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儘管劇情設計糟糕,但《八佰》還是稱得上良心之作

老周

摘要:備受關注的《八佰》,終於上映了,點映不出意料,非常火爆,但評論卻褒貶不一,那麽《八佰》到底怎樣?儘管劇情設計糟糕,但《八佰》還是稱得上良心之作。

圖1:《八佰》海報

毫無疑問,影片《八佰》從2019年起,就是廣受矚目的焦點,進入2020年,終於獲準上映,顯然這是要借

《八佰》的熱度來為電影業的重振打一針興奮劑。確實如此,14日提前七天的電影,就是火到爆棚,票房接近1500萬,在如今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這樣的成績已經難能可貴了。

點映之後,各種評論便紛至遝來,叫好的有,貶斥的也有,可謂褒貶不一。也有人問老周,《八佰》看過了,怎麽樣啊?

可以說,除了劇情設計糟糕之外,《八佰》整體還是稱得上良心之作。

劇情真的太爛,一開始是一位上海老奶奶畫外音的回憶,一口地道的上海話,只是一個當年孩子的視角,平淡的敘述,但卻一下把觀眾帶入了那個時代。應該說,這樣的引起,還是不錯的。但是這麽棒的引入,卻僅僅只是一個引子,和後續的正片,幾乎完全脫鉤,這就失去了引子的價值。片中本來就有很多租界市民的群像,從大亨到小開,從富太太到女學生,為什麽不要這個老奶奶一家的形象結合進去?這樣,就可以讓引子貫穿全劇,有呼應更有延續,多好的素材,就這麽白白浪費了。

圖2:戰火中的四行倉庫

接著是一隊湖北保安團士兵到達上海,穿過大片農田竟然到了當時戰事最激烈的大場,隨即遇上日軍騎兵,死傷大半,幾個僥幸逃過一劫計程車兵落荒而逃,被作為逃兵抓到,本來是要就地槍決,現在用人之際所以補入了守衛四行倉庫的88師262旅524團1營,戴罪立功。編劇的意圖很顯然,就是想用這幾個逃兵來給八百壯士作對比,反襯八百壯士的英勇,最後自然是在八百壯士的感召下,從懦夫轉變成勇士。只是這樣的手法太拙劣了,也不符合歷史原貌,524團在淞滬會戰中血戰兩個多月,傷亡慘重,先後經過五次戰場整補,其中有一次是湖北保安第5團整建制補入,所以524團1營除了原來老1營的少數百戰餘生的老兵,幾乎就是湖北保安5團1營改了番號。完全可以從保安5團1營計程車兵裡選幾個害怕的典型,本來就是剛入伍的新兵,在這樣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害怕也是正常的,如何轉變成勇士,明顯要更自然也更合理,非要搞這麽幾個逃兵,實在沒必要。

接著就是最不像話的橋段,四行倉庫守軍居然用抓到的日軍當活靶給新兵練射擊!懂國際法嗎?懂軍事嗎?懂歷史嗎?懂常識嗎?且不說歷史上四行倉庫之戰從沒有抓到過日軍俘虜,就算真抓到了也不會當活靶子練射擊啊,是不是看孫立人坑殺俘虜的段子看中毒了,竟然編出這樣下作的情節來。那可是對八百壯士的玷汙!

戰爭片,打仗場面自然是重頭戲,雖然說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規模很小,戰況也遠遠談不上激烈,但點映當然可以藝術加工,場面火爆一點,好看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就是別出這種步槍機槍打飛機的神劇情節,還是省省吧,難道就想不出更好的戰爭場面了嗎?

圖3:《八佰》中打飛機的畫面

楊惠敏送旗,四行倉庫樓頂升旗,是四行倉庫之戰最濃墨重彩的篇章,四行倉庫樓頂在硝煙中高高飄揚的旗幟,當年確實是最鼓舞、振奮人心的場景。1975年台灣《八百壯士》中,就是由當時台灣最火的女星林青霞飾演的楊惠敏。但在這裡,淡化處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不出預料,升旗的過程是沒有了,不過還算給了這面旗幟一個全景,儘管只是一閃而過。只是這般氣度還不如1986年的《血戰台兒莊》,在這部片子最後,層層疊疊的屍體沿著城牆,一直堆積到烽火台,而烽火台頂上就是一面這樣的旗幟在風中飄揚,這一幕極具震撼!

圖4:片中升旗的過程也省略了

這面旗幟,後來由於為人民所唾棄,所以民心喪盡而被趕到了小島上,但毋庸諱言,在抗戰的十四年裡,中國軍民就是在這面旗幟指引下浴血奮戰,不僅是國軍,就是八路軍新四軍也都是在這面旗幟下戰鬥。這是歷史,不能篡改歪曲。

最後的撤退,雖然氣氛渲染得很感人,但天上紛紛揚揚的像是雪花,10月底的上海哪會下雪啊。再說了,在蘇州河那一頭,租界的鐵柵欄還攔著,無數百姓從柵欄縫隙中伸出手來歡迎,但這樣讓八百壯士怎麽進租界啊,編劇腦袋裡只顧著煽情,連常識都不要了。

圖5:鐵柵欄都關著,怎麽進租界?

當然,劇情也不是一無是處,沒有出現政委的高大形象,和無聊的愛情戲,這兩點就非常不容易了,必須點讚!

劇組在場景和道具上,確實是下了功夫的。

華誼兄弟在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根據史料對八十年前,四行倉庫以及蘇州河兩岸建築進行了還原性重建,為此不惜豪擲重金,耗資5億,一磚一瓦按照一比一的實景比例建起了佔地200畝的建築群,將蘇州河兩岸一邊是天皇一邊是地獄,盡可能逼真複製了出來。

圖6:華誼豪擲重金複製了當年蘇州河兩岸的建築

圖7:劇中的四行倉庫

道具上,基本真實還原了當時中日兩軍的軍服、武器。中國軍隊湖北保安團是大蓋帽,藏青色軍服;雜牌部隊的則是英國托尼盔,土黃色軍服;而中央軍88師,經典的德國M35鋼盔,藍色軍服,此外包括臂章、軍官的領章,也都是很到位的。尤其是德式M35鋼盔,只有左側有青天白日徽,右側沒有的細節都如實做到了,好評!

圖8:《八佰》劇中的保安團軍服

圖9:《八佰》劇中88師官兵的鋼盔、軍裝、臂章、胸章都很到位

圖10:《八佰》劇中的德式盔,左側有青白徽

圖11:《八佰》劇中的德式盔,右側沒有青白徽

圖12:德械師的軍服裝具

日軍的軍服是1930年開始配發的昭和五式,最大的特點是立領,燕尾形紅色領章,軍銜標誌是豎著的肩章,而不是1938年才出現的九八式軍服那種領章軍銜。儘管昭五式軍服的製式軍帽是大蓋帽,但戰鬥帽已經很普遍了,很受基層官兵歡迎,所以戴戰鬥帽也是很普遍的。這點比起有的影視劇裡,日軍軍服亂七八糟的樣式,強多了。

圖13:《八佰》劇中的日軍軍官,標準的昭和五式軍裝

圖14:神劇中的日軍軍官,不知是什麽軍裝,軍銜既有肩章也於領章

武器上,中國軍隊用駁殼槍、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日軍則是王八盒子、三八大蓋,沒有什麽穿幫的地方。即便出現了火焰噴射器,儘管歷史上四行倉庫守軍肯定沒有火焰噴射器,但當時戰場確實已經有了,所以也算不上硬傷。唯一的BUG就是中央軍竟然背上了大刀,如果是收容的雜牌軍潰兵,開小差怎麽還會帶著大刀?刀把上還有紅綢帶,二十九軍大刀都沒有紅綢帶。何況二十九軍大刀本就是個神話,大刀對刺刀,根本就毫無優勢。別小看刺刀,加工工藝還不低,之所以用大刀就是因為造不了刺刀,如果大刀真這麽厲害,二十九軍何至於短短半個月就把北平天津全丟了?這也是隨著裝備水準的提高,抗戰後期裝備刺刀成為普遍,大刀也就自然淘汰了的原因。

圖15:中央軍88師怎麽會士兵背著大刀?

圖18:真正二十九軍背的大刀都沒有紅綢帶

所以,縱觀《八佰》,雖然劇情上問題不少,但場景、道具,以及氣氛渲染,代入感都處理得很到位,總體還算不錯,尤其是正面戰場抗戰這種嚴肅的歷史題材,更是不容易,所以良心之作,還是擔當得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