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晉諾獎得主不是「葯神」卻帶來癌症治癒希望

中青在線北京10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已經揭曉,得主是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兩位科學家:詹姆士·艾利森和本庶佑,他們兩人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和貢獻,才能獲得這一科學界最高榮譽獎,並共享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來自諾獎委員會的說法是:獎勵這兩位科學家在免疫療法方面的貢獻,他們給出了兩種用於治療癌症的免疫調節抑製策略,這些發現是人類對抗癌症的一個裡程碑。

所謂免疫療法,是指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的療法。詹姆士·艾利森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和癌症的相互作用,他主要研究一種名為「T細胞」的白細胞。

1973年,詹姆士·艾利森25歲的那年,他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生命科學博士學位。1985年,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的免疫學教授和癌症研究實驗室主任。自2012年起,他加入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此後一直在此任教。

1996年,詹姆士·艾利森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研究「T細胞」,發現其中的蛋白CTLA-4,扮演著「製動器」角色,起到「剎車」作用,這意味著,抑製CTLA-4分子,就有可能使「T細胞」大量增殖、攻擊腫瘤細胞。基於此,可研發癌症免疫葯,為黑色素瘤患者帶來治療希望。

說到CTLA-4分子,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剎車」分子—— PD-1,以及另外一位新晉諾獎獲得者——本庶佑。

CTLA-4、PD-1對T細胞起「剎車」作用,並攻擊癌細胞。圖片來自諾獎官網。

本庶佑1975年在京都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74年到1979年,他在東京大學做教員,1979年到1984年,他在大阪大學任教員。再之後,他一直在京都大學任教授。

1992年,也就是在艾利森做出發現的4年前,本庶佑發現位於「T細胞」身上的重要免疫抑製受體分子PD-1。在京都大學的實驗室裡,本庶佑耗時多年開展試驗分析PD-1的功能,結果發現,和CTLA-4相似,PD-1也可作為「T細胞」的「製動器」,隻不過作用機制不同。

2013年,本庶佑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這一發現為PD-1阻斷建立癌症免疫治療原理做出了重大貢獻,成果名列2013年《科學》(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

事實上,依據這一發現研製出的PD-1抑製劑已經成為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香餑餑」,就在今年8月,最新研發出的相關藥物進入中國,給患者帶來癌症治癒希望。當然不管是CTLA-4抗體還是PD-1抗體療法,也都存在副作用、響應率較低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來自諾獎官網的消息顯示,10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通過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不過直到詹姆士·艾利森、本庶佑兩位獲獎者的開創性發現,這一研究才進入臨床階段。如今,他們的發現已經徹底改變了癌症治療方法,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癌症治療方式的看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