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芯通之死:高調成立、瘋狂挖人、產品上市、股東裁員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於惠如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芯通”)官網上的最新動態停留在2019年1月14日,是一則關於昇龍4800正式開始量產的消息。這條“最新動態”有可能成為其“最終動態”。

經歷高調成立、瘋狂挖人、產品上市、股東裁員,華芯通在中國芯片史上留下“昇龍”的印跡,終死於2019年4月。

近日,曾被譽為“世界級的合作”項目華芯通被曝出將於4月底關門的消息。4月24日至25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從華芯通母公司——貴州華芯集成電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芯”)、貴安新區管委會新聞中心證實了該消息。

“華芯通的事情不是空穴來風,但對於這件事的對外口徑,我沒有權威的說法,沒法明確說。”華芯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後續,華芯通會根據《公司法》中“關於公司在組織破產清算時,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通知債權人”的規定,對外發出公告。

距離公司成立三年,距離其發布首款芯片不到一年,距離其首款產品量產不到半年,這家由貴州省政府和高通合資的芯片企業緣何迅速倒下?

“節後會發公告”

一進入貴州貴安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的地界,清晰的“QUALCOMM”便可將來人引向華芯通總部,華芯通與其母公司華芯在同一個園區內辦公。辦公樓上標著“高通(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的辦公大樓大門緊閉,空無一人。而隔壁的辦公大樓上,華芯的員工同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做著日常工作。

與周邊環境一樣,華芯通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安靜。公司門口的保安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裡面上班的人現在很少了,去年還很熱鬧,經常有外國人來參觀,進入2019年就沒有看到外國人來參觀了。”

針對被曝出的4月底關門的消息,24日,華芯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稱,消息並非空穴來風。目前,貴安新區新聞中心的人正通過省委宣傳部在跟省政府聯繫,尋找對外發布的口徑。此外,公司會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按程序對外公告。

25日,貴安新區新聞中心業務室的工作人員表示,華芯通現在應該正在協調內部清算的事情。新區管委會、高通、華芯通三方目前正在協調發布公告的事。“公告時間應該是在勞動節後,具體怎麽發布、由誰來發布,還不確定。”

上述華芯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雖然華芯通的總部在貴州,但公司重心在北京,高管團隊也在北京,因而很多工作在北京開展。在華芯通關門發公告這件事情上,具體工作計劃的制定是需要北京華芯通與高通雙方共同參與的,因而程序會繁瑣一些。“這事其實也沒啥不能說的,開公司,做生意嘛,就是一種商業行為。不過因為華芯通是合資公司,股東雙方需要商量,從這個角度講,高通可能有自己的考慮,我們要尊重對方的想法。”前述華芯相關負責人說。

公開資料顯示,華芯通成立於2016年1月,目前注冊資本為38.5億元,華芯佔股55%,高通佔股45%。其中,華芯是貴州省政府委託貴安新區管委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省管企業。華芯通與華芯的法人代表均為康克岩。

成立之初,華芯通被定義為“貴州實施大數據戰略的標誌性項目”,並於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出現在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2018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推動華芯通高端伺服器芯片產業化發展。

資金&技術難題

因股東雙方的特殊身份,華芯通自2016年成立之日起便在業內備受關注。其官網信息顯示華芯通的目標是承接高通的技術,開發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芯片。

彼時,時任高通總裁DerekAberl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高通選擇與貴州合作緣由有很多,“貴州有著非常獨特的資源,並關注綠色發展,這也是高通所關注的。再加上貴州要成為資料中心技術的領跑者,這也進一步使得我們能夠做出決定,與貴州省建立起戰略合作。”

掛牌之後,華芯通迅速進行了人才隊伍組建。此後,華芯通在北京、上海成立研發基地。其三大基地布局全國業務版圖形成:貴州基地主要負責芯片測試和系統開發平台測試,北京基地主要負責芯片設計、參考系統和軟體開發、市場行銷和運營,上海基地主要負責芯片設計和驗證。

去年5月,華芯通在數博會上發布其第一代伺服器芯片昇龍(StarDrag-on)。同年11月,華芯通宣布該款產品正式量產。距離首款產品量產不到半年,華芯通為何“猝死”?

對此,經濟觀察報記者就華芯通即將關閉的原因、目前進展、接下來計劃等一系列問題多次向高通谘詢,截至發稿時,未得回應。華芯通母公司華芯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這是一種商業行為的結果。

在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看來,華芯通關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從兩個合作方來看,高通的主業並不是伺服器芯片,華芯通是其技術和商業上的一次嘗試,當高通總部決定關掉伺服器業務時,華芯通的技術來源就成了無水之源;此外,貴州不是產業發達地區,從產業基礎、經濟實力、人才資源等方面來看,做伺服器芯片實在勉為其難。第二,從合資公司的組織架構來看,雖然注冊的總部在貴州,但實際的研發、業務等均在北京,對貴州的貢獻和影響比想象的小,政府領導調整之後,考慮到高通伺服器的競爭能力,自身業務的變化以及華芯通對貴州的貢獻後,做出了關閉的決定。”

多位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與顧文軍的看法大致相同。一位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行業的人士認為,高通與貴州政府的合作,本就是為了避免反壟斷,而貴州方又極度依賴於高通的技術,因而雙方之間的合作很容易崩塌。

“華芯通這個失敗的商業案例,說明當時雙方合作的時候考慮的不成熟。”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華芯通選擇了難度系數大的高性能伺服器芯片,高通關掉了伺服器芯片業務,貴州方面技術儲備不足加之缺乏電腦伺服器的芯片設計人才,該合作就不可能有下文。

上述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行業的人士還表示,在目前英特爾X86所統治的伺服器市場,ARM陣營最大的問題是伺服器生態比較難建立的,這是很難突破的壁壘,“就如英特爾切入手機生態圈一樣困難。”

數個芯片合資企業踩雷

前述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ARM架構伺服器芯片市場潛力巨大,但要面臨資金、技術壁壘、生態壁壘等多方面的問題。

事實上,華芯通並非首個“踩雷”的芯片合資企業。

以格芯(成都)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芯成都”)為例。去年10月,美國晶圓代工企業格芯修正成都12寸晶圓廠投資計劃,取消對該項目的一期投資。

今年2月,一名自稱格芯成都廠的前員工在微信上爆料,指出格芯中國成都廠內部設備已經一一出清,同時在2018年格芯停止一期的投資之後,之後第二期的FDSOI生態系統建設也已經停擺。

工商信息顯示,格芯成都於2017年03月16日成立,注冊資本11億美元,屬於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方為 GFASIAINVESTMENTSPTE.LTD.和成都高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二者分別佔股51%、49%。其中,成都高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財政金融局的子公司。

前述長期從事集成電路行業的人士稱,地方政府為求業績以大筆資金吸引外資落地,但外資合作方卻很少將最先進的技術放在國內,因而這些合資項目很容易受到外資方的影響。

在顧文軍看來,華芯通與格芯成都存在類似的地方,即:均為外資與地方政府合資企業,依靠外方的技術。而出現問題的原因皆為外資方在合作時出現策略變化。“在諸多問題前,貴州方認清自己實力的不足,關閉企業,在更大的風險面前及時止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顧文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