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閱讀上海56處代表性建築,讓你的身體和靈魂同時在路上

建築是可閱讀的,

街區是適合漫步的,

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

閱讀一段城市建築發展史,

就是在閱讀這座城市。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

今天在上海書展上首發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中,56處能充分體現上海城市品格,體現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改革開放嶄新形象的代表性建築,勾勒出了一座偉大的城市。

跟著書中插圖遊覽上海建築

幾番變更

建築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來,自然要把建築的肌理保護好;建築身上的故事不應該“養在深閨人未識”,理應是被盡可能多的人讀到、聽到、看到、體驗到的。

正在舉辦上海書展的上海展覽中心如何從哈同花園成為現在的模樣?

正在舉辦上海書展的上海展覽中心 郭新洋

當年,中央決定於1955年3月在上海舉辦“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

1954年4月10日,中蘇專家選定銅仁路哈同花園為展館建設用地。雙方隻用了7天時間,就奇跡般地完成了設計方案。

5月1日,開工典禮舉行。

5月4日,正式開工。

展覽中心整個樓群呈現俄羅斯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局部糅合了巴洛克藝術特點。

主體建築由序館、中央大廳和電影院組成,前方東西兩翼是二層展覽館,由一層圍廊圍合成庭院。

1955年的中蘇友好大廈資料圖

主體建築與東西圍廊環抱的中央廣場面積達80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大型噴水池。

塔樓上矗立鎦金鋼塔,塔頂上鑲有直徑四米的五角星,總高110.4米。

1968年,中蘇友好大廈改名為上海展覽館。

1984年改為現名。

1989年被評為“上海十佳建築”。

1999年又被評為“新中國上海十大金獎經典建築”。

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至今,這裡仍是舉辦各種大型展覽的理想場所。

上海展覽中心夜景 郭新洋

在黃浦區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曾經被稱為“李公館”,是貝勒路樹德裡(今黃陂南路 374 號)的一部分。

中共一大會址資料圖

樹德裡為典型的石庫門住宅,內有前後兩排磚木結構的樓房,沿馬路一排五幢石庫門房屋,南北向分布,每幢一樓一底,獨門出入,單元平面呈長條形,具有後期石庫門裡弄住宅的特點。這種民居,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可以多安排幾個單元,適應當時城市土地緊缺、人口增長的需求。

中共一大會址 孫中欽

此處外牆以清水青磚為主,鑲以紅磚水準帶。山牆與硬山屋頂配合,為中西合璧的觀音兜裙間跌落式。石庫門門框為金山石條,黑漆大門,西式半圓形門楣,飾有盾牌花飾,帶有巴洛克風格細部特徵,體現了建築中西合璧的風格特色。建築門窗為傳統的槅扇形式,窗下有精致的萬字格木欄杆,內嵌貼金石榴花飾和貼金蝙蝠花飾。

20世紀50年代初,中共一大會址經修繕成為紀念館,至1958年又全面恢復原貌。

遊客排隊參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楊建正

幾方努力

2019年12月,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啟動《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一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上海建築規劃、文物保護、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界等領域一批學者專家共同參與。

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透露,“配合《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我們精選了部分建築串點成線,推出10條“建築可閱讀”旅行線路。”

難忘紅色記憶

感悟江河情懷

重溫休閑時光

漫步梧桐深處

尋蹤名人傳奇

傳奇建築新生

城市古跡印象

交匯中西文化

暢遊海上華章

探訪春申古風

通過這部書,市民讀者能夠一起閱讀上海城市建築和風貌這部“大書”,同時,借助推薦的10條旅行線路,用腳步丈量這座“人民城市”。

新演藝工作室

作者:徐佳和

編輯:吳旭穎

圖片:出版方及郭新洋、孫中欽、楊建正供圖,其余源自網絡

新民晚報文化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