祥物”,變成可以落地的產品。

陸奇為DuerOS平台明確了戰略地位和做生態的路線,他提拔上來的業務負責人景鯤地位穩固。這些都能讓DuerOS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免於觸及根基的動蕩。DuerOS唯一的懸念,在於是否能在生態增速以及商務落地上跑過競爭對手。

如今的DuerOS正卡在與阿里雲、科大訊飛這類廠商的競爭中,每家公司都想兜售自己的作業系統,這意味著DuerOS接下來的重點是在商務上尋求突破。

“景鯤的強項是技術和管理能力,商務拓展上需要人幫,”一位百度內部人士對36氪透露,但百度最近從谷歌挖來了一位作風強勢的商務負責人幫他一起做。

“Qi在百度的一年把業務和大戰略都梳理的差不多了,但再往下一層,他嘗試著硬磕一些觸及根基的事,遇到了阻礙。百度的老大們都很聰明,也清楚存在的問題,但陸奇之前沒有人去碰,顯然裡面是有坑。”一位百度內部人士對36氪說。

在陸奇離開之前,兩大AI業務的管理團隊都已經搭建好,但問題在於,人才能不能留下來。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年百度僅在AI領域就流失了超過40位技術大牛,從吳恩達、林元慶、張潼、余凱、戴文淵……行業內的人,甚至把百度稱為“人才黑洞”。

人是不是能留下來,能不能再招到好的人,又跟百度的文化問題休戚相關。在這個周末,大家談論著,陸奇事件後,恐怕很難有明星職業經理人會敢於再加入百度來挑戰難題。

一位百度內部人士告訴36氪,在2018年初的一次高層總結會上,陸奇說,“去年最大的兩個遺憾,一個是渡鴉的收購太草率了,很多以後怎麽做的東西都沒想清楚。另一個是你們都不對我說真話。”

從初具架構,到形成真正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業務,中間的差距可能是一個鴻溝。

李彥巨集的答案

這或許是李彥巨集相當孤獨、距離自己員工極其遙遠的一個時刻。

5月21日下午,李彥巨集和陸奇出現在新風會現場,這場溝通會隻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

看上去它更像是一場倉促的對內公關。

陸奇親自稱,自己是因為個人家庭原因離職;李彥巨集表示百度AI的大方向不會變,並回答了3個問題:AI接下來怎麽落地、後續有什麽發聲管道、新風會是否還有後續……

“幾個問題不痛不癢,聽下來並沒有什麽收獲,全程雲裡霧裡,”一位百度員工覺得,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百度的未來會怎樣?——並沒有得到解答。

熟知百度的人們談起百度和李彥巨集,會認為這是一位孤獨的君主。

最近一年多,這個狀況似有好轉。他召回了陪自己打天下的老臣任旭陽,以及百度七劍客中的崔姍姍。任旭陽因私人關係回來幫助李彥巨集,接替了百度前戰略顧問何海文,但任旭陽自己在外有基金,所以只是擔任百度首席顧問的角色。而技術出身的崔姍姍,回歸後主管企業文化,她試圖扮演李彥巨集和百度員工之間的橋梁,一位知心姐姐。但陸奇,才是那個李彥巨集找來管具體業務的人。

“來自山西、工科背景、技術出身、性格內向,這樣的人做Leader,他本身是不自在、不舒適的……有人說遇到事,馬雲是可以拍肩膀的那種老闆,但Robin可能是不見人的。”一位熟悉李彥巨集的百度元老曾這樣對36氪解釋,為何有時候Robin遇到問題會下意識地回避。

百度未來會怎樣?或許這個問題,在李彥巨集心裡也還沒有成型的答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