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完大專就是副學士?沒有實力,學位證做成純金有何用

讀著大專的學歷,日後能拿本科的文憑?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建議,給大專學生增設副學士學位

李健表示,高職院校在校人數、招生人數佔全國大學生比例一半以上,卻沒有適應他們的學位。

從給大專生增設副學士學位,網友很快想到給大學生增設副碩士學位,給碩士增設副博士學位,再給博士增設一個副院士……

有考研黨甚至笑出了淚,“快,安排上,考研涼了我還是個副碩士!”

爭議

建議一出,爭議無數,各家皆有理由。

有人反對說,即便增設副學士學位,也只是一種名稱美化而已,於實無補。

況且,中國高校的鄙視鏈已經夠長了,弄不好又多了一個鄙視鏈的名目。

985瞧不上211,211瞧不上一本,一本瞧不上二本,二本瞧不上專科,專科只好瞧不上失業生。若再設一個副的,一場鄙視鏈大戰,沒完沒了。

有人則表示讚同,坦言你不懂專科生的心酸。

因為當年沒能考上本科,現在遭受的一切不公,都是在還曾經的債啊。

有大專生吐了大實話,“有學位就是了不起啊,社會上很多崗位就是卡死本科線。很多地方專科沒資格考公務員,事業編也卡住了。應聘公司,一個大專生連簡歷篩選都過不了。”

還有人保持中立,覺得給大專生增設副學士學位,沒什麽不可以。

不過他們提醒道,這只能當做錦上添花的事情,千萬別當做雪中送炭。比起一頂學士帽,實力和機遇才是王道。

一個面臨就業的大專生說道,“不管是什麽學歷,最重要的還是不停努力。人生很長,前20年不如別人,那接下去就慢慢追。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機遇

增設副學位這一話題火爆的背後,是規模數以百萬計的高職高專生。

近幾年來,我國普通專科招生人數逐年遞增:2016年343.21萬,2017年350.74萬,2018年達到368.83萬。

這一人數還將繼續增加。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高職擴招100萬人,被外界解讀為前所未有

“2019年,職業教育要下一盤大棋。”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話說。

大幅擴招也有了資金支持。在2019年3月7日的兩會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今年擬安排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237億元,同比增長26.6%。

擴招的背後,源自國家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儘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超過800萬,但逐年增加的高校畢業生並不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還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楊成長日前對當下的結構性失業作了說明:我國正面臨特有的“白領過剩”問題,從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來看,實際上我們更需要技工、熟練工人和工程師。

技術人才的缺口有多大呢?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750萬人,新材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也將分別達300萬人。

數據來源: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2017年聯合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

一邊是大學生就業困難,一邊是專科技術人才極度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人社部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佔就業人員總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6.2%。

發展

發揮專科人才的優勢,豈是增設一個副學士學位就能起效的?這跟學院改名大學是一個道理,沒有實力,學位證做成純金的又有何用。

與其給一個名分,不如切切實實地做好職業教育,保證畢業生的含金量。

畢竟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如果要招聘一個高職畢業生,並不注重他的學位到底有多漂亮,而是關心他的技術是否過硬。

高等教育的關鍵在質量。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所所長王江清認為,發展職業教育有些基本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教師隊伍的建設等。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則堅持寬進和嚴出相結合,德技並修,培育更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與此同時,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工人早已不是印象中的“老大黑粗”,3D列印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生物等新領域紛紛湧現。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依舊裹足不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目前我國社會依然存在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問題,進而所有職業院校即便辦學水準再高,都難以吸引受教育者。

中國即將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2018年,大學招生790.99萬人,其中大學生422.16萬,高職高專368.83萬,毛入學率48.1%。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精英教育觀該退場了。熊丙奇提醒,全社會應該淡化學歷,關注高等學校辦學的特色和質量,我國社會也就要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

以能力論短長,才能讓人才各展所長。

就像工作報告中提到職業教育時說的,“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