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十字路口的京東

撰文/疏狂

出品/趣識財經

11月15日,京東發布Q3未經審計財報,淨收入1348億元,同比增長28.7%。去除出售物流設施資產收益,Q3經營性收益約20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憑借三季度5.5億淨利潤,京東延續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持續盈利。同時京東宣布,2019年不再披露市場佔有率的核心指標GMV。

種種跡象表明,京東在加速圖變。其戰略目標,正在從追求純粹交易規模,轉向價值追求。

趣識財經觀察到,在11月19日舉辦的JDD大會上,京東零售CEO徐雷,大談技術驅動的智能零售,反而對下沉隻字未提。但放眼整個京東,京喜下沉與健康拓邊才是2019年的關鍵詞。

而京喜,更是京東零售“縱深戰略”的重要依托。

縱深:京喜下沉

電商下沉市場,拚多多一騎絕塵,但京東並非全無準備。

在2019年Q1財報中,京東與騰訊再續三年戰略之約。此後,在京東618全球品牌峰會上,徐雷特別指出,與騰訊的新一輪合作中,京東將利用微信一級入口海量用戶,打造區別於現有場景和模式的全新平台,拓展三到六線城市用戶。

京東借微信入口殺入下沉市場,意圖明顯。

而肩負下沉重任的拚購,也在零售內部拆分的傳言中塵埃落定。9月,拚購正式改名為京喜,並上線APP。10月31日,京喜正式接入微信入口,為雙十一的下沉“三國殺”厲兵秣馬。

相比於,早已整合聚劃算、淘搶購、天天特賣,4月份便推出淘寶特賣區而言,京喜是落後的。

“長期主打白領品質服務,與下沉市場格格不入,是京東遲於發力下沉的主因。”電商分析人士李平說道,“但2018年三季度,用戶萎縮、股價縮水,讓京東不得不做出改變。”

而憑借微信“5億新興市場用戶”流量加持,京喜確實為帶來了不少驚喜。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前十二個月,京東零售用戶增至3.344億,這一數據在二季度末為3.213億。相較之下,三季度淨增1310萬用戶,其中超7成的新客戶來自低線城市。

但在下沉市場,要想獲取用戶的持久信賴並不容易。“下沉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遠高於品牌的敏感度,‘唯價格論’很有市場。”李平指出。家住哈爾濱的李老師對趣識財經表示,“自己就是拚多多的忠實用戶,原因是更實惠。”

趣識財經研究發現,目前決戰下沉市場電商平台,打法不一。

以拚多多為例,超額補貼仍是最主要的競爭策略。11月20日,拚多多財報顯示,三季度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超69億元,同比增長114%,單季度新增5310萬活躍用戶。即便,因虧損導致單日股價暴跌20%,但拚多多的百億補貼仍在繼續。

打通產業鏈上遊,則是另一策略。2018年,拚多多實現農/副產品訂單總額653億元,有關“助農-收購-出售”的農貨上行案例,屢見不鮮。

而京喜下沉策略又略有不同,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快捷的物流,是其製勝的主要法寶。據了解,雙十一期間,京東自營24小時到貨率高達92%。

而零售的另一抓手,是被反覆提及的C2M反向定製。在趣識財經看來,反向定製的本質是從需求側出發,與品牌商共建、共創產品,向產業鏈上遊“要產品”。徐雷舉例道,“京東與聯合利華,針對運動後快速去油的需求,研發了一款運動專項洗發露。這款洗發露8月上線,京東11.11期間銷量環比增長了58倍。”

透過財報不難發現,即便為求盈利,通過減少行政開支,壓縮技術及內容費用,變賣物流資產,但京東Q3銷售成本依然高達1147億元,同比上升29.4%。而京東Q3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15.4%,下滑至的14.9%。顯然,下沉巨額補貼以及物流開放,是投入的大頭。

更有甚者,部分用戶質疑,這些巨額補貼沒有流到下沉用戶中,而是在老用戶中“逗留”。

圍繞下沉,京東“社群導購”風生水起,鼓勵用戶自發建立微信群,然後分發促銷商品,群主每向群成員賣出一件商品,便會得到豐厚的傭金獎勵。

北京的劉先生告訴趣識財經,“自己被邀進了3個導購群,每天的促銷產品力度很大,上千元的物品折扣後,只需百元。但自己不算是下沉用戶,媳婦有京東plus會員,但現在不用了,整天盯著促銷產品薅羊毛。”

在李平看來,“價格補貼戰具有短期效果,但下沉的核心是對產業鏈的重塑,只有掌握了上遊貨源,打通商品與用戶的直鏈,才能以更低的價格佔領市場。”“如果對非下沉用戶超額補貼,就企業行為而言,更像賠了夫人又折兵。”

反觀當下,包含京東在內的下沉之爭,更似是補貼之戰,重塑產業鏈尚需時日。

橫向:健康拓邊

縱向下沉之餘,京東的橫向擴張也在進行。

財報披露,11月,京東健康完成A輪優先股融資後,融後估值70億美元。雖然京東並未公布融資數據,但三季度融資活動所得現金25億元,可謂“無縫銜接”。

而與下沉的策略不同,大健康更像是京東零售的橫向延伸。

5月10日,京東健康宣布獨立運營。7月17日,為眾人熟知的零售悍將辛利軍,被任命為京東健康CEO,同時繼續擔任零售集團生活服務事業群總裁一職。此外,京東健康的董事長,亦是京東零售的掌舵人徐雷。

實際上,構成京東健康的核心板塊(京東大藥房/藥京采/京東互聯網醫院),亦是京東零售拆分所得。京東健康來源於零售,更是零售的拓邊。

在此前京東健康合作夥伴大會上,辛利軍將京東健康三大領域概括為:醫藥供應鏈領域,包含2C的京東大藥房、2B的藥京采;醫療服務領域的京東互聯網醫院;以及慢病管理。

相較業務布局,幾組數據更加直觀:

· 藥京采-覆蓋21省、400多個城市,下沉至鎮級。

· 京東大藥房-佔據醫藥零售市場15%的份額,超一半藥品發往三線以下城市。

· 京東互聯網醫院-擁有3萬名醫生,單日服務患者峰值65000+人次。

不難發現,圍繞“醫+藥”生態,京東健康已打造出相對成形的行業閉環。但在李平看來,“帶有零售特色的京東健康,目前主要還是在賣藥,所謂醫療電商。

但即便醫療電商,這個賽道仍不乏有力的競爭者。而2014年涉足大健康的阿里,早已從醫藥電商,擴展至智慧醫療、產品追溯、消費醫療等全領域布局,互聯網與健康的融合愈發緊密。

與騰訊、阿里較之,除相對單一的醫療電商外,目前京東健康所賴的電商場景略顯單一,入口相對不足,用戶體量亦較小。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谘詢報告》,預計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兆元。

隨著,互聯網+健康逐漸被用戶認可,大健康產業前景不斷被看好。但不可否認,圍繞大健康領域的競爭,諸如騰訊、阿里、平安(好醫生)等早已摩拳擦掌。

結語

從“東哥”風波,到股價腰斬(最高50美元最低20美元);從用戶減少,到持續虧損;電光火石間,京東水逆不止。

進入2019,京東零售,通過京喜縱深下沉,解決用戶增長困境;通過橫向外拓,擴展健康零售邊界。

行至十字路口的京東,正一手節約成本,以求盈利;一手縱橫擴張,以圖增長。截至目前,京東實現了利潤與用戶的雙增長。但不再披露GMV讓外界多了一份疑問:小心翼翼行走在十字路口的京東,到底是堅毅還是彷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