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博物館文創背後,是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當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龐雅妮捧起一枚小巧的“玉璽”做展示時,全國已有3萬多消費者,早早把它裝進了包裡。

在8月17日天貓商城舉辦的一場文化新生展品會上,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這件文創產品引來許多年輕人駐足。這個“玉璽”是今年4月陝西博物館和長安通公司合作打造的一個公交卡。一個立體的微型玉璽上面,不僅複刻了原品上的字樣,裡面還安裝了公交卡芯片,可以方便乘客在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公車上使用。

除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內外多家博物館也在現場展出了自己的文創產品。許多年輕人發現,這些傳統博物館越來越“潮”。

不再是“紀念品”

成立了近30年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去年5月有了自己的網店。店裡沿襲著傳統的古風設計路線,但售賣的商品卻很“萌”。

無論是公交卡、帆布包,還是書簽、鑰匙扣,上面都有著胖嘟嘟、雙腮緋紅的唐代仕女卡通像,這是陝西歷史博物館近年來推出的IP,取名為“唐妞”,讓人一眼就能想到當下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

在龐雅妮眼裡,過去博物館裡售賣的產品不能稱為真正的文創,還停留在“旅遊紀念品”的時代,一些本子、書簽類的小商品,單純地滿足了大家在逛完博物館後想買點東西作紀念的心理訴求。真正的文創要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更能把文化內涵和產品的實用功能相結合,讓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得上。

故宮文具董事長王翔宇覺得,以前博物館的紀念品不是太“小”,就是太“大”,“要麽是筆、本子、書簽這些小東西,要麽是一些藝術品類的大珍藏”,總是不太接地氣,“缺乏生活美學。”

近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逛網店的時候發現,一些產品的外觀上,開始印上不同朝代的歷史文化圖案。曾風靡一時的故宮口紅,膏體顏色來自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紅色國寶器物,口紅管外觀設計則從清宮後妃服飾上汲取靈感;今年春天蘇州博物館問世的系列春茶,以“江南四大才子”為主體,漫畫版展示穿越到現代的四大才子,伴著明媚的春光嘮嗑、自拍。

博物館文創產品讓人眼前一亮的背後,是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2016年12月,國家文物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印發《“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各類各級文化事業部門,走上互聯網平台,更好地把中華文化傳承下來。

一些博物館考慮用文創傳播中華文化,但博物館屬於事業部門,如何準確地嗅到市場商機呢?“館企合作”的方式應運而生。許多博物館與其他行業裡的企業合作,“強強聯手”,進行文創產品的IP設計、產品生產、推廣運營。如梵高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敦煌數據研究院與亞馬遜Kindle合作,推出了多款電子書外殼,深受年輕人喜愛。

有了好創意、好產品還不夠,文創產品要上網,才能突破地域限制,走進更多年輕人的生活。

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目前已有24家博物館入駐天貓,其中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頤和園、國家寶藏等。

“原來的博物館都是在‘四堵牆’之內,而電商平台的存在,讓我們衝破了‘四堵牆’,更日常地進入公眾視野。”龐雅妮認為,博物館文化要通過互聯網,與青年人更貼近。在天貓服裝事業部總經理爾丁看來,一幅好畫、一件藝術品上的文化元素能演變成消費者喜歡的商品,其實並不容易,“首先就是選擇做什麽樣的品類,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據爾丁介紹,天貓用大數據幫助博物館進行商品開發。中國國家博物館最初上線時,以藝術類的擺件為主,進行跨界合作。但天貓的銷售數據顯示,書簽、膠帶、帆布包、冰箱貼等物件更容易激發年輕人的購買欲。天貓建議讓國博進行新品類開發,現在,國博一款書簽月銷量能夠在2000筆以上。

“天貓不僅能用大數據幫助博物館進行商品開發,也能為博物館和品牌方之間‘牽線搭橋’。”爾丁表示,天貓上有百萬個品牌商家,構成了豐富的商業生態,為文創IP授權的跨界合作提供了空間。

在天貓工作人員看來,2018年是博物館新文創的元年,2019年是爆發之年。截止今年6月,20多家官方博物館店鋪已累計超千萬的消費者成為粉絲,且90後佔比均超過50%。龐雅妮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新也會提升年輕人對國貨的好感度,形成更多的國潮品牌。

博物館文創如何“百花齊放”

更多博物館走在進駐電商平台的路上,當大批博物館文創集聚線上,又該如何避免同質化?

國家寶藏衍生業態總負責人、北京物喜堂文化有限公司CEO張淼覺得,做文創產品不可避免地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選擇,“有重合很正常。”但同樣的水杯外觀上如何設計,就要費思量。而這也是當下博物館文創最大的競爭力——IP設計。

“我們需要獨特的,貼近年輕人生活的產品不斷湧現,設計創意就顯得尤為重要。”張淼認為,目前文創領域的發展急需設計方面人才。“但很多時候,人才找不到我們,我們也找不到他們,就會失去很多創造價值的機會。”

有行業人士認為,新文創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設計”,但這種設計不是單純的外表上“美”、“有意思”,還要有精神內涵,要內在和外在相統一。張淼發現,現在許多博物館在文創領域上雖然邁出了一大步,但還是有保守和局限的部分——缺少對熱點的敏銳度,缺乏跨界思維。

一些年輕人發現,儘管陝西博物館的唐妞形象一下子會讓人聯想到最近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但在這部劇播放的時候,還沒有在相關的平台上看到和唐妞相關的產品介紹。龐雅妮告訴記者,在該劇播出時,博物館的微博上推出過唐代文化的文章,但沒有在外部播放平台推廣唐妞產品。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還是走著‘四平八穩’的路子,我們應該更積極地開展合作,去發掘產品中的文化元素,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朝公眾走得更近些。”在龐雅妮看來,目前許多博物館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完全被挖掘和開發,產品的豐富程度還遠遠不夠。張淼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只是帆布包、水杯,家具這樣的“大物件”裡也可以加入文物元素。

在開發國家寶藏文物IP的過程中,張淼發現,之前是博物館找品牌商合作,現在許多品牌商主動找到博物館合作,雙方合作的熱情越來越高,但對於合作的“節奏”,有的企業還把握不準確。比如中秋節的合作,公司在半年前就已經和品牌商制定了產品,但最近還有食品商找來要求合作。“品牌商必須要合理規劃自己的產品開發周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