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放生功德說不盡,最重要的是“走心”!

文丨聖玄法師

首發丨騰訊佛學

物知慈悲,人何不知

春日正是百卉欣欣的時節,處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

想起弘一大師與豐子愷先生所作的《護生畫集》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動物做好朋友,饒有趣味——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莫謂蟲命微,沉溺而不援。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落花辭枝,夕陽欲沉。裂帛一聲,淒入秋心。

憶昔繈褓時,嘗啜老牛乳。年長食稻粱,賴爾耕作苦。念此養育恩,何忍相忘汝。

喜氣溢門楣,如何慘殺戮。唯欲家人歡,那管畜生哭。

養豬充口腹,因愛結成仇。豬若知此意,終朝不食愁。頗賴豬未知,肥肉過汝喉。將來汝作豬,還須償豬油。此理果弗謬,勸汝養豬休。

鉤簾歸乳燕,穴牖出癡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惠而不費,亦曰仁慈。

飛來山鳥語惺忪,卻是幽人半睡中。野竹成陰無彈射,不妨同享北窗風。

看著那簡潔的線條與溫和的字句,忽然很受觸動:護生,是一件充滿溫情的事呀!

特別是弘一大師的題詞“物知慈悲,人何不如”、“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人和動物都有母親、有親人、有血有肉,我們人類還須要向動物學習慈悲,喚回那一份呵護生命的天性呢。

裂帛一聲,淒入秋心

記得去年的一天,一位山裡的同修發來微信,說有幾位居士開著卡車到山裡去放生,客堂的師父提醒道:“山裡氣象太冷了,這些魚肯定活不下來,要不就到山下的水庫放生,寺裡會安排師父一起去為這些生靈主持放生皈依的法事的!”

可是一轉眼,他們就把開著卡車到湖邊,“嘩——嘩——”將一車鰱魚倒在湖裡,瀟灑地下山去了。

他發來許多圖片,竟然是十幾桶魚兒的遺體,他們漂浮在湖面上,慘不忍睹,有的都生了蛆蟲,山裡的法師和居士們花了一個星期,才將它們都打撈上來。

原本的“放生”,竟然變成了“殺生”,從他發來的圖片裡,法師和居士們穿著大膠鞋,對著桶裡的魚兒誦經超度,好不淒涼……

現在的人,常常以為,放生有許多的“功德”,可以感得健康長壽的樂報,盲目地放生——

將生靈放到不宜居住的地方,比如一些養殖物種,習慣了人工飼養,根本不具備野外覓食的能力。

又或者將外來物種放生,因為沒有天敵,或以本地物種為食,從而導致本地物種的滅亡。

還有的在短時間內,放生了超過環境可以容納數量的生物,造成生態破壞,最後全都失去了家園。

更有甚者,將一些人類害怕的動物放生在市區甚至是小區裡,導致當地居民人心惶惶,還可能引起人與動物互相殘殺……

這樣的“放生”,真的有“功德”嗎?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金光明最勝王經·長者子流水品》裡講述了佛教放生的緣起。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曾經為長者子流水,他常常治病救人,深受全國人的愛戴與尊重。

有一天他和兩個兒子見到一個大湖泊經受烈日的炙烤,即將乾涸,有數萬的魚蝦將要失去家園。

流水和他的兩個兒子發悲憫之心,想要救度這些水族,卻苦於不能尋來充足的水源。

他們辛苦尋找,原來在湖泊的上方,有一條大河,當地的人為了捕魚,將河道攔截蓄水,導致下流的湖泊缺水,但這個河道的堤壩一時間無法改造,怎麽辦呢。

長者子流水急匆匆地趕回城中,祈求國王借給他二十頭身強力壯的大象,又往酒家借了許多皮囊,去到郊外水流充足的地方,以皮囊盛水,由大象將清水運送到乾涸的湖泊之中。

當時湖泊中的魚兒都得救了,流水在湖邊欣喜地看著這一切,他又想到了這些水族剛剛能夠逃出生天,卻沒有食物,便讓自己的兒子帶著大象回到家中,取來種種餅食,灑滿池中,令魚兒都能夠飽餐一頓。

這下子,長者子流水又想,以前在樹林裡曾經聽到有出家比丘誦大乘經,說十二因緣之法,並說到:“若有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寶髻如來名者,即生天上。”

他便在湖邊大聲地為這十萬水族說十二緣起之法,並稱揚寶髻佛的名號,來為他們奉上最殊勝的法供養。

這個故事裡,長者子流水的護生之法,非常符合我們現代“捍衛生物棲息地”、“國民環境信託”的前瞻理念。

釋迦牟尼佛說推崇和實踐的放生,具足了三個要素:

首先,為生靈創造適宜的生存條件,解決燃眉之急,讓它們能夠得以存活。

再者,充分考慮到它們的生活狀況,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它們的健康生活。

最後,以佛法和這些生靈布施結緣,讓它們聽聞佛法,獲得長遠之利益。

總的說來,這一切都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

莫謂蟲命微,沉溺而不援

放生的本意,是以慈悲心來救度苦難的眾生,以懺悔來改生殺生食肉的罪業,以奉獻心來為生靈服務,以結緣心來成就一位位“未來佛”,方方面面從生靈的利益出發,涵養種種的善心,便在當下法喜充滿,與大眾結下善緣,便能具備種種功德。

如果抱著追求一己善果的心、急功近利的心,應付了一場和因果報應的“交易”,卻忽略了對眾生的尊重,不過是走這一番“形式”,還有的在放生的烏龜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或者放生以後便飽餐一頓魚蝦來“慶功”……

這麽“不走心”,那些生命被折騰一番,做了“放生”的群眾演員,一路奔波,連出場費都沒有,送到了比菜市場還惡劣的生存環境裡,哪裡會有“功德”可言?

放生的功德,乃從對眾生的尊重心而起。

印度有一位無著菩薩,曾經在山中閉關修彌勒法,長達十二年都不曾修成,這時候他已經感到十分氣餒。

他下山的時候,見到山路旁躺著一隻母狗,奄奄一息,傷口上有一群蛆蟲正食啖它的血肉。

無著菩薩很想救助這條母狗,馬上就伸出手來,往它的傷口摘去蛆蟲,可是一碰到那些蛆蟲,他就發現自己的手指粗大,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捏死了它們,但如果不摘掉蛆蟲,這隻狗兒又會死去。

這可怎麽是好呢?

無著菩薩想到一個好辦法——他輕輕割下自己的一塊肉,然後伏下身去,用柔軟地嘴唇將蛆蟲吮吸上來,再輕輕吐在自己的那塊肉上。

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

因為他的慈悲心成就,和彌勒菩薩的慈心相應,他面前的生命垂危的母狗變成了莊嚴的彌勒菩薩。他終於見到了彌勒菩薩,隨菩薩上兜率天宮學法,並廣宣瑜伽之教。

放生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也不是做來“應付因果”的。放生護生,最重要、最動人的便是這一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互相尊重、互相體貼的情感。

莫惠而不費,亦曰仁慈

印光大師一向不主張在佛菩薩的誕辰和初一、十五定期放生,因為這樣會導致市場賣魚蝦的人為了放生而特意多捕,而他們又掌握了放生的規律,便等候在放生之處,將剛放的動物捕撈起來。

有的人放生,不是為所放的生命而做的,是為佛菩薩做的、為自己做的、為人情做的、為名聲而做的,印光大師歎息不已:“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則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於此各日放,則便不肯特為買放矣。光雖為人如此說,究亦隻成空談。”

人們常說,放生在“刀口上”放生,在“餐桌上”放生,是最有意義的,不僅在生活中隨緣護生,更盡力吃素,解去眾生刀俎之苦。

隨緣護生,看似簡單,卻十分考驗人呢!

像長者子流水那樣,一邊以盡最大的努力來方便勸導、阻止傷害之繼續,一邊又要立即著手準備救助養護,殊為難得。

有一次,一位居士在群裡發來一個小視頻,兩隻小動物,醜醜的,是什麽呀?

他說,和朋友一起去外面吃飯,朋友要點兩隻鮑魚吃吃,他給攔了下來,把它們從餐館給帶了回來。

可是查了查資料,現在既沒有條件將它們放生到合適的水域裡,也沒有能力給讓它們生活得長久一些,這可怎辦呢?

想來想去,能幫他們免於慘死,還結下一份佛緣,已是不易,如今也只能勉為念佛,給他們“養老送終”了。

以一顆溫情體貼的心,尊重眾生的生命,尊重眾生的佛性,護生放生,這個春天一定更溫暖。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