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裁員、商業化、上市:知乎的關鍵時刻

一邊來源,一邊節流,八歲的知乎需要用上市給投資人一個交代。

媒體訓練營12月17日報導

文|左遠良

近日,“知乎裁員”的消息甚囂塵上,被爆裁員規模鋼彈300人,隨後知乎方面及時辟謠,稱屬正常人員調整。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知乎近期動作頻頻不禁引發外界猜測,其可能正在為上市做準備。

12月17日,據《證券日報》報導稱,有多名知乎員工否認大規模裁員一事,任命新CFO或為上市第一步。此前不久,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曾宣布了組織架構調整,並任命前蜜芽合夥人、CFO孫偉為公司新任首席財務官。知乎這次主動架構調整,被外界解讀為新一輪上市的衝刺和發力。

不過,知乎官方回應稱,首席財務官的任命,以及優化人員,並不能代表知乎有上市計劃,上市沒有時間表。儘管知乎屢屢否認,但其商業化的加速,開源節流的舉措,被外界解讀為籌謀上市的跡象。

商業化受困

知乎成立近8年,關於何時上市的問題也屢被提起,知乎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透露:“從公司第一輪融資,就有消息說公司要上市,但目前公司IPO還沒時間表。”當時有許多討論認為,在知乎上市前,應該想清楚盈利模式。

12月13日,知乎官方宣布,截至2018年11月底,用戶數破2.2億戶,同比增長102%。同時知乎宣布,其問題數超過3000萬,回答數超過1.3億。據此前數據,在去年年底,知乎注冊用戶達到1.2億,今年8月,知乎用戶突破2億,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從2016年開始,知乎就進行了商業化嘗試,只不過當時外包給了一家廣告公司來做。因為一直在探索“知識行銷”,所以到了2017年,知乎開始採用“正規軍”——內部成立了商業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個事業部,發展至今主要的業務包括社區內容、知識廣告和商業廣告三部分。

據了解,知乎在商業化方面比較成熟的是知識付費,根據QuestMobile數據,知乎已經擁有15000個知識服務產品,5000名生產者,600萬知乎付費用戶人次。另外一個就是商業廣告模式,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知乎營收額同比去年增長340%。

但是,營業額的增長卻並未提到知識付費,事實上知乎商業化的任務主要還是依靠廣告。由於人們抱著嘗鮮心態導致單客的複購率不斷下降,知識付費的盈利效果並不達預期。

自媒體《華商韜略》稱,有相關人士透露,2016-2017年年中知乎核心的知識付費產品知乎live收入波動明顯,账面收入大概在7000-8000萬之間,2016年最後一個季度,每月收入都能破1000萬,可到了2017年年中,每月收入僅為300-400萬之間,降幅十分明顯。

據《界面》報導稱,知乎在爭奪頭部資源上沒有太多競爭力,有知識付費行業的從業者透露,“知乎今年在知識付費領域已經出局。”另一方面,知識付費行業已經開始降溫。《界面》引述有匿名人士資訊:從去年到今年,知乎的知識付費團隊負責人已經換過幾次,KPI不達標是主因。

知乎商業化的重心不得不向廣告偏移,但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隨著知乎廣告瘋狂穿插在資訊流以及問答頁中,嚴重破壞了社區氛圍及用戶體驗。QuestMobile數據顯示,知乎的開屏廣告點擊率達到8%,資訊流廣告達到5%以及評論區廣告為1%。有不少網友吐槽調侃道,“看廣告,上知乎”。

有業內人士表示,知乎的商業化是必經之路,一些誤讀和陣痛在所難免。不過在知乎的故事裡,知識付費、內容創業是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知識付費做得好壞與否,將直接影響知乎未來的發展空間,尋求更合理的商業化邏輯需要更多的時間。

這次的“裁員”風波無疑為知乎敲響了警鍾,在商業化的路線上,知乎仍面臨嚴峻的考驗。

上市有壓力

周源曾說過,知乎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但知乎並非沒有競爭對手,今日頭條曾重金扶持悟空問答,騰訊推出企鵝問答,顯然對標的就是知乎。

2017年8月,一位名為“惡魔奶爸”的知乎用戶爆料,自己將與超過300名知乎大V一起轉投今日頭條,一些人已與頭條簽了內容“買斷”協定。而隨著大V的“遷徙”,內容品質的下滑及知識付費路徑的受阻也成為了一種必然。

不過,知乎也在尋求變化。去年以來,知乎不斷嘗試新業務,比如上線“想法”、推出短影片。 在E輪融資中,知乎定位於全民知識內容平台,加大在AI技術、內容生態、知識服務和商業化等多個維度的投入,讓人們輕鬆獲得可信賴的解答。

但是,擴張業務這一年以來的發展並不理想。在最新的這次組織架構調整中,知乎表示正在收縮陣線,除去精簡人員,也在精簡業務。《界面》稱,此次裁員,知乎短影片團隊規模被大幅壓縮,原本五六十人的團隊被裁了一半,剩下的人和社區其他產品團隊合並。

有離職員工向媒體表示,感覺當初做影片更像是拍腦門決定,知乎短影片產品的側重點在哪,知乎短影片團隊似乎並沒有做更多研究。公司盲目擴張導致很多不熟悉知乎產品的人加入,也不會用心做。種種跡象表明,外在環境的不斷變化下,知乎著急了。

商場與資本無情,一般來說,風險投資退出的普遍周期是五到七年,若用戶規模沒有持續增長,資本會更為關注企業的利潤報表,這是業界的普遍規律。

今年知乎8歲,外界對其能否走好商業化之路仍充滿質疑,此次新任CFO的到崗,也許正是像36氪報導中所寫的那樣:“可能是股東對他們的要求,上市前要完成數據指標,由不得他們。”

知乎的關鍵時刻已經來臨。此時的知乎,在繼續下沉市場捕捉新用戶和大刀闊斧推進商業化的同時,更應該沉著冷靜地面對種種考驗,有的放矢找到適合自己的突破口。

【人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