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下的智慧社區何去何從?

文 | Lucía

復工返京時,你是否同樣在小區大門口被社區管理員攔住要求登記信息?

下班回家時,社區職工是否仍在門口等著給你測體溫和要求出示出入證卡片?

每次進入電梯時,你是否都在琢磨這次可以用什麽工具來按電梯按鈕?

... ...

疫情下凸顯“智慧”社區不智慧

儘管一些社區已經安裝有智能門禁、攝影機、智能照明、智能水電表以及智能家居助手,但是這場疫情給智慧社區澆了卸妝水,讓我們看到的仍是17年前非典時期的人工管理模式。這種人工管理模式的人工成本高、管理難度大,居民生活不便利,感染風險也會增加。

發展至今的智慧社區還只是停留在智能點鋪設的階段。通過門禁獲取進出記錄、通過攝影頭獲取居民路徑記錄、通過家居助手打開窗簾,做到了單點數據的線上化。然而,單點數據的線上化和執行只能局限在“此時”“此地”,沒有和其他點連接起來形成以居民為核心的事件線,也就不能去挖掘數據聯通、分析背後的價值。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社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智慧社區因何不智慧?

智慧社區不智慧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參與方多且複雜,協同性低;二是信息孤島的存在。

首先來看看智慧社區建設鏈條上的參與者——政府、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科技企業和居民。

智慧社區建設的參與者

政府是主導者,掌握著政策、規劃和資金;

居民是社區生活的主體、政府的服務對象,也是數據的提供方。

科技企業是智慧社區的建設者。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頭部解決方案商,如三大電信運營商和阿里、華為等,它們不僅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還獲得來自政府或地產公司的標的,然後層層分包下去;另一類是細分賽道的科技公司,它們具備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和區塊鏈等中的一項或多項底層技術,提供應用軟體開發和硬體設備生產,如三角獸科技、本影網絡科技、雲知聲和阿爾法智聯等。他們可以是頭部企業的供應商,也可以服務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甚至直接獲得政府訂單。

地產商和物業公司是智慧社區的踐行者。一般來說,作為政府的乙方和科技企業的甲方,來連接決策者和建設者。

由此看來,智慧社區的參與者眾多,層層分包的利益關係複雜,招標過程中錯過好的技術供應商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更重要的是,多方的能力、標準和規範的協同性不高,這些導致了智慧社區建設常常“雷聲大雨點小”。

數據孤島是智慧社區推行的另一大阻礙。

從管理層級來看,縱向上覆蓋省、市、區縣、街鎮、社區、物業、居民,橫向上整合政法、城管、社保、警察等部門,推行智慧社區是一項要求數據網格化、且網格化下沉的系統工程。

據悉,在疫情期間,一線醫護人員每天需花很長時間來填寫各種監管部門的報表,以個體為部門的數據網格化未能實現,就需要人工式的重複采集和上報數據。

這就是數據孤島的問題。由於“先地方試點再全國推廣”的中國政府創新模式,不同省市的部門設置和職責分工也不統一,還有各層級、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系統也存在不統一,這些導致了管理層級間的數據孤島。

此外,智慧社區中的不同參與方之間也存在著數據孤島。居民是數據提供者,根據社科院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9)》,民眾對個人隱私和信息的安全觀念逐漸增強,參與調查的民眾中超九成對個人信息安全表示擔憂。而對於企業,保護數據安全日漸成為企業構建護城河的一部分,更增添了聯通數據孤島的難度。

疫情期間,為了掌握人員流動路徑和病例空間分布,三大電信運營商的信令數據、以及微信、支付寶之類互聯網商的大數據的共享起到了關鍵作用,為大範圍數據打通和高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而這需要從政府層面從上往下地推進。要能聯通各個層級和各參與方間的數據孤島、同時又保證數據安全,需要從政府層面,聯合行業玩家,共同制定數據共享標準和行業規範。

智慧社區如何更上一層樓?

兩三年前,地產行業已經有布局科技地產的苗頭,如今,疫情時機和“新基建”風口將加速智慧社區建設的產業鏈融合和重組。而且,這個趨勢不會因為疫情過去而冷卻。

一方面,因為疫情期間,居民的生活和消費範圍局限在社區內,社區需要承擔的需求變寬,如社區超市、社區醫療和無接觸物流等。另一方面,非常時期對社區服務的依賴也更多,加速了科技在物管和地產服務中的應用滲透,平常認為可有可無的自動化、智能化服務現在成了社區服務的標配。換句話說,疫情使居民對社區服務的消費習慣和認知觀念發生了變化。

產業鏈上的地產商/物業公司和科技企業正發生融合,兩者的融合既是產業變革的需要,也是因為它們之間具有強協同作用。科技為地產/物業的升級轉型賦能,而地產/物業可以為科技企業的研發和落地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從這些應用場景延伸出來的居民細分需求使科技企業有的放矢。

Kr8最近了解的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就是一個融合地產和科技的案例。

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在2019年年初成立,集團在資金投入和政策上都給予支持。短短一年時間內,技術工程院已經發展為100多人的團隊,吸納了來自微軟、谷歌、阿里、美團、曠視等在計算機視覺算法、雲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高精人才。

2019年下半年,該技術工程院上線智慧人居生態系統SLS (Smart Life System)1.0版本,這是一個開放生態的AIoT智能雲平台,聯通“家”、“社區”、“社區配套”三個圈層,打破社區場景中的數據孤島。

目前技術工程院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實地集團在前期投資的科技子公司針對社區特定問題研發的應用所獲取的數據對接到SLS系統平台上,這些應用包括配送、教育、醫療等方面,由此實現跨場景的數據打通和沉澱。這些科技子公司包括小狗機器人、逗號科技、織點智能、家有健康、哈奇智能和37度等,實地技術工程院和這些科技公司分別獨立運營,但是共同開發產品和服務。

“這種方式能解決很多問題,像過去很多智慧社區做的不好,並非是技術上無法打通設備孤井、數據孤井,而是在於合作方式上無法打通物業、商業、社區和業主之間的信息孤井、體驗孤井”,實地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說道,實地集團和其科技子公司在設計產品之初就是合作的關係,將各種數據在SLS平台上打通以支持更好的服務聯動,因此在技術工程院沒有“四大孤井”的問題困擾。

線下行為數字化和數據融合,圖片來源:實地技術工程院

在技術層面上,為了實現跨場景的數據打通、同時又確保各方的數據安全,實地技術工程院把社區第三方服務商終端的數據進行邊緣計算來實現數據脫敏,能將多元異構數據通過圖數據庫陳述來構建知識圖譜,通過這些技術手段來做到原始數據不留存不傳輸、算法流動、數據從哪來就服務給誰。此外,實地還利用區塊鏈技術來保護數據安全,還可以溯源和防篡改,這是實地在地產科技上的核心壁壘之一。

多元異構數據融合,圖片來源:實地技術工程院

目前,實地技術工程院有多個技術方案成果在實地的社區落地使用,比如,疫情期間在廣州常春藤小區,能看到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可以智能規劃路線、自動避障、乘坐電梯將貨物送到業主手中;一些社區中還有自建的醫療配套裝務“家有健康”,可以為業主進行遠程問診。

智能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送貨中

醫療配套裝務“家有健康”

前面提到,面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變寬,地產商將會延伸邊界到零售、醫療、教育等領域,這也利於打通居民、社區和社區配套間的數據。另一種模式是地產科技為周邊商戶提供運營服務來聯通多方數據。關於這兩種模式,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戰略總監楊慧認為,短期來看這兩種打法會同時存在,而長期來看,前者是地產企業獲取存量市場的重要戰略,但這種重模式要求掌握多個專業的運營能力和具備供應鏈等資源,存在很大的挑戰。

總而言之,智慧社區的真正實現是上下聯動、橫向聯通的龐大工程,疫情雖然暴露了眼下智慧社區的不完善,但也讓我們看到問題真正的痛點在哪裡。Kr8相信,疫情結束後,智慧社區建設和大數據應用會出現質的飛躍,政府、地產商、物業公司和科技企業們都將投身其中。

看不夠

“36氪創新谘詢”微信公眾號在等你。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36氪創新谘詢”(ID: Kr8-36Kr-Innovation),創新不落人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