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高職的人沒資格談未來:熱血故事,可能多是傳說

不久前,廈門工商旅遊學校的一位新生稱因為自然卷,被學校要求開證明,自證沒有違反中學生不準染發燙發的儀容規定。

這位同學在醫院表示沒有相關發質檢測項目之後,只能跑到廈門美發美容化妝品行業協會開了僅此一份的特殊證明。

自然卷證明雖然後來被校方解釋為傳達要求時發生了錯誤,但這些年來,學校要求同學們開的奇葩證明確實不少,五花八門的吐槽也讓人日漸審美疲勞。

先放下歡樂向的吐槽,小新同學今天想和你聊聊新聞發生的背景——高職。

高職的存在,尷尬又無奈

中等專業學校,更為人熟悉的名字是“高職”,招收初中畢業生以“2年學習+1年實習”的模式,學習各種專業技術科目,以培養中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為導向。

至於經常被混淆的職高,與高職屬於同等學力,屬於中等職業教育。除了檔案存放地、派遣地等行政操作上的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畢業生的導向。

高職畢業生一般直接就業,或者通過“3+2”繼續轉往大專學習,而職高畢業生可以通過各種考試方式進入大學(當然,正如小新在之前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能不能考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目前共有普通高職3322所,比上年減少24所,招生241.93萬人,比上年減少4.31萬人。

高職教育的疲態盡顯,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高職,曾經是人人爭破頭的神仙學校

回到最初的起點,高職也是有過威風八面的黃金時代的。

高職誕生於1951年,當年,國家公布《關於改革學製的決定》,規定中等專業學校的學製,將其劃分成技術學校、師范學校、醫藥及其他中等專業學校三類。

在恢復高考至1997年的二十年間,高職學生畢業時工作由國家統一分配,通常是派往基層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並自動獲得國家幹部身份,國家也經常頒布政策鼓勵初中畢業生選擇高職。

讀完高職,工作有了,身份也有了。

在紅利的誘惑下,高職成為大多數縣城和農村家庭的首選。初中成績最優秀的那群學生,才有機會到高職進修學業。成績排行榜上靠後的同學,就只能依次上高中、技校、職高了。在那個年代,高職班上有個中考狀元,一點也不稀奇。

但是,當我們夢回1998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逐步走向市場化,高職畢業生工作不再包分配之時。

丟失了按指標分配而來的生源,又面臨因大學擴招潮而更受青睞的普通高中的“搶食”,職業學校只能卸下政策的庇護,按照市場法則來吸引學生。

城市職業學校由於設施較好、政策到位,招生情況相對樂觀。但條件比較落後的農村職業學校就只能以行政手段來“強行招生”,比如將市區職業學校排除在縣級初中的宣講計劃之外、將入讀本縣職業學校的學生數量與初中校長的績效掛鉤等。

在這種近乎封閉的招生生態中,高職面臨著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生源質量低導致的學校風氣差等問題。

在社會的普遍認知中,讀高職的學生,要麽不夠聰明,要麽生活條件一般。

高職熱血故事,可能多是傳說

墊底也能考上東京大學、保安逆襲考入北大……吃瓜群眾總是對谷底反彈的熱血故事寄予濃厚的興趣。以高職為底色的奮鬥故事,雖少但有。

比如來自山西的劉文輝,在美術高職畢業後到玻璃廠工作,之後決心考大學,在海外任職高管,之後又辭職回國創業,以38歲“高齡”二戰考入中國美院的研究生,將做出中國最好的鬥拱作為自己的願望,現在已經和多家國家級博物館開展合作。

但我們不難發現,改變劉文輝命運軌跡的,不是那段短短的高職經歷,而是接下來一系列躍過階層、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的勤勤勉勉的學習。

這就意味著,從高職到碩士,高職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的起點相距大概有十萬七千里。

演員馬伊琍也曾在微博上公開表示,“在可以選擇讀正規中學的情況下,選擇專業藝校高職並不是好選擇”,因為越走越寬的藝術道路背後,需要扎實的文化基礎支撐,若然“棄文從藝,終將留下無盡遺憾”。

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的問題,是從基礎的教學內容就決定的。殘缺的知識框架,造就的也是“不完全”的人才。

在追求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上,對高職生來說,熱血都是別人的,冷眼才是要被迫承受的;成功都是別人的,寂寞才是永恆的。

不可否認的是,許多高職生(或他們的家長)心中都有個學歷升級夢。能從高職生變成個大學生,過年親戚聚會面上也有光。理論上說來,高職學生獲得大專/大學文憑的方式有好幾種:

統招升學:普通高考,和普通高中學生正面battle,勝出概率極低;

單招考試:以“3+x(語數英+綜合專業課)”為考核形式,相對比較適合高職學生;

自考升學、網絡教育、成人高考、電大等:形式自由,但學歷含金量堪憂。

對於一個成績不夠理想的初中畢業生來說,要獲得理想文憑要經歷一大波複雜且風險未知的操作,何不複讀一年,從中考成績開始為考大學鋪路?

畢竟,中考的對手量級與高考相比,還是殘存一點點勝利的希望的。

但這條路,可能也會在國家大力倡導職業教育的大旗下漸漸走向閉塞了。早前,陝西寶雞市教育局頒布了“中考複讀禁令”。

為了確保省考指標普職比6:4任務圓滿完成,該教育局“緊急通知”,禁止全市所有公、民辦初中學校、普通高中、校外培訓機構嚴禁招收初三複讀生。

大錘落下,寶雞這屆初三學生的求學道路算是被官方定型了。

國家在發展職業教育方面的戰略要求,需要引導同學入讀高職、職高、技校這三校,類似的複讀禁令也許很快成為常態。

高職生翻盤,不能隻甩鍋給學生自己

高職生與那些學習相似專業、通過高中-大學路徑獲得聘用的同事一樣,都值得同樣的尊重。

在不同的領域和行業中,他們是地位平等的勞動者。在書本裡學知識與在實踐中攢經驗,是不同的發展方式。誰能走得更遠,是由底層素質而非學歷背景決定的。

但是與自身努力同樣重要的,是改變社會根深蒂固的認知。

在當下的網絡世界裡,大家一提到“高職”二字,都會不約而同地先給自己戴上“防暴頭盔”,先行聲明自己“不是歧視”,然後開始譴責“只是高職畢業的人,都是xxx”,一副自己公平公正,僅以事實作為評判標準的姿態。

但是,這句話聽起來不就正是溫和版的“我不是針對你”嗎?如果真的不是在歧視,又何必將別人的學歷夾雜在對其人品性格的評價中?先聲明自己非歧視,豈不是在此地無銀三百兩?

讓我們承認吧,高職生受歧視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雖說“讀個差高中不如讀個好高職”聽起來很有道理,去接受低質量的理論教育,不如穩打穩扎學習新技能。

但家長和同學們一旦有得選,大部分還是會選擇聽起來更高端的普通高中。

而真正要有的環境和氛圍是,對學課本知識沒興趣的人,應當有選擇其他道路的權利。讓他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隻遵循自己的內心,而不因為被世俗眼光評判而做出後悔的選擇。

要逆轉社會大眾對高職生的印象,不是僅靠政府頒布政策將成績不佳的初中生推進高職校門就可以完成的。要讓高職生的未來看起來是一池活水,而不是一堵黑牆。

沒解決好“未來”的事情,怎麽能讓人“現在”就敢去讀高職呢?

【歡迎留言討論】

你怎麽看待,

高職學校的存在?

撰稿 | 隋浩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