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煙火氣、女導演、少年感……《將夜》帶給行業的新思考

作者/刀刀

電閃雷鳴,大雨將至。四下喊聲如舉,寧缺和朝小樹衝入“敵軍”,手起刀落,大殺四方。一時間,雨水混著血水,叫喊聲混著打鬥聲,整個世界被黑暗和熱血包圍。雨勢漸大,二人相互配合,左衝右突,終於衝破“封鎖線”,迎來了終極BOSS王景略。

“修行者間的戰鬥,竟然被你硬生生打出了壯闊鐵血的味道。”王景略抬眼道。朝小樹勸寧缺逃命,寧缺不肯。在這一夜前,他們還是房東與房客、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但經此一役,兩人已成生死之交。

這是網劇《將夜》中的高潮段落“春風亭之戰”,在低至3°C的氣溫下拍了整整15天。飾演男主角寧缺的陳飛宇和朝小樹的扮演者安志傑,每天都要在冰冷的雨水中浸泡12個小時以上。這場戲播出後,有網友把片段傳到B站,稱其為“年度最佳打戲”。

截至目前,有兩萬多人在豆瓣上為《將夜》打出了7.2的高分。《將夜》改編自貓膩的同名小說,在此之前,貓膩的《擇天記》已被搬上熒屏,但市場反響並不算好。前段時間扎堆播出的幾部大IP男頻劇,也都陷入了口碑失守的境地。究竟男頻文該如何改編?玄幻題材真的無法拍得真實動人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採訪了金色傳媒總裁、《將夜》的製片人王裕仁。

巨集大命題下的人間煙火

和許多單純更新打怪的男頻文不同,《將夜》的原著試圖探討人類的終極命題。男主角寧缺原是殺馬賊如麻的“梳碧湖砍柴人”,為了復仇來到都城,考上書院,潛心修煉。結局天下大亂,寧缺與小夥伴一起擊退侵略者,從此世間再無永夜,人間重獲和平。

這看起來和《擇天記》的故事頗為相似。《擇天記》的男主角陳長生,最終也是帶領小夥伴共同擊退敵人,守護天下蒼生。但和《擇天記》不同的是,陳長生是“逆天改命”,寧缺一開始則是一個守規矩的人。他是在發現遊戲規則之惡後,才決定打破這一切。

“在《將夜》的世界觀裡,昊天是邪惡的統治者,是最大的‘規矩’。但其實人性才是最大的。整個故事講述的是‘存天理滅人欲’的反方向,以人欲滅天理。”王裕仁說。故事後半段,寧缺的侍女桑桑被昊天控制,寧缺讓她嘗遍人間的喜怒哀樂,一點一滴將昊天的神性養成了人性。一碗粥、一碗面、一盆水、一捆柴……這些細碎的生活細節,讓這個巨集大的玄幻故事一下子變得真實了。

是的,能在巨集大命題下體現生活的煙火氣息,這就是《將夜》最大的魅力。桑桑的身上煙火味兒十足,萌點很多。她精心計算每一分錢,家裡來了客人,煮麵都捨不得放煎蛋。銀子隨身放在靴子裡,寧缺想要還不肯給。寧缺要考書院,她叮囑他“字要寫好看,不會寫就把卷子填滿”。這種巨集大命題與日常生活的對立統一,是王裕仁選擇《將夜》這個IP最大的原因,“它是用這些蔥花面、蒸蛋羹的熱氣兒,戰勝了高高在上的神仙的冷氣兒。”

因為細節太生活化、太真實,王裕仁不認為《將夜》是部玄幻劇。在他看來,這部劇是“三分幻,七分真”,而且玄幻的部分大多是在傳統武俠的基礎上多一點飛揚的表現。早期男頻IP大多數是玄幻題材,《將夜》算是其中較好改編的。它不像有些純粹打怪更新的作品那麽跳脫,大量場景和人物故事需要腦補。雖說現在IP版權都強調全產業鏈開發,但並不是每個版權都適合改編成所有形式。這類純玄幻作品,最適合改編的產品形式其實是動漫。

王裕仁除了擔任金色傳媒CEO以外,還是版權運營機構貓片的創始人。在他看來,挑選IP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好故事,即故事模式要有所創新;二是要在好故事裡挑有流量的,因為流量代表著商業價值;三是要盡可能跨媒體,改編方向越全,可以施展的太空就越大。《將夜》是這三個條件的代表,未來王裕仁還期待能有機會陸續開發其他這樣的作品。

玄幻劇如何拍出現實感?

除了情節本身足夠生活化以外,《將夜》的真實感還來源於精良的製作。《將夜》的實景佔到了95%以上,真正用到綠布的地方只有三場。“如果這個戲我們全在橫店拍,可能三個月就搞定了,但我們從大西北跑到大西南,再跑到華中,硬是戰滿了六個月,拍到了一些非常出彩的景。”王裕仁說。

故事的真實感來源於什麽?除了劇情和台詞,場景氛圍的營造,乃至特效都可以給人以沉浸感。同樣的故事,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拍和在影視城邊上的小樹林拍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特效方面,《將夜》也追求簡潔和真實。拍一把劍在夜空中飛行,工作人員會拿著劍走一遍,再補環境光,而不是用CG特效做一把假劍。

在人物造型上,《將夜》同樣寫實,寧缺和桑桑初登場時,臉上都帶著髒兮兮的塵土,一看就是邊境子民。重頭戲“春風亭之戰”,演員臉上的雨水和汗水浸透了每個毛孔,高速攝影下的雨滴和乾淨利落的武打動作,壯闊而富有詩意。

世界觀內核的真實、故事細節的真實再加上外在表象的真實,消解了玄幻題材與觀眾的距離感。虛實之間,《將夜》的魅力盡顯。

女導演拍情感戲:文藝而含蓄

《將夜》的另一個特點是,導演楊陽一向擅長拍現實題材,代表作包括《牽手》《心術》等。她擅長把握人物關係,塑造人物情感。女性特有的細膩豐富了這部劇的情感價值。

本身《貓膩》的作品對人物感情的處理就很細膩。以往的男頻小說裡,除了主角外,其他配角幾乎都是陪襯,但《貓膩》不同。寧缺和桑桑是相依為命的“夫妻”,和莫山山是相互欣賞的靈魂伴侶,和公主李漁是基於相似身世的共情,和葉紅魚是棋逢對手的惺惺相惜。

乍一看,這四段關係很像《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和四女的關係,但劇中真正和寧缺有感情戲的只有兩位,桑桑和莫山山。雖說是情敵,兩人的相處模式也並非狗血三角戀的套路,“原配”一哭二鬧三上吊,“小三”心機滿滿一心只想上位。

“《將夜》的情感其實比很多女頻文寫得還好,它不墨跡,點到為止又特別到位。”說起《將夜》中的情感矛盾,王裕仁提起了書中的經典段落。莫山山向寧缺表白,“我喜歡你。”旋即又補充道,“但我也喜歡你喜歡她。我喜歡這樣喜歡著她的你。”寧缺愣住,在心裡說,“我喜歡喜歡我這樣喜歡著她的你。”

這個場景在劇中也有還原。情感矛盾不一定要用撕心裂肺的形式表現出來,用淡淡的處理方式反而更真實、更高級。王裕仁覺得,這種感情“很民國,很純粹”。

這種詩意的情感很適合楊陽導演來拍。早年她拍單元劇時,就會融入很多詩意的情節。比如一群人在沙漠裡跋涉,風沙肆虐,塵土飛揚,面前會突然出現一棵樹。翻過沙丘後,映入眼簾的竟然是一個烏托邦般的教堂,一群孩子在那裡唱詩。

除了愛情線,《將夜》中的兄弟情、師徒情也同樣動人。寧缺和朝小樹並肩作戰的兄弟情,和陳皮皮書信往來的“筆友情”,和顏瑟、夫子的師徒情,都讓人印象深刻。扎實的故事加上擅長拍情感戲的導演,讓改編自男頻文的《將夜》擁有了更多女性觀眾。

在選角方面,《將夜》冒了次險。以往同等量級的大IP,往往會搭配流量明星,但這次挑起大梁的陳飛宇和宋伊人都是新人。兩人站在一起身高差明顯,頗有漫畫感。陳飛宇身上的少年氣,符合寧缺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勁兒,宋伊人嬌小可愛的形象,也正是書中黑瘦的桑桑。

《將夜》的原著有三百多萬字,第一季還拍不到書中的結局。在《將夜》熱播之際,《將夜2》已經籌備了多時,預計年內開機。王裕仁希望能把《將夜》這個IP做成系列,建立起品牌效應。他提到IP管理中的一個概念“生命周期管理”。

“現在的核心點,不是跑馬圈地圈IP,而是跑馬圈類型片。只要把《將夜1》立住了,後面幾部就不成問題。”王裕仁表示。他認為男頻劇都是類型片,適合工業化製作。他試圖找到一個公式,延續IP的生命周期和品牌價值。

好故事+好導演,新演員+老戲骨,實景拍攝+精量特效,在IP的運作和大劇的拍攝方面,《將夜》為行業帶了一些新的思考。未來這類劇還會怎麽走,我們拭目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