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50%孩子上不了高中”,家長的恐慌從何而來?

作者:艾萍嬌

近年來,隨著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國工匠成為一項國家戰略,有關中等職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政策也發生調整。近期,“1:1普職分流”“50%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上職校”的消息流傳網絡,令許多家長擔憂甚至恐慌。

事實上,普職相當並非新政策,近年來全國的普職比也不是1:1,而是6:4左右。2002年發布的一項關於推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官方文件就指出,“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佔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50.94%。2019年,這一佔比降到41.70%。也就是說,相比10年前,我國普職比不斷提高,中職招生比例已下降到40%左右。

既如此,家長仍對“50%孩子只能上職校”感到焦慮與恐慌呢,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家長不希望孩子上中職,認為中職不是高中,希望孩子都上普高。解決這一問題,結合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已經普及化的現實,筆者認為,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普職融合辦綜合高中的方式,在中考時不再對學生進行分流,而是等學生高中畢業後再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自主選擇進普通院校還是職業院校。而要從根本上為學生提供多元的成才選擇,必須按照辦類型教育的要求,消除對職業教育的歧視,辦好職業教育。

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實行普職分離方式,其用意是在初中畢業後,對學生進行分流,今後選擇成為技能型人才的進中職學習。然而,“分流”變為了“分層”,由於事實上存在對職業教育的歧視,以及部分職業院校對教育質量的輕視,在部分家長看來,職業教育是差生才接受的教育,孩子只要進了中職院校,未來就“廢了”。這種對中職的認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升學競爭與“內卷”。甚至有家長認為,中考競爭比高考競爭還激烈。

讀中職就沒有前途嗎?顯然並非如此。隨著高職擴招,我國已取消了中職畢業生升高職的限制,也就是說,中職畢業生通過職教高考、高職單招、高職自主招生等可進高職、讀本科,這一比例在很多地方已高達80%。但是,家長們仍舊不希望孩子在中考時分流到中職,他們的新疑問在於:既然中職畢業也要升學,有的中職也存在普高化傾向,為何還要在中考時實行普職分流?因為完全可以在讀完高中後再分流。

其實推進高中階段的普職分流,主要的考慮還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給技能型人才更適合的技能教育。畢竟,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普通高中教育,在普職比為6:4的情況下,每年參加高考的普高學生中,仍有相當數量高考總分不足200分,不少高職院校錄取普高生的錄取分數線只有100多分,當所有學生都上普通高中時,會有更多學生適應不了普高學習。

一個事實是,高等職業教育是不可能被取消的,而只會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力發展。這意味著即便所有學生都進普通高中學習,畢業時也會有與之前差不多比例的學生進入職業院校。那麽,這些學生是讀三年學術型課程,然後無奈接受進職業院校的現實,還是享受國家中職免學費及助學金政策的情況下上中職,並在中職畢業後繼續深造上高職,更有利於自己成長呢?這也是在大部分中職學生都可以深造進高職後,我國繼續堅持普職分離,並對讀中職學生施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原因。

“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是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融合起來,把每一所高中都辦為綜合高中,這就是國外一些國家的高中教育方式。每一所綜合高中,都有學術性課程(普高課程),又有技職課程(職教課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自主選擇。

建設綜合高中,離不開三方面的措施配套。一是實行學分製,完成規定學分即可高中畢業,而不能要求學生學一樣的課程。比如,學術性課程的難度應該不同,實行分層教學,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課程。二是大學招生實行多元評價,而不是按統一考試科目的總分進行。因為在按總分錄取模式之下,學生很難自主選擇課程,即便高考分學術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學生也只能二選一。三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完全平等,教育主管部門不以升入普通院校的學生比例來評價學校的辦學質量,學生若在高中畢業後進入職業院校,那麽其在高中階段所修技能課程學分應得到承認。

說到底,解決普職分離所引發的家長焦慮,關鍵在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以及學校辦學改革。

(作者系教育研究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