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優騰一齊入局演技類綜藝,背後有何考量?

傳媒內參導讀:愛奇藝推出《演員的品格》第二季,騰訊視頻籌備《演員請就位》,優酷策劃《演技派》,在演技類綜藝難出爆款的背景下,三大視頻平台一齊入局競爭,背後有何考量?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遲遲

近日,愛奇藝年輕演員品訓真人秀《演員的品格》的定製青春劇《未來的秘密》定檔,第二季節目開啟招募;騰訊視頻正式官方宣傳S+級選角真人秀《演員請就位》,打通試鏡、選角、合約等影視製作環節;優酷與歡娛影視、銀河酷娛聯袂打造的新綜藝《演技派》也剛於5月份發起了演員招募,三大視頻平台關於演員真人秀的新戰役正式打響。

與經營、觀察等類型節目由一檔節目爆紅後引發同類節目跟進的發展路線不同,愛奇藝最先推出的《演員的品格》雖有何炅、井柏然、周冬雨、劉天池的市場+專業的雙重加持,但效果並未達到市場預期,也顯示出了這類節目的創作難度。在這種背景下,愛奇藝續作,騰訊視頻、優酷跟進,我們不妨探討一下視頻平台的背後考量和創作邏輯。

流量可代替演技的創作邏輯

是時候被打破了?

演技類節目一直是綜藝市場上偶有作品的小品類,如2006年,北京電視台推出《紅樓夢中人》,湖南衛視推出《尋找紫菱》,均為線上線下結合的定製化演員選秀節目;到CCTV—6《來吧!灰姑娘》把未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自然美的鄉鎮姑娘塑造成為影視新星,湖南衛視《一年級·大學季》《一年級·畢業季》聚焦表演系學生、新人的學習與成長,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演員的誕生》)邀請演員進行演技對決;再到新一輪視頻平台齊發力,更加注重新人的培養和留存,以及產業鏈的打造,其實可以看作是電視劇市場話語權的爭奪戰。

隨著流量明星帶劇能力越來越弱,甚至在大眾產生了流量明星等同於爛劇的概念後,流量論在近兩年有了走弱的趨勢,但只要有粉絲買單,明星就有高片酬,就被製作者爭搶的現象並未發生本質變化。

製片人於正在談及《演技派》的創作初衷時就曾表示:“近幾年因為選秀節目,不會演戲的流量橫行,表演淪為節目博眼球的工具。”確實,選秀(偶像養成)節目帶火一批流量明星的同時,也將他們推向了更廣闊的影視市場,如《創造101》孟美岐主演了大IP電影《誅仙》,吳宣儀主演了大IP劇《鬥羅大陸》,傅菁參演了翻拍劇《你是我的命中注定》;《偶像練習生》陳立農主演了古裝奇幻電影《春江花月夜》,范丞丞主演了大IP劇《靈域》,王子異參演了電視劇《怪你過分美麗》……很多導演、製片人一邊吐槽一邊組流量明星局,一邊賺著錢一邊被罵,作品質量良莠不齊。

從近幾年視頻平台加大對自製劇的人力、財力投入,到2018年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聯合頭部製作公司發布明星限薪的聲明,可以發現,視頻平台正在加強對電視劇市場的參與度,更加注重作品品質。而且,退一步講,此番演技類節目的複興,無論是出於對演技的追求,還是為了培養新流量,對於視頻平台而言百利無害。

挖掘新人演員資源的同時,

更需注意風險評估

近日,高希希導演在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上,聊到一批不會演戲的偶像派頻繁拉低作品質量的話題時,直言“怪導演”:“導演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你要是妥協了,那就得承擔之後的各種表達問題與口碑風險。”雖有調侃之意,但背後確實是中國影視產業不可回避的“演員中心製”,尤其是年輕的唱跳偶像歌手轉型演員,缺乏系統培訓,時間安排緊張,難達基本要求。同時,由新人演員主演的熱播網劇如《延禧攻略》《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河神》等,投入低效果佳,實現多方共贏。

因此,視頻平台一齊入局演技類綜藝,不難看出背後的投入邏輯:

第一,開發新人演員資源,增加曝光機會。網劇網大近幾年數量飆升,為新人演員提供了更多的出鏡機會,但真正能夠給觀眾留下印象者很少。通過演技類綜藝,既能挖掘演技高、受歡迎的新人演員,同時也能提高新人演員的知名度。

第二,劇綜聯動,增強自製能力。據不完全統計,《演員的品格》一期結業後,24強新人演員影視綜藝邀約總計已破百部,愛奇藝也為八強定製了青春劇,增強創作方面的主控性,並將早期節目積累的關注度延伸至劇集中。

第三,演員、職場最具真人秀效果。《演員的品格》第二季打造“演員的職場”,《演技派》也定位為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涉及到選角等具有競爭對抗感的環節,自帶真人秀的矛盾衝突效果。

雖然市場需求大,前景廣闊,但演技類綜藝為何少見精品,這就值得創作者一一對照,對風險進行提前評估:

定位風險:當下,偶像型演員仍在青春、懸疑等題材中具有市場號召力,因此,演技類綜藝唯演技論還是做成偶像、選秀綜藝的延伸,是為了打破流量論還是創造新流量,都是需要節目在策劃階段確定的。

標準風險:評價演技好壞,大多情況下憑感覺,如果只是競技類尚可以用“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解釋,但當節目落腳到選角這樣一個實質性工作時,就必須考慮好嘉賓所做決定可能引發的爭議,以及如何將爭議控制在利好範圍內。

形象風險:此前演員朱亞文和白宇在參加節目時也探討過綜藝固化形象產生跳戲的問題。正如朱亞文所認為的,可以通過塑造角色來讓觀眾忘記你的綜藝形象,其實綜藝形象與戲劇中塑造的形象是存在衝突的,觀眾往往更接受表現力強的形象,一旦與真人秀中更貼近演員的真實性格產生反差,極易引發不適感。

雖說是風險預估,但風險轉化為爭議時往往更能引發關注,這就看節目組如何運作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