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社科院報告:“十四五”期末可能出現1.3億噸糧食缺口

2020年8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布《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該報告包括1個主報告,及綜合篇、經濟篇、社會篇、生態環境篇等4篇19個專題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十三五”時期,在國家強農惠農支農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扎實穩步推進,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接近完成。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農村發展中仍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如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老齡化日趨嚴重、農村民生短板突出、村莊分化日益加劇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後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發展形勢將呈現出新的特點。《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保守估計新增農村轉移人口在8000萬人以上;農業就業人員比重將下降到20%左右;鄉村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25.3%,約為1.24億人。到“十四五”期末,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三大主糧)缺口約為2500萬噸。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天津5省市預計將在2025年前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值,引領全國農村發展。

《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村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前提,以深化體制改革和加快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推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美麗鄉村、智慧鄉村和善治鄉村建設,為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為此,需通過補短板、調結構、抓改革、強治理,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是著眼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人群,補齊農村民生短板。二是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提質量善布局,大力提升農業生產率,強化數字鄉村建設,全面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三是做好承包地延包試點工作,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拓展確權成果應用,著重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升協同效應。四是通過厘清治理主體職責邊界,適應鄉村社會變動帶來的新型治理需求,優化治理手段,強力提升鄉村綜合治理能力。

《中國農村發展指數及中國農村發展指數測評報告》也同期發布,該報告從“五位一體”總布局的視角出發,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構建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準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農村產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生活現代化、體制機制保障與政策性供給四個維度29個指標構成。

《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農村綜合發展指數達到0.677,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0.028。生活水準維度對總指數的增長貢獻最大,達到39.3%。而城鄉一體化維度的貢獻率出現大幅下降,在總指數增長中的貢獻率僅為3.6%。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明顯,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取得了較好成效。間發展失衡在東北與西部省份更突出,但普遍趨於緩解。

我國農民收入來源趨於多元化,增收進入“多輪驅動”時期,但各項收入的增速均有所放緩,且區域間差異顯著。為此,《報告》建議應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同時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於農民增收的制度環境,並形成因地製宜的農戶增收長效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切實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穩步提高人口城鎮化水準,優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城鄉一樣化內容,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以三產融合發展化解城鄉二元經濟,進一步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

我國基於居民生活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但也存在著糧食供給數量充足而結構性供求失衡問題。為此,應根據新時代糧食供求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以滿足新時代居民糧食消費升級為導向,保持糧食供求相對寬鬆關係,多途徑提高抗禦國際市場波動衝擊和平抑國內市場波動能力,完善糧食收儲政策,加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立糧食優質優價機制,確保新時代國家糧食安全。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但實現產業興旺面臨著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核心競爭力不強、農村經營主體去精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體制機制障礙有待破除等問題,為此,應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鄉村產業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支撐,實施科技助推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創新多元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互促共生;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搭建農民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橋梁;加快推進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強化生產要素對產業發展的支撐。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呈現出發展水準低、發展不平衡、持續性盈利能力不強等現實性問題。為此,應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探索多種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如土地股份合作製、成員股份合作製、聯合社會資本的混合所有製形式;同時,要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製改革,通過規範股權設置,穩步放開農民股權流轉範圍;此外,要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的內部治理結構,制定稅費優惠政策。

當前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存在財政和信貸對農村產業的投入力度不足、投融資機制相對單一、機制創新發揮的作用有限、農村金融配套裝務機制發育不成熟、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認識不充分等問題。為此,應繼續加大支持創新力度,激發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的創新活力;完善農村產業投融資機制,為其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完善農村產業金融的配套裝務機制,促進投融資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差異化的管理監督體系。

《報告》還提出,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是水土資源的保護,特別是水土資源質量的保護與提升,但中國水土資源在數量上的不足,以及源自工業、農業汙染導致的水土資源質量的下降,都嚴重影響著中國農業的綠色發展。為此,應強化對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重大戰略意義的認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確保中央各項政策的落實;采取制度、機制、技術等有效措施,確保耕地數量穩定與質量提升;在加強水生態建設的同時,以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以及創新農業用水機制,實施水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建立農業綠色發展特區、實施生態補償等機制創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