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偽儀式感”正在榨乾年輕人

來源:極物(ID:ijiwulife)

作者:極物秦桑

前段時間,南京的高端日料店柒本味因為一條宣傳視頻突然火了。

視頻中,有著22年廚師經驗的老闆嫻熟地處理著三文魚,精細地揉捏著壽司。他給店裡訂下了一系列規矩,食物不能打包、點餐沒有菜單、不接生客,只能老顧客帶新顧客,來店用餐,食材必須在端上桌的一分鐘內食用。

老顧客紛紛稱讚,即使是豪華酒店的出品,也比不上柒本味的味道。

但是視頻一播出,卻遭到了網友們的“群嘲”。老闆一再強調,“柒本味”就是“吃本味”,卻在壽司表面擠上篡改食物本味的蛋黃醬。

不僅如此,老闆在之前製作壽司的照片中,手部有著明顯的瘡口,並且帶著手錶進行食材的處理。

要知道,一名專業的壽司師傅,手與食材直接接觸,手錶很容易藏汙納垢。

風波之後有關部門突襲檢查,發現其違反《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已經停止經營。在曝光之前,即使人均最低消費要400,來捧場的顧客也隻增不減。

不知何時開始,網紅店繁繁冒出,滲透進大街小巷,它們花樣百出,用一系列規矩增加噱頭,似乎規矩越多越花哨,吃的時候儀式感才越強。奇怪的規矩和作秀般的包裝讓一群人寧願花上幾小時排隊,也要追求一頓飯的“儀式感”。

很多人告訴我們,生活需要點儀式感。

是的,但所謂儀式感,並不是一些虛無縹緲的作秀。吃一頓各種規矩冒著乾冰的菜,在周末的午後擺拍一本文藝雜誌,不喜歡漫威,卻依舊跟風花高價看一場複聯4。

美其名曰“生活要有一點儀式感”,然而這些充其量不過是戴上虛偽帽子的“偽儀式感”,早已經一點一點侵蝕我們的日常。

1

生活中那些偽儀式感

近幾年,INS風、北歐性冷淡風突然大熱,成為了儀式感生活的標配。散尾葵、星光燈、大理石......總是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朋友圈裡。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條新聞。97年女生在宿舍把日子過成了詩,卻被室友爆出了照片背後的秘密。

照片裡,精致的大理石盤子上擺放著巧克力蛋糕卷,龜背葉、小松果在一旁點綴,原本平平無奇的早餐頓時儀式感滿滿。

但看似精致和儀式感的生活背後,卻是女生用購買的道具,站在凌亂的床上各種擺拍。在朋友圈裡,生活文藝又美好,每次一po照片,總能收獲無數的點讚,可光鮮的照片背後,卻是亂成一團的宿舍。

仔細一想,生活中類似做作的偽儀式感也不在少數。朋友圈裡生活精致又體面,現實生活卻是另一種模樣,即使月薪3000,花錢時也決不心軟:

健身瑜伽齊上陣,卻堅持不到一個月;

時不時在社交網絡上安利新買的奢侈品,晚飯卻隻敢買泡麵;

桌上是幾百塊的香薰蠟燭,一旁是分期買的蘋果電腦,即使信用卡已經刷爆,朋友圈裡配文依舊是:“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很多時候,生活是需要儀式感,但被物欲支配的偽儀式感不過是招搖過市的虛榮心。只顧著跟風和迎合他人眼光,即便是提前透支,也要滿足所謂的儀式,這樣的生活,不過是一場虛浮的自我表演,表面絢爛,內裡卻空洞不堪。

2

招搖過市的偽儀式感,讓生活陷入漩渦

儀式感本是讓某一天區別於某天的小確幸,偽儀式感卻成了他人顯擺造作的借口。表裡不一的虛偽下,留下的是生活的一地雞毛。

想起之前,鄰居家因為婚禮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二人剛湊上婚房的首付,女生卻提出要辦一場30萬的婚禮,場地要在戶外,布置時必須要有她最愛的香檳玫瑰,要求一定是真花。和婚慶公司商量後,對方給出了30萬的數字,即使深知對方的經濟條件,女生依舊不屈不撓態度堅決。

“一輩子就一次的婚禮,為什麽不能有一點儀式感?”她振振有詞地質問男生,無奈之下,男生只好拿出原本裝修的錢款辦了這場開滿香檳玫瑰的婚禮,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新娘一臉滿足。

本以為新生活會像婚禮一般,延續浪漫和甜蜜,二人卻開始因為裝修的事爭吵不休。錢都花在了婚禮上,新房只能簡陋裝修,連買張新沙發都要等下月的工資。原本不錯的小日子,因為一場婚禮的儀式感變得節衣縮食,矛盾劇增。

對生活有儀式感,原本只是為了給平淡的生活加一點甜,但超出現實基礎的偽儀式感卻讓生活一地雞毛,虛榮一時,最後只會跌得更慘。

儀式感原本是一件浪漫的事,而招搖過市的偽儀式感卻讓人身心疲憊。

把面子工程作為衡量儀式感的標準,最後卻成為了拖垮生活的罪魁禍首,儀式感讓生活不只是生存,偽儀式感卻讓生活連生存都變得艱難。

3

真正的儀式感,是將日常生活過得講究

讓生活有儀式感的前提,是過好普通的生活,否則再美好的偽儀式感,只要回歸到現實,剩下的只能是滿滿的落差感。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有些人需要儀式感?”

答主@林木然說:“人生於世,就像在一條漫長的暗黑河流裡漂泊。而所謂的儀式感,大概就是人類於這河流上建造的閃閃爍爍的小燈塔。靠這些燈塔,我們才能標定我們的存在。”

生活中的很多儀式感就像是小小燈塔,泛著微光,讓生活變得溫暖而亮堂。

最近秦桑在INS上關注了一位日本博主。看他在社交網上發布照片,不過是日常的小事,卻滲透著滿滿的儀式感。

一日三餐,他最喜歡拍下太太做飯的場景,並配上簡短的“告白”。照片從不露臉,但卻滲透著濃濃的廚房煙火氣。

“老婆牌羅勒醬烤麵包!自己摘種的羅勒,自己製作的青醬,自己烤的麵包,老婆好棒!”

“今天在家也用便當盒吃飯吧”,老婆笑著提議說。在熟悉的家裡吃著熟悉的便當,嗯,特別香!”

“其實並不是什麽特別的日子,老婆卻心血來潮做起了蛋糕,2歲的女兒也在一旁開心地幫忙擺藍莓。這絕對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蛋糕之一,一連拍了好多照片。”

親手栽種羅勒,在普通的日子為全家人做蛋糕,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為了他人的眼光,而是對自己生活的小事格外用心,那些用心的時刻,才是生活裡微小的燈塔,總讓人有細碎又溫暖的感動。

《北京遇上西雅圖》裡有一句台詞:“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真正的儀式感不過就是這些淡淡的生活小事,它和法餐遊艇無關,和別人的眼光無關。

王小波說:“一個人隻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是的,生活需要一點形式主義的儀式感,但真正的儀式感,並不僅僅是買幾件漂亮衣服,曬幾套網紅化妝品,在裝潢不錯的咖啡廳拍幾張照,讀幾本暢銷書那麽簡單的事情。

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是把細碎的生活也能過得講究,讓平淡的日子擁有開出花來的小驚喜。

往期文章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