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血與淚的交織:伴隨著民族仇恨的元代中秋節

中秋之時,蒙古人常常是厲兵秣馬,準備出征。那天晚上多以月為佔候,“月明為利,即興兵”,“風雨冥為不利,即不興兵”。在這種情況下,征戰在即的蒙古人很多是無暇賞月的,所以歷史記載也很少。

在八月十五前後,元朝宮廷太史院會選擇吉日上奏請示舉行灑馬奶酒的祭祀慶典活動,因為這時元皇帝還在上都居住,但已經準備好要返回大都。在中秋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宮廷內便會經常舉辦宴席,盡情歡娛,推杯換盞,你敬我來我敬你。

據說,上都北城牆的穆清閣是上都地勢最高的地方,也是經常舉辦盛宴之地。皇帝、大臣、元宮廷中人走到閣樓邊登高望遠,城內外紫菊和金蓮花盛開,漫天遍野的鮮花綻放,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分外高貴美麗。

圖1:元上都遺址穆清閣

只見他們簪於帽上的紫菊和金蓮花也在空中招搖著,比一比誰的鮮花開得最大,開得最豔,開得最燦爛。

宮廷中除了宴會慶祝,民間中秋節吃“月餅”,互贈月餅自是不能少。南宋期間,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

除此之外,“中秋節”在元朝時期,還有很多別樣的故事。

潮汕地區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餅、芋頭拜月娘,燒瓦塔,燃煙堆,這些都是這裡古老的傳統活動。據說這些習俗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實行聯戶製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隻準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

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餅底下墊著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消息,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端起燭台、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

結果一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為村落分散,為了便於統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為號。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頭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表達對先祖的敬意和懷念。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

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直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還繼續拜月,吃月餅、芋頭。有些農村,各家各戶也還有自願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煙堆和燒瓦塔的習俗。塔高1~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頒發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為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而由來。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人們會在中秋夜掛燈向月宮求子。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2~3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