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動物都擁有“長生不老之術”,未來人類也能長生嗎?

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一直都對死亡避之唯恐不及,並堅持狂熱地追求“長生不老”之法。傳說中的仙丹、不老泉、點金石、聖杯,這些傳說中可以使所有者長生不老的“聖物”,從古至今都在被全世界的人類所追崇。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人很久之前就將目光聚焦在一些長壽動物身上,意圖找到它們的“長生秘訣”,並努力效仿。例如,曾有人宣稱學習龜鱉的“吐納之術”就可以有效地延長自己的壽命;還有人將這些“長壽”動物直接吃下肚子,以換來體魄強壯。如今,遠離死亡更是演變成了一個價值1.4兆元人民幣的全球化龐大產業。這些資金被用於研究自然界生命力最強的生物,試圖從基因學的角度出發,將它們長生不老的秘訣轉移到人類身上。

一隻名叫Ming的北極圓蛤是現在已知的最長壽的動物,它的壽命“年輪”清晰地印刻在外殼上,它今年已經507歲高齡了。

即使在度過了超過五個世紀的年歲後,Ming仍然擁有各種生命正在延續的跡象:覓食、代謝,以及繁殖。它是如何存活如此之久呢?答案是圓蛤已經掌握了控制細胞衰亡的關鍵因素。英國班戈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類似於Ming這樣的動物可以減少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對細胞造成的損傷。在新陳代謝中,細胞(特別是細胞內負責產生能量的線粒體)會不斷地產生自由基,這種具有高度活性的原子團極易與細胞成分反應,損壞生物膜系統和其他細胞結構,並引起蛋白質失去活性,引起基因突變以及細胞的變形、衰老和凋亡。而這些長壽的動物正是可以抑製“自由基”的活性,延長機體細胞的活性。

鳥類同樣也擁有這種“駐顏秘術”。例如,鴿子的代謝速度是老鼠的三倍,但這是否意味著它們遭受自由基的傷害也是老鼠的三倍呢?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在代謝中鴿子產生的自由基數量只是老鼠的十分之一。一只好運的老鼠可以活到2~3年,而一隻鴿子也許可以存活10~15年之久。幾乎所有的鳥類都擁有這種延緩衰老的能力。此外,蝙蝠、陸龜和海龜等動物都進化出了相似的“秘術”。

顯然,這些動物已經成為動物界的“超級英雄”,它們的特殊能力就是讓自己衰老的速度減慢,這在自然界中,貌似也是最了不起的“超能力”了。因此,這些生物也毫無疑問地成為了追求長生的人類最感興趣的生物。不過,科學家們關注的可不僅僅是它們,還有一些我們以前根本沒有關注過的原始生物也被列入了研究行列,用於探索如何使人類更為健康的生活,以便活得更長久。

例如,通過一個為期4年的試驗,美國波莫納學院生物學家丹尼爾·馬爾特內茲發現,水螅這種只有幾個毫米大的微小原始生物,在實驗結束的最後仍然和剛出生時一樣,保持著不變的活力和生命特性,其主軀乾處似乎擁有永久自我更新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水螅根本沒有出現衰老的跡象,它們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身體老化、繁殖力降低以及死亡率增加等“衰老”問題。這種最為原始的生物,真正地實現了“長生不老”。而根據丹尼爾的研究,水螅的長生秘訣來源於幹細胞。它們的身體主要是由幹細胞構成的,幹細胞可以持續分化,所以水螅的身體就可以持續更新。不論水螅身體哪部分損傷,幹細胞都可以分化成相應的組織細胞,迅速完成修複。

擁有神奇的“長生不老術”的生物中還包括一種名叫秀麗隱杆線蟲的生物。它的玄奧之處在於:當饑餓時這種線蟲的身體發育將停滯,而當恢復進食後,又會進入正常發育,但這時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將顯著延長,並很可能延長2~3倍。此外,還有一些軟體動物,例如一些珍珠蚌的幼體會寄生在鮭魚的鰓中,它們會向宿主魚注入一些抗衰老的蛋白,讓宿主活得更加健康和長壽,免於遭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擾。另一種名為燈塔水母更是創造了“返老還童”的奇跡。

它們並不像其他水母那樣在產完卵後就靜靜死去,相反,燈塔水母會重新回到幼體時代,就這樣一遍一遍地重複著自己的生命,因此這種水母也被稱為“本傑明巴頓水母”(電影《返老還童》的主角,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後越活越年輕,倒著成長)。這些存在於自然界的自然之謎,都正在被研究者們努力破解當中。

在自然界中,其他的物種又是怎樣看待“死亡”這一過程的呢?大象似乎會為同伴死亡而感到悲傷,也許黑猩猩和海豚也具有相似的感情。電視和網絡上也有大量關於飼主死去後,寵物如何陷入深深悲傷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們覺得這些動物都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感情。但在自然學者朱爾斯·霍華德眼中,動物並不完全像我們人類想象的那樣懼怕和思考死亡這個概念。也許只有人類會熱衷於探索死亡,並試圖讓自己遠離死亡。

但是,死亡對於我們來說全是讓人作嘔的嗎?是否有一些死亡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呢?其實,我們對死亡抱有太多的偏見。

對於整個大自然來說,死亡是整個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代表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生命的終結,也是眾多生命的開始。如果沒有上百萬隻蚊子的死亡,我們的世界中就不會出現蜻蜓;如果沒有上千隻蜻蜓的死亡,也就不會有蜂虎(以蜻蜓、甲蟲等為食的一類鳥類)、燕隼或阿穆爾隼等鳥類的出現。可以說,我們平日喜愛的獅子、虎、北極熊、海豹、鯊魚和企鵝這些奇妙的大型動物得以存在於自然界中,都離不開死亡的幫助。

死亡將整個自然界完整地串聯了起來。如果沒有動植物和真菌屍體中的各種營養元素,土壤也不會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土壤,而上面也很難生長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植物,動物們也就失去了最理想的棲息之所,以及很多基本的食物來源……食物鏈將會一層層地斷開直至崩塌,而人類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根本。當然,死亡的貢獻還遠不止這些。如果不是動植物的屍體在地層沉積,我們也不會有煤礦、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顯然,人類社會和工業化的進程也正是建立在死亡之上的,但我們似乎一直都在忽略這一事實。

地球上的生命進化歷程是在死亡的基礎上書寫而成的。我們放眼所及的也是建立在死亡上的生的景象。雖然人類還在不斷地追求長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我們會得到讓人足夠驚奇的“生命訊息”。但從自然的角度來說,現在也應當是我們更加正視“死亡”的時刻。“死亡”與“新生”,這兩個詞不是對立的,而是生命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循環與延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