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耳炎小百科,鑒定、治療、護理全都有

中耳發炎就是中耳炎,是由於中耳內發生了細菌感染,故醫學上全稱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中耳炎,又稱「耳朵底子」,發起病來,使人頭腦漲痛,有時還從耳內流出膿水。雖不是大病,但給人帶來無盡的痛苦。


中耳炎癥狀

全身癥狀:輕重不一。可有畏寒、發熱、怠倦、食慾減退。小兒全身癥狀較重,常伴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鼓膜一旦穿孔,體溫即逐漸下降,全身癥狀明顯減輕。

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漸加重。如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側頭部或牙齒放射,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加重,耳痛劇烈者夜不能眠,煩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膿後,耳痛頓減。

耳流膿: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並伴有異臭味。

聽力減退及耳鳴:開始感耳悶,繼則聽力漸降,伴耳鳴。耳痛劇者,耳聾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暈,穿孔後耳聾反而減輕。

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一般為傳導性聾。

具體癥狀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早期感到耳悶,聽力漸降,伴耳鳴。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劇烈外,還伴有畏寒、發熱等。當鼓膜穿孔後疼痛驟然減輕,但膿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出現耳朵流膿的典型癥狀,初為血水膿性,以後變為膿液。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間歇性流膿,膿液可呈黏液性,黏膿性和黏稠臭膿。膽脂瘤性中耳炎流膿呈持續性,其量不多,具有腐敗性惡臭,膿液中混有豆渣樣或蔥皮樣分泌物,是謂膽脂瘤。

治療

中耳炎一般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一般藥物療法主要是通過抗菌、排膿、消腫以達到縮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單純的藥物治療很難實現穿孔的癒合,並且難以根治中耳炎,極易複發。

2.鼓膜修補術:是一種適用於骨瘍型中耳炎、膽脂瘤型中耳炎的傳統治療方法,一般是將乳突、鼓竇和鼓室內病變三者與外耳道相通,形成一個覆蓋上皮的空腔,以達到清除乳突、鼓竇、鼓室和咽鼓管鼓口病變組織,停止流膿、獲得乾耳的目的。缺點是雖可治癒部分中耳炎,但無法達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複發可能。

中耳炎護理小知識

首先應防止患上感冒,一旦感冒人的身體免疫力就差,那樣會加重中耳炎的發展。

中耳炎需要一定的睡眠休息,以保證中耳炎不受疲勞。因此,日常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

要注意室內通風,保持鼻腔呼吸順暢,這樣才能有效疏通中耳,因為五官相通。

患有中耳炎的患者,嚴禁下水游泳,避免因水流進耳朵裡,造成二度傷害。

要注意定期檢測聽力,了解聽力變化情況,針對性及時採取治療措施。有中耳炎問題可以顧問熱心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