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收到兒科醫生的兒童節祝福,是一種什麼感受?

小的時候,每年都盼著過「六一」。這一天,可以穿新衣、吃零食、開聯歡會,爸爸媽媽也變得格外「慈祥」,平時不被允許的事情,兒童節都能獲得「特赦」……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會想盡辦法在這一天為孩子創造「儀式感」。

兒童節是孩子們最盼望的節日,都希望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可對於兒科醫生來說,儘管他們每天都會與孩子們相伴,可陪自己的孩子過兒童節,卻似乎成了一種奢望。

陪伴子女成奢望,兒童節對為人父母的兒科醫生意味著什麼呢?

2019年兒童節之際,微醫採訪了5位亦為人父母的兒科醫生,聊到了他們的兒童節感受。不過,我們的節假日卻是兒科醫生們最忙碌的工作日,而他們最大的兒童節感受,似乎只有慚愧、遺憾、孩子的理解……

點擊視頻

兒童節,聽兒科醫生的心聲!

五個兒童節,隻陪他過了一個!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兒童組副主任醫師 曾高

兒童節、生日、春節,這三個節日對於一個孩子來講,他會有明確的自我意識,這是屬於我的節日,我希望爸爸媽媽能夠陪著我。

雖然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離童年已經非常遙遠,但是童年時候的記憶,童年時候的感觸,其實一直印在自己的心裡。特別是這些年我在做兒童神經外科的工作,我不斷地接觸孩子,他們的想法,也逐漸地在加深我個人對於童年的一些記憶。

兒童節對於孩子來說,真的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只要我能有時間,我一定會陪我的孩子一起過。

但現實卻是非常的慚愧,直到現在,他的五個兒童節,我隻陪他過了一個。

缺席的兒童節怎麼彌補呢?我會明確地告訴我的孩子,爸爸是因為什麼缺席了你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日。很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很理解我,他知道爸爸在給別的小朋友治病,他會很自豪地去理解他的爸爸,所以他就能很容易接受父親在這個重要節日裡的錯失。有這樣的前提,我才有機會能夠去彌補他。

我覺得能夠和孩子有一個特別平等的、特別有效的、相互的理解和溝通,這個是最重要的,比某一個節日陪伴在一起,但是又缺乏溝通,我覺得要更加重要。

「兒童節經常會有急診、有手術!」

——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方鐵

孩子的兒童節,我已經缺席過很多次了。

因為我畢竟是個外科醫生,六一兒童節經常會有急診、有手術,所以經常會缺席。平時的陪伴也不多,每天回家很晚,兒子已經睡了,就親他一下。每天早晨,一般我走的時候,他都沒有起來。

中國的醫生對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子女還是有很多愧疚的。我經常跟我愛人談的是,他小時候,你多陪他,大了之後我多陪。

錯過的兒童節怎麼彌補呢?我兒子小的時候,是會經常讓我去彌補的,給他買禮物,陪他去玩。我兒子的特點就是幾天見不到我的話,會非常黏我。我也經常會問我兒子,「誰親你最多」?我兒子總是說「爸爸親最多」。所以,只要我能跟他在一起的時間,就會多陪陪他。

都說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但是我想,孩子的教育,不是說你教給他什麼,而是你的行為在潛移默化影響他。我的兒子也經常以我為榮,父親是個醫生,救了很多孩子,他自己有個榜樣,這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過兒童節?真的是沒有這個記憶。

——安貞醫院小兒心外科主任醫師 范祥明

在我的印象中,不記得陪孩子過過兒童節,孩子學校每個學期兩次家長會,我都不能保證去參加。孩子媽媽也是學醫的,在我們家有這方面的氛圍,不至於說沒有他參加六一的活動,就會有情緒什麼的。

事情都是有它的兩面性,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陪伴孩子,一方面會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另一方面確實是他童年時期的一個缺失,我覺得對孩子多少會有一些影響,很難兩全這個事情。醫生家庭出來的孩子,責任心可能更強一些,我是這麼理解的。

想過也沒那個機會……

——安貞醫院小兒心外科主任 蘇俊武

孩子在9歲之前,沒有跟我住在北京,我也沒有時間回去看他,所以沒有機會一起過兒童節。只能打一個電話,買一個小的禮物,算是彌補當時的一點小小的遺憾吧。

我對自己孩子的關心是差一些,孩子跟著我也受了累。

上三年級的時候,從山東轉到了北京來上學,你想從原來的小地方來到北京,跟同齡人融洽起來自然也差一些,受了很多委屈。那時候跟我在阜外醫院住研究生宿舍,早上起來他都是自己打飯,自己去吃早餐,晚上了自己洗澡,自己洗襪子內褲。那時候做手術晚了,晚飯他都給我買。

大多數兒童節是陪醫院裡的孩子過!

——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郝宏文

我們作為兒科大夫來說,大多數的時間是陪醫院裡的孩子們一起過兒童節的。缺席的兒童節,我會利用其他的時間再陪伴他,也會告誡他這是工作的需要。或許我們醫生的孩子,從小就比較習慣於醫生的這個工作,知道是不能以他們小孩子的願望為轉移的。

對孩子對成長,還是很愧疚的。孩子小的時候,早晨起來一看挺燒的,但是我也必須去上班,過一會兒,家裡人帶著孩子計程車就追過來了。

肯定是有對孩子感到很慚愧的地方,但是孩子可能也是比較理解的,從小就知道醫生這個職業,更多的就是要這種奉獻。我的孩子現在已經是一名大五的醫學生了,雖然知道學醫很苦很累,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這個職業。

「微醫」有話說:

微醫有話說:

在採訪的過程中,每每聊到孩子,醫生們的眼眶都不禁變得濕潤,外表看似堅強的白衣天使們,內心也有如常人般的脆弱。拋開醫生的職業,他們也是普通的父母,而對孩子成長陪伴的缺失,似乎是他們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兒童節的缺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點。

或許您會說,兒童醫生固然不易,可我們普通家長也很難啊,帶孩子看病時的崩潰,絕大多數的家長應該都經歷過吧。不管是白天還是夜裡,當我們火急火燎地帶著孩子奔赴醫院時,看到的卻總是這樣的人山人海,三層外三層。

號源沒了,掛不上號,抱著孩子四顧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問了一大堆問題,醫生卻似乎聽而不聞,只顧埋頭檢查、開藥!

走廊裡是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哭聲,空氣中也似乎彌散著細菌病毒的味道!

焦慮、擔心、委屈、生氣、憤怒……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家長們與兒科醫生的關係劍撥弩張,一觸即發,傷醫事件層出不窮,很多兒科醫生無奈選擇了「逃離」。

那麼,導致如此緊張局勢的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掛號為什麼就這麼難?醫生看病為什麼這麼簡單「應付」?為何只顧驗血開藥,而不能多給患者一些溝通交流的時間?兒科醫生到底有什麼苦衷?

「微醫」聯繫到了4位患兒家長,繼續對話這5位兒科醫生,希望醫生們的回答,能夠解答家長們心中的疑惑。(為保護個人隱私,此處用的家長名字均為化名。)

問題一:門診醫生為何不能多給一些溝通的時間?

提問家長:妞妞媽媽(3歲女娃的媽)

傾訴問題:看病醫生隻給幾分鐘時間,而家長卻要為此耗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

1.其實我們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

——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郝宏文

我們大部分門診都是半天,比如上午半天或下午半天,上午從8點到11點半,但是一般得看到12點,下午從1點到4點半,但多數也得到5點才能看完。為什麼不能全天門診呢?因為剩下的半天,我們要在病房,要查房、為病房裡的患兒進行治療。

半天的時間,要看30~40個病人,4個小時,240分鐘,留給每個患兒的時間最多只有6~8分鐘,再加上多數患兒檢查完後,還要再拿檢查單回來讓我們查看,所以平均下來,每個患兒每次只能給3~4分鐘。

在這半天的門診時間裡,我們要盡量做到不喝水、不上洗手間。雖然我們的標配是帶一杯水過來,但是常常是沒有時間喝它,只有等下班的時候再把這杯水拿走,或者一飲而盡。

2.門診間歇還要去搶救病人、去手術。

我幾乎每天都有手術,門診時間也要抽空隙來完成,有時門診間歇還要去處理一些危重的病情。

我的門診時間一般從8點半看到10點,然後去做手術,手術時長一般是1個半小時。手術的這段時間,我的研究生會替我在門診繼續接診,學生們處理不了的病情,就讓患兒和家長在診室門口等著,等我做完手術差不多11點半,再繼續去門診,而這時門口就已經排了很長的一排隊伍了。

問題二:醫院為何不能多開一些診室,不多招一些兒科醫生?

提問家長:曾曾爸爸(4歲男娃的爸)

傾訴問題:既然門診量這麼大,為什麼不能全天都出門診,為什麼不能多招一些兒科醫生?

1.人口基數大,兒科醫生相對不足。

一方面,中國人口基數比較大,儘管現在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但現在每年出生人口差不多也有1500萬。人口基數大,所以病人群體肯定多。

另一方面,中國醫生數量不足,尤其是缺少專業的兒科醫生,就是家長們經常談的好的兒科醫生。

當然這也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兒科醫生不太受重視,兒科醫生培養有一定問題,地方缺少專業的兒科醫生,造成了很多外地孩子來更高一級別的醫院看病。省級兒童醫院約有30%-40%是外地患者,北京兒童醫院的話,我想至少得有50%-60%是外地患者,所以,北京的兒科醫生供需關係更加不足。

2.選擇學習兒科的醫生越來越少。

兒科醫生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但是收入又相對較少,另外,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兒科也被成為「啞科」,多數孩子無法描述自己的病情,只能用哭鬧來表達,這就給醫生診療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再加上家長對孩子的關切,很容易和兒科醫生起衝突,導致選擇學習兒科的醫生越來越少。

3.更加痛心的是,兒科醫生流失嚴重。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兒童組副主任醫師 曾高

原本我國兒科醫生就是相對不足的,在一些發達的國家,一個兒科醫生只需面對100來個孩子,而一個中國兒科醫生要面對200-300個孩子。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我國兒科醫生流失的很嚴重。一個醫生經過這麼多年的培訓,有著這麼多的經驗,也服務了這麼多的孩子,最後因為工作強度大、收入低、被家長不理解、被社會誤解等方方面面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做了這麼多年、鍾愛的兒科事業,真的是很令我們很心痛。而且這樣的事件,會像一個傳染性的疾病一樣,在兒科領域裡面蔓延。

問題三:看病掛號難,掛專家號更難,該怎麼辦?

提問家長:萱萱爸爸(5歲女娃的爸)

傾訴問題:專家號非常難掛,尤其是北京這邊的專家號更難掛!掛不上號,第一著急,第二感覺自己沒有頭緒,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畢竟孩子生病不能拖!

1.藉助互聯網,或許可以直接聯繫到醫生。

我是從2015年開始接觸互聯網醫療的,目前為止用了四年多,我每年幫助上萬名患者。患者一些小的問題,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幫他解決,也可以幫助他引導,在當地得到正確的治療。所以除了門診之外,我每周可能還會再看幾百個病人。

對於一些比較疑難的病例,通過網上的諮詢了解後,就可以讓他來醫院直接來找我,這樣減輕了他就診的困難程度,因為他可以直接聯繫到醫生,我覺得這是兩點之間最短途徑的連接方式。

我是個專科醫生,我希望我看到的患者是在我就診範疇之內的,但是如果讓患者自己來選,他不一定知道他需要看哪個醫生,所以我喜歡利用互聯網來提前篩選一下,哪些患者我能看,哪些患者我能幫助,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分級診療,就像在國外,每個醫生來到診室之前,他都知道今天的患者是哪些,他能不能看,他提前會有個篩選。

我現在也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在網路上篩選一下,這樣實際上雙方都節約時間,也避免了一些患者沒有必要地就跑到北京來,他可能在當地就可以治療。

2.藉助互聯網醫療,減少試錯的成本。

在當前的情況下,互聯網醫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患者,給了患者一些引領的方向,至少降低了患者試錯的成本。哪怕網上的諮詢找錯了,但他試錯的成本很低,所以客觀上增加了他醫療的效率。逐漸的試錯過程當中,他會逐漸明白:我究竟應該去什麼樣的醫院,去找什麼樣的醫生。

3.有些病沒必要非得掛專家號,做好準備更重要!

比如有一些腹瀉的孩子,家長去醫院前,不知道應該提前準備個大便帶去醫院做檢查,或者直接把尿不濕上的大便帶過去了,這都是影響檢查結果的,一般來說,尿不濕上的大便是不能做檢查的。所以如果家長做線上問診,我肯定會告訴他,一定要拿一個清潔的器皿接上孩子的大便,在一個小時之內帶過去醫院做個化驗,這樣對於孩子的診斷很有幫助。要不去了醫院後等著孩子再拉,孩子可能有時候好幾個小時都不大便,就會延誤疾病的診療。

有一些發燒的孩子也是,家長不敢給吃藥,直接就把孩子抱到醫院。這種情況我會建議家長,如果發燒體溫超過38.5度,可以先口服退燒藥在家繼續觀察,避免帶著孩子奔波去醫院,因為一方面路上會耽誤一些時間,另外到了醫院也要等好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燒得越來越高,有可能一些孩子就發生了高熱驚厥。所以,如果孩子發燒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先不要著急去醫院,可以先通過線上問診,讓醫生給你一些建議。

一提到心臟病,很多家長就會非常緊張,就想要到北京來治療、來掛專家號。實際上,一個很小的卵圓孔未閉,對孩子將來結婚生子都沒什麼影響。但是,家長一聽說孩子心臟不好,一個洞沒長好,就緊張得不得了,他們就跨過了二級醫院,直接到北京奔我們這兒來了。其實,如果之前先在網上做一些諮詢,我們給到你一些建議,或許就不用跑到北京來了。

問題四:做兒科醫生這麼難,為何還會選擇堅守?真的是靠情懷嗎?

提問家長:薇薇媽媽(5歲女娃的媽)

傾訴問題:帶孩子去醫院的時候,也看到了,兒科醫生每天確實很忙,一個患兒離開,另一個患兒馬上坐在那裡,真的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然後還被很多家長抱怨,甚至被打。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選擇堅守?

1. 選擇堅守,真的是靠著情懷和對孩子的熱愛!

做兒科醫生的,尤其是在中國,我們真的更多的是靠著自己的情懷,靠著自己的良心,靠著自己對孩子的熱愛,堅持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堅持把這些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完成,絕不僅僅是一個養家糊口、掙錢的工作,在我們心裡,會把它看的更神聖一些。

儘管有一些報導會妖魔化醫生,甚至看到一些評論、一些跟帖,醫生受到傷害,有的網民會站出來支持,說打的好,殺的好,說這些醫生都是壞的,都是黑心的,醫院就是騙錢的。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心裡確實會很疼,因為我相信多數的醫生,還是願意把我們的技術結合到我們良心的裡面去,幫助我們去幫助這些孩子。

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這些找我就診的孩子,特別是年齡和我的孩子相近的,我會自然而然的、由衷的、不能控制的,對這些孩子產生一種超出醫患關係的關愛。我覺得這個很正常,任何一個成年人,看到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都會對他產生一些愛護之心,一些憐憫之心,尤其是這些生病的孩子。我們其實很多時候是靠著這些情懷,抵消了我們那些負面的東西,包括壓力大,收入低,被誤解等等。

我們覺得我們在這個社會裡面還有被需要,還有這麼多孩子需要我們。看到這些孩子被我們治好的時候,其實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這些開心和職業的成就感,讓我們一直堅持在這條路上不斷地走下去。

2.選擇堅守,因為能夠點燃家庭的希望!

真正的這個醫生的工作,很難說是個故事,它是個連續劇,可能得有幾百集,在我的腦海裡,幾乎每天可能都有讓人感動的事情發生。有的家長來的時候好像沒有生活的慾望了,經過我們的治療之後,他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氣。我希望能夠重新點燃這些家庭生存的希望,給這些孩子希望,給這些家庭希望。

3.選擇堅守,因為累並快樂著!

我兒子小的時候,可能受到我的影響,要當醫生,要當外科醫生,但真正上大學的時候,又改變了他的初衷,又不想當醫生了,覺得我爹太累了。

我就說不想當就不當吧,我也同意,我也覺得太累。但是這個累歸累,但是當你看到病情那麼複雜的孩子,剛來醫院的時候全身紫得那樣,經過我們的手術,經過我們的治療,出院的時候變得活蹦亂跳,他們高興,我們心裡也感到高興,所以也就不覺得累了。

雖然每天做手術很累,但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還是會在網上回答網友的提問,這好像成了我睡前必備的安眠藥,如果晚上不看看這些網站,不回答完網友的問題,這一天就覺得過得不充實。

4.選擇堅守,因為這是我的選擇!

學醫很苦、很累、很窮,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我們在家裡邊也不缺少這方面的話題。我和我愛人都是學醫的,這是我們當初選擇的職業,我們的職業就是為患者帶來健康的。如果有一天孩子說自己想要學醫,我也是會支持他的。

「微醫」有話說:

儘管工作忙碌、全年幾乎無休,儘管有不能陪伴家人的遺憾,儘管不被理解,可是他們依然在堅守,只因心中的那份醫者的情懷和對孩子對熱愛。衷心的希望,能夠對兒科醫生們多一份理解和體諒,只因有了他們,才能保護我們未來的希望。

最後,在兒童節到來的日子裡,我們的兒科醫生們,也在這裡給孩子送上誠意滿滿的兒童節祝福:

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郝宏文

作為兒科醫生,送給孩子最好的兒童節禮物就是健康和快樂。祝所有的孩子在兒童節快樂、健康、平安。

安貞醫院小兒心外科主任 蘇俊武

作為心臟外科醫生,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一顆健康的心臟,讓他健健康康的活著,儘管這個禮物是看不到的。

安貞醫院小兒心外科主任醫師 范祥明

祝願每一個來我們病房治療的先心病的孩子,都能夠順利地度過手術,能夠得到一個比原來更加健康完整的心臟。

北京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方鐵

對每個患者,我都不會放棄,我也希望家長不要放棄。

兒子,爸爸是最愛你的!

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兒童組副主任醫師 曾高

我經常和我的患兒的父母說,如果說全世界有三個人最希望你的孩子被治好的話,就是你們倆和我。衷心地希望我的每一個患兒都可以獲得治癒,都可以獲得長久的健康,都可以回到正常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兒子,爸爸希望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可以陪你一起過。

歡迎掃碼關注【梧桐匯】專屬微信公眾號

每天都有好物推薦哦

圖文來源:小微 樂享微醫,特此感謝,侵權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