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小川:技術力量的“鈍感”信徒

編者按:

我們似乎早已經習慣了對於那些優秀企業家們的膜拜仰止,將他們創造的不可思議,稱為奇跡般的神話。

然而,崇拜都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誤解,真正去理解他們思考和成長的路徑,才是最大的尊重。

他們創造的不可思議,往往源於對世界、對他人、甚至對自己過往經驗的獨立思考。

而獨立思考是艱難和反人性的事情。即便是那些優秀的企業家,也不是天生注定如此。他們敢於、和能夠以獨立思考去創造別人意想不到的成就,很多時候是因為在那些關鍵的時刻,他們做了正確的思考,也得到了關鍵的驗證。

於是他們的自信被鞏固成為獨特的方法論,他們也因此贏得了外部資源的信任,有能力大踏步地去向前踐行。

他們一路向前當然不止於此刻,但確實源於此刻。這是他們對世界產生「化學反應」的起點。

還原是最好的記錄,也是對時代推動者最大的尊重。極客公園聯合 BMW,共同努力追溯與解讀這些優秀企業家的「原點時刻」(moment zero),以此,推動更多的獨立思考者,去書寫更多不可思議的故事。

上市緘默期剛剛結束六個小時,王小川就迫不及待地發布了搜狗未來的 AI 戰略。

從那時開始,這家曾經以搜索及相關業務聞名的公司,不再有任何猶豫地將自身的全部閃光點都設定在了基於自然語言語音的 AI 互動技術上。

2019 年兩會期間,AI 女主播「新小萌」正式上崗。她以新華社主持人為原型,播報新聞時的語音自然連貫。有網友將真人原型與 AI 主播放在同一畫框下對比,從眼神、唇形,到動作,幾無二致。

這樣的虛擬主播是搜狗目前最引以為傲的「分身技術」。AI 主播驚豔亮相的同時,也引來了人們對於王小川更多的不解。

2017 年 11 月 9 日,搜狗登陸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搜狗和它的 CEO 王小川迎來了創業十四年的高光時刻。這原本是一家以搜索引擎為核心業務的公司。

在上市後的第一年裡,搜狗總營收達 11.2 億美元,其中,搜狗搜索和搜索相關營收為 10.2 億美元。與 AI 相關的產品,顯然無法在短期內產生高額回報。太多的人建議王小川:繼續發力搜索業務,鞏固廣告等相關營收,安安穩穩地給華爾街交一份漂亮的財報成績單。年輕的搜狗 CEO 拒絕了這種「安穩」。

「一意孤行」的王小川在想什麽?

相信「鈍感」

搜狗最早只是搜狐的一個研究部門。團隊成員 12 人,全部來自清華。他們僅僅用了 11 個月,就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搜索引擎。就這樣,搜狗誕生了,在 2003 年。

後來,王小川想繼續開發搜狗瀏覽器。因為與公司的戰略方向衝突,他的提議被否決了。老闆甚至解除了他管理搜索業務的職能。包括李彥宏、丁磊、周鴻禕在內,那時很多機會找到他。在公司,他只是擦擦桌子,都會被誤認為要離職。可他一直沒走。

在清華念書時,有次踢球受傷了,王小川排隊看醫生,手裡還捧著本計算機的書籍。「我喜歡這種活在當下的感覺,你每分每秒都很專注」,他說自己沉迷在好奇的問題裡,心無旁騖,是一種「鈍感力」。這也是他留下來的原因。因為他的「三級火箭」還沒完成。

如今,「三級火箭」已然成為經典的互聯網產品方法論。大意是,利用大流量工具作為一級火箭,為沉澱某類用戶的商業場景導流,最終形成商業閉環的三部曲。

以搜狗為例,工具應用輸入法是搜狗的一級火箭,通過 PC 系統內置,完成 70% 的市場佔有率。巨大的頭部流量將作為燃料,助推瀏覽器和搜索應用的發射,最終合力實現商業變現。

起初,搜狗輸入法是一款「叫好不叫座」的產品。傳統的輸入法多半還是人工編輯詞庫。將海量互聯網信息變成底層詞庫後,搜狗輸入法的詞匯量齊全、準確、更新及時。儘管軟體鏈接放在了搜狐門戶的首頁,可點擊率和下載量卻都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技術出身的王小川不清楚問題在哪裡。

從小到大,王小川都是個學霸。他初中獲楊振寧設立的「伊利達青少年發明獎」,高中在國際奧賽中摘金,之後保送清華。很長一段時間裡,王小川都和技術世界相處。這造成了他之後的思維模式,也讓他成為一名單純的技術信仰者。

商業世界中的困境,逼迫王小川去了解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習慣,讓他意識到除了前沿的技術與產品,渠道同樣重要。為了扭轉頹勢,王小川找到電腦廠商、下載網站談合作,花錢購買流量,一年時間讓產品的市場份額上升了 40%。

一位王小川的企業家好友評價道:在王小川創業的互聯網時代,技術無法直接轉化為價值,「你得利用技術,抓住用戶痛點,由此轉化成一款產品,去吸引流量,最終通過流量實現商業變現」。王小川的「三級火箭」,正是對時代進行獨立思考後,做出的適應客觀環境的精準選擇。

另一位長期觀察搜狗的業內人士對極客公園說,也只有王小川這種具有「鈍感力」的創業者才能夠堅持下來,花好幾年,一級一級組建自己的產品架構。該人士回憶,2013 年,他和王小川討論過搜狗輸入法的收費問題。

那時,應用商店模式已經成熟,憑借質量過硬的產品,搜狗輸入法收費應該不成問題。「王小川直接就拒絕了。他的理由是,一旦這麽做,你大量的市場份額就沒有了,你的三級火箭也垮了,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竄天猴。」

真正興奮的事情

發布 AI 戰略,面對外界的不理解,王小川這麽解釋:「上市之後,我們敢去想象,不是短期為了股價做事情,而是真正能夠把自己的性格表達出來。這樣也許會失敗。但我覺得搜狗之前積累的那種活力,還沒有真正被激發出來。」

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上,許知遠曾問過王小川一個問題,「如今,能夠讓你感到興奮的事情是什麽?」王小川說,「就是有些問題沒人能解決,你找到方法解決了。」

1999 年,還在清華讀大三的王小川去到名叫 ChinaRen 的網站做兼職。網站創始人陳一舟畢業於史丹佛大學。陳一舟提出,讓王小川為 ChinaRen 開發一個網站內容管理系統。

ChinaRen 當時集結了大批清華學生做兼職,卻沒人知道這個系統應該是什麽樣子。陳一舟也隻提出了系統的功能,「要做新聞,需要素材庫,可以讓編輯添加素材……」

很長一段時間,王小川只能憑著想象力去完成這個系統。他不斷嘗試,最終使用分詞技術,完成了這個系統,使 ChinaRen 成為當時第一家能通過機器自動生成相關新聞內容的網站。

「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裡,很終極的一個問題是問答。如何讓機器掌握以語言為核心的獲取知識、或者推理和思考的能力,這是我們在做的事情。」王小川說。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人知道最優解,大家都在嘗試。這真正讓王小川感到興奮——一個更加不可知的 AI 的世界。

搜狗公司內部有個「狗勝節」,時間定在 2016 年 3 月 12 日。那天是周六,李世石與阿法狗(Alpha Go)的圍棋對決進行到第三場。阿法狗連贏。

為預祝阿法狗贏得比賽,王小川在前一天給搜狗全體員工發了封郵件。他有些激動地寫到,阿法狗的勝利,是人工智能啟蒙運動的勝利,也代表著「程序狗」的勝利。還有人記得,在 2017 年烏鎮互聯網大會,王小川逢人聊起最多的話題也是人工智能。

「搜狗本身,我們做輸入法、做搜索,都是跟語言打交道的,是幫助我們更好地去表達或者獲取信息。因此。我們希望通過 AI 賦能,是能夠給用戶在表達信息或在獲取信息時候,變得更加的智能。」王小川說,搜狗的 AI 主要體現在三個細分領域——翻譯、問答與輔助對話。

站在極客公園 2019 創新大會的舞台上,身穿黑色針織衫的王小川說起大會現場的同聲翻譯。2018 年,搜狗的同傳設備首次在極客公園的創新大會使用。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記得,「那時翻譯的準確率還不高」,為了萬無一失,那一次的大會後台還配套有真人翻譯員和同傳系統。而當新技術實驗接近兩年,張鵬認為:隨著準確率提高,「未來我們就不再需要準備真人翻譯了。」

「剛才我跟張鵬在台下聊天的時候,他提到今天的翻譯比起去年有了挺大的進步,終於到達了勉強可用的水準。」舞台上,王小川也打趣地說,「我們爭取到明年,這個技術再次提高,真正能使得大家有信心擺脫現場真人的同聲傳譯。」

這次大會,他還提到了對 AI 未來的構想,是要「用機器去擴大人的能力,特別是行業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去做人的助理。這是我們對未來 AI 和用戶之間關係的思考」。上市五百多天后,搜狗陸續發布了智能翻譯筆、錄音機。這些通過 AI 技術轉化而來的硬體產品,直接解決用戶的語言障礙問題。

時代變了。上一個十年,王小川和他的搜狗需要通過「三級火箭」,迂回地將技術實現價值變現。如今,技術能夠直接產生價值。下一個十年,王小川面對的更長回路,是需要花時間訓練人工智能,讓技術在演進的過程中不斷迭代、不斷成熟。

時代轉換中,王小川開始思考自我與世界,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在極客公園 2019 創新大會,王小川的演講題目是「創新相對論」。面對一群試圖了解這個時代極客精神的聽眾,他說:「企業家帶領一群人換軌道這件事,就是利用主觀說服其他人,和他齊心,共同相信這件事情,然後去改變客觀世界。」

這種改變,實際是一種跨越。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人工智能時代。王小川原本可以在搜索的賽道上,讓公司平穩過渡,「正常」發展。可他沒有這麽做。為了真正在 AI 時代佔有一席之地,他和搜狗都需要選擇一條更艱難的道路——路名叫做「技術信仰」。

抽絲剝繭,每一顆「初心」的起點應當被如何追尋?反求諸己的方法論,是不是必然密布坎坷?在對於自我的獨立思考中,王小川的故事為每一個人點亮了一盞燈火,這些光源該如何觸達?

當一個人開始對自己發問,便一發而不可停休,而被這些問題串聯起來的,仍舊是每一顆堅定的初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極客公園

BMW 的回答:

王小川的「不平凡」,始於對自我的不滿足,他能夠在回頭看的時候,正視歷史中的自己。在不停進化,持續推進產品生態搭建和迭代的同時,又能站在最初的出發點上獨立思考、保持專注。

從 19 世紀 70 年代開始,BMW 就確立了「終極駕駛機器(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的定位,直到今天,甚至成了 「駕駛樂趣」的代名詞。

在不同的時代裡,因不同的技術背景和社會背景,對「駕駛樂趣」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在今天,我們可能會需要思考,當無人駕駛是注定要到來的未來,技術的演進會剝奪駕駛的樂趣嗎?在 BMW 看來,駕駛的樂趣,不僅在於愉悅的操縱體驗,更在於「擁有選擇的自由」—— 能夠去選擇什麽時候親自駕馭、什麽時候把駕駛交給機器的自由。

當然,最先進的駕駛樂趣絕不止於表面上的「高科技」。BMW 首次實現量產的碳纖維車身結構,在不為人知密不可見之處,竭盡全力。除了帶來了更輕的車身,更高的安全系數,更重要的還是服務了於「駕駛樂趣」。「駕駛樂趣」從來都是一份需要「熱愛與責任感」去踐行的使命。而這是 BMW 希望對所有的駕駛體驗所抱以的「最大善意」,也是在所有獨立思考、保持專注的創新過程中始終恪守的「技術世界觀」。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搶購門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