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

1

今天去表姐家吃飯,她讓我去學校把兩個孩子一起接過去。

接到孩子時,小外甥說:“氣象好熱,能不能買個冰淇淋?”,我們便去了便利店。

冰櫃裡,孩子們都喜歡的巧克力味道只剩下一個,小外甥女乖巧地說:小姨,我要草莓味就好了。

我心想這孩子真是懂事又體貼,表姐教的真好。

飯後,我和表姐聊家常,小外甥女在一邊看喜羊羊,小外甥突然跑過來說要看奧特曼,小外甥女低了低頭咬了下嘴唇雖然極不情願,還是緩緩把遙控板遞了過去。

見此情景,我突然明白,下午巧克力味冰淇淋讓出去不是因為懂事,而是她早已經習慣委屈自己來成全別人。

忽略自己的情緒而迎合別人,小外甥女以後很可能長成討好型人格。

很多人看到別人家的小孩乖巧懂事總是一臉羨慕:我們家孩子怎麽就是不聽話不省心呢!

然而,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卻曾告誡父母:

很多小時候太“懂事”的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長大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因為他們習慣了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的肯定為生活主導,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長期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知名作家蔣方舟曾在奇葩說裡講過自己被“討好型人格”綁架的經歷:因為希望獲得所有人的喜歡,所以從來沒有和任何人產生過真實的關係。

2

懂事孩子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蔣方舟談到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她說當時整個世界觀都是崩潰的。

不敢和對方爭吵,不敢反駁別人,非常害怕起衝突,非常害怕讓別人覺得不高興。即使是不認同對方的觀點也要很恭敬的隨聲附和。

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儘管自己已經非常不愉快依然不會表現出來。

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也想努力的表現讓對方喜歡自己。隻一味迎合別人的喜好,追尋別人的認可,甚至變成了阿諛奉承的感情奴隸。

網上有一個關於討好型人格的提問。

有一位答主說:我活得太壓抑了。

計程車時,司機想聊什麽我都會不好意思拒絕然後會配合著聊。

平時微信聊天,都會反覆斟酌自己的用詞和表情,對話框裡的文字總是刪了又刪想了幾遍才敢發送,生怕說錯什麽惹對方不開心。

同事中從來不發脾氣,今天幫忙改ppt明天幫忙寫文案。只要對方提出希望即使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盡力滿足對方的需求。

總之一旦有事情進展不順,就都會責怪到自己身上。“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就是我的人生信條。

我太累太痛苦了!

3

過於懂事的孩子

來自自我價值缺失的家庭

武志紅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

懂事,從來不該是一個褒義詞。

太懂事的人最累;因為懂事,總替別人想,因為懂事,總是笑著原諒;因為懂事,總是包容謙讓!

我的同學小雅,為人和善樂於助人。

因為太樂於助人,工作以後辦公室誰有事情都會找她幫忙,她重來不拒絕都笑著說好。

後來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她還在加班我問她為什麽這麽晚還不回去,她說幫忙同事做的報表還沒整理好,我說為什麽同事提的時候她不直接拒絕?

我問她:你這麽喜歡工作嗎?

她說:不好意思拒絕,怕同事不高興,我也沒什麽事就辛苦一下吧。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從小她的媽媽就教育她做個體貼懂事的乖孩子才會招人喜歡。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對於安全感、對他人的愛和肯定,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

4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那麽,討好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呢?

童年時期父母陪伴的缺失

在安全感生成期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會使孩子變得孤僻膽小,會對孩子造成消極的影響。

忽略陪伴會使孩子很敏感,學會察言觀色,敏銳察覺到別人的需求並無條件的滿足。

否定式的生長環境

當孩子表達自己真實需求和意願的時候,父母經常把“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別那麽不懂事”等否定語氣掛在嘴邊,孩子就會形成不敢表達自己需求的情況,難以拒絕他人的請求,犧牲自己的感受迎合別人即使心裡不開心也不會說出來。

不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摔東西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懂事不聽話才導致父母吵架,就會變得小心翼翼非常害怕和別人起衝突,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5

如何教出“不懂事”的孩子

前段時間,同事李姐的孩子因為爸爸不帶他去遊樂場而跟爸爸理論,爸爸無法說服他,給李姐打電話“告狀”,李姐和孩子討論了很久,最後才達成一致。

辦公室的人都說李姐過於嬌慣,孩子才這樣不懂事。

李姐卻說:

“這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呀,不需要討好別人,能夠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敢於為自己所求去努力爭取。”

父母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不討好?

給孩子輕鬆愉悅的生長環境

望子成龍,很多父母對小孩子會非常嚴格,稍有一點錯誤就會嚴厲的呵斥指責。長期以往,孩子會覺得壓抑從而內心會有改變。

父母應當理性的面對孩子的問題,多溝通,讓孩子覺得和父母交流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對孩子的愛不應該有任何條件

生活中有些父母會說你不乖我就不愛你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會增加他們心理的負擔,由於害怕會使孩子開始討好父母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時間一長就成了討好型人格。

無論如何,父母都應該讓孩子知道,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

多給孩子認可和鼓勵

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小孩子也是一樣。

鼓勵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鼓勵能讓孩子樹立信心、能激發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從而變成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尊重孩子的一切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尊重孩子的個性。孩子不是附屬品,無論是誰,都沒有權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更不能替他做選擇。

願所有父母能讓孩子自然成長,也願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