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未來5-10年中國企業家要怎麽做?馬雲這麽說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伊凡 實習記者 李貝貝4月23日,在2019中國綠公司年會上,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發表了演講。

馬雲認為,當前我們的社會存在眾多挑戰,但企業家要做的就是在挑戰和困難中尋找機遇,困難越大,機遇越大。“一帶一路”是中國民營企業的機遇,數字經濟則能夠使落後地區更多受益,甚至能夠彎道超車,每一次變革都是重新洗牌的機會。在這次演講中,他認為,需要擁有未來觀、全球觀和全局觀的企業才能走遠。

以下為演講內容和問答內容編輯整理:

今天我們挑戰很多: 脫貧、中美貿易的摩擦、“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對社會的挑戰。

脫貧是2000多年來中國一直想解決,但沒有解決的。

近200年來,美國第一次真正把中國作為世界級的對手,這也說明中國巨大的進步。其實有對手,是很快樂的事情。阿里巴巴一路走來,都有強大的對手。今天人家講你們和騰訊的競爭,其實我自己覺得,沒有騰訊,阿里巴巴就不會不斷調整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騰訊是阿里巴巴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伴侶,他們不是我們要最終打敗或者取勝的目標,而是真正為社會創造持續價值。

“一帶一路”,過去是把工業時代所主導的全球化,變成數字時代的全球化,變成讓更多人受益的全球化。這種事情從來沒有人做過,怎麽做,從哪入手,都是巨大的困難。

數字化的挑戰,很多人說起數字技術,就想到失業,想到自己企業越來越不好,是因為互聯網,是因為數據還有很多的問題,包括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等。但好消息是,對任何人都是挑戰,所以只要解決這些問題,都是巨大的機會。

每次變革都是重新洗牌的機會

在困難的時候,就應該想辦法在別人的抱怨裡面尋找機會。

開放40年來,中國脫貧人數全世界第一,靠的就是發展經濟。“貧”是先天的沒有辦法,但“困”往往是自己把自己困住,我們要消滅的是貧困,而不是消滅窮人。扶貧可能是政府的責任,但是致富卻是企業家的責任,只有帶著致富的思想,才能夠真正做到脫貧。

脫貧光靠政府,我認為肯定不行,光靠企業更加不行。所以政府是左手,企業是右手,左右所聯合起來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去年,我去了兩趟以色列,我看到那裡沒有水、沒有資源,只有沙漠和競爭。但以色列在沙漠上發展農業技術,使其成為歐洲最大蔬菜水果出口國。

中國曾經的家庭聯產責任承包製,解決了土地上種東西歸誰所有的問題,而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就是要解決土地上的東西賣給誰的問題。

過去我們爭取把畝產做到一千斤,未來用互聯網,我們共同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過去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現在的農民要面向螢幕,要靠計算,要靠數據來吃飯。

中美貿易以及中美關係走向,一定會對整個世界帶來巨變。這些變化背後隱藏巨大的機遇,可能在五年、十年以內,對世界經濟格局帶來巨大影響,因為涉及到就業,涉及到科技,甚至涉及到華爾街都會發生巨大變化。

企業要考慮這對自身有什麽影響,應該怎麽應對,以及從中發現巨大的機會。

每次變革都是重新洗牌的機會。

讓民營企業成為一帶一路的主導力量

“一帶一路”也會帶來巨大戰略機遇。加入WTO時,中國可以說是“被全球化”,但我們在座幾乎所有企業都受益於那個階段而發展起來。

“一帶一路”是中國啟動的新一輪全球化,它的使命是能夠讓世界更活力、更創新、更平等、更普惠。這是發展中國家興起的,讓發展中國家更有機會,讓每個年輕人奮起。“一帶一路”本身就是要去解決全球化不完善的體系,讓每個國家中小企業都有機遇。

所以我想“一帶一路”不是輸出過剩的產能,不是轉移過剩的生產力,而是共同探索完善發展的模式,建立新型的貿易遊戲規則。

“一帶一路”不應該由中國去做,而是一個發動沿線國家共建,應該讓所有民營企業參與,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所有企業參與,只有這樣才是一輪真正新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的機遇應該是民營企業的機遇,只有民營企業成為“一帶一路”發展過程中的主導的力量,“一帶一路”才能看到光輝前景。

數字技術最大受益者是落後地區

在公司內部,我要求公司所有高管要有“三觀”:未來觀、全球觀、全局觀。

只有這三觀都具備的企業才能夠活到明天。

另外我們所有人都在思考全球數字經濟的挑戰,數字經濟對每個人都是挑戰。

過去20年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公司的天下。

數字技術革命已經進入後30年,未來,數據將是重要的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係,未來運用數據,可能要比用電更加可靠。

我希望所有企業一定要上雲。未來的數據化誰也沒有經歷過,所以我相信肯定會有失業,機器會代替很多就業,但同樣也會產生新的就業。

我們今天必須思考20年以後的中國,將用什麽樣的勞動力,什麽樣的生產力去面對老齡化社會,如何解決人口的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所以,我認為,數字經濟技術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落後地區。改變成功者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電商在美國不如中國發展得好,不是因為中國人有多聰明多勤奮,公司有多厲害,而是因為美國昨天的商業環境非常完善,今天中國把握了這個機會,落後地區、落後產業只要抓住機會,彎道超車反而更快。

做好的企業最重要

儘管最近企業進入一個新時代,但很多企業依然用昨天的思考做明天的事情。

我不太喜歡中國企業常說的一句話“做大做強”。做大做強是個結果,做好企業是最重要的,今天需要過去思考怎麽做好企業。

什麽叫好企業?

讓客戶滿意,讓社會滿意,讓員工滿意,自己滿意,家人滿意,只有這樣的企業才叫好企業,才能持久。

另外企業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複盤。我覺得可能過去19年,我在外面可能跑得很多,學習很多,思考很多。我聽很多企業家經常會講2018年,我們的經濟形勢不好,但其實很多企業自己犯的錯誤,如果不反思,明天同樣會再犯。

企業家講投資是個悲劇,投資者講企業運營也是個災難。

我發現很多投資者在講企業運營時,聽起來似乎很有邏輯,裡面充滿著愚蠢的思考,因為他們沒有運營過企業。

很多做企業的人覺得自己能夠投資,其實我發現他們更像是賭博。

如果我們不反思過錯,吸取經驗教訓,我相信經濟形勢好,企業也好不到哪去。

構建互相尊重、依法辦事的營商環境

現在大家都在談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對中國經濟發展很關鍵。

但確實我們國家很多政府部門,絕大部分政府官員沒有做過企業,缺乏營商的背景。 所以大家是一腔熱血,希望為企業做些事,但不知道該從哪入手。

改革開放前40年很簡單,稅收土地以及支持低端製造業,發展相對來講容易。

但今天,中國經濟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經濟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開放,不是簡單的給政策,而是需要運營。

政府體系裡面需要很多官員,尊重企業、尊重經濟、尊重經濟的規律。所以我們也期待政府真正明白什麽是營商環境,怎麽參與營商環境的打造,我覺得這是巨大挑戰。

今天中國絕大部分企業,還存留在低水準的發展過程中,中間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企業家以為自己管了些人,有了些利潤,就可以指點政府。我們都必須尊重對方的行業,敬畏對方。

真正營商環境的基礎,首先是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是完善的法制環境。不管企業做得多好,必須依法辦事。 政府也必須依法辦事。只有在一個建立良好依法環境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把社會推向更好。

在依法治國,再完善我們的信用體系,只有這樣我們的營商環境才真正的好起來。

很多座談會上,領導向大家聽取意見,給每個人五分鐘,我發現很多企業家三分鐘自吹自壘,兩分鐘拍馬屁,啥都沒說。

如果你不講真話不講實話,怎麽讓政府部門做經濟戰略的判斷和決策?

所以我希望大家講真話,講實話,講可行的話。大家共同把問題搞明白,只有經濟穩了,社會才能穩定。只有每個人就業了,每個家庭才會穩定,這是我們巨大的責任,也是做企業巨大的福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