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服藥喝水有講究,您知道嗎?

協和東西湖醫院的醫務人員將「服藥喝水有講究」的科普知識演繹成小品,搬上協和醫院微信科普大賽舞台。「醫生,請問這葯怎麼吃?」在醫院門診,患者問得最多的是藥品用量和服藥頻次,殊不知,服藥時的水溫、喝水的多少也大有講究。當您含著水,一咕嚕吞下藥的時候,葯會發生令人吃驚的化學反應。究竟怎樣服藥才能確保藥效發揮最大作用?

01

服用7類藥物喝水「熱不得」

吃藥時,有人喜歡用溫度相對較高的熱水送服,其實,熱水會影響部分藥物的藥效,其有效成分甚至會被「熱死」,達不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膠囊製劑類、清熱類中成藥、阿莫西林、助消化的酶、減毒活疫苗、含活性菌類和維生素類藥物等,都「怕熱」。

如何才能使這些藥品「葯盡其用」? A

選擇與藥性相匹配的水溫是關鍵。膠囊製劑類藥物外殼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澱粉極易溶於熱水,若用熱水送服這類藥物,膠囊殼會極速融化,易粘在喉嚨或食道裡,裡面的藥物也會趁機溜出來,這樣,不僅影響口感,還傷及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清熱類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等)通常含有具有揮發性的有效成分,如金銀花、荊芥、柴胡、薄荷等,水溫太熱會導致部分有效成分揮發而降低藥效,不利於發揮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

當然,怕熱的藥物還有不少。如阿莫西林易水解,且溫度越高水解速度越快,水解後會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可引起類似青黴素過敏等癥狀。而助消化的酶類藥物(復方胃蛋白酶散等)中含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由於酶是有活性的蛋白質,受溫度的影響很大,高溫會破壞酶的分子結構,變性、凝固而失去應有的催化作用,難以將食物分解為人體能夠吸收的小分子物質。


此外,減毒活疫苗類藥物(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等)中的疫苗遇高溫會被滅活,從而失去免疫機體和預防傳染病的作用。同樣,含活性菌類藥物(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劑等)中的活性菌不耐高溫,若用開水沖泡或送服,其中的活性菌必然會被殺死,從而失去治療作用。因此,當服用這7類藥物時,水溫宜控制在40℃以下。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維生素類藥物(維生素C等)中維生素的性質非常不穩定,遇到熱水時,易被氧化還原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當我們服用維生素類藥物時,宜用20℃左右的涼開水送服。

02

服用糖漿喝水「多不得」

雖然,吃藥離不開喝水,但這並不意味著水喝得越多越好。在服用一些性質比較特殊的藥物時,攝入合理的水量,更有助於藥效發揮。


在服用止咳糖漿類藥品(急支糖漿、復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時,便不宜喝水過多。這類藥品是一種較黏稠的復方製劑,服用後,糖漿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能減輕黏膜炎症反應、阻斷刺激,從而緩解咳嗽。若喝水過多,糖漿不易在發炎部位形成保護膜。此外,由於止咳糖漿類藥品的糖漿劑含量大都在75%以上,且在熱水中溶解速度較快,因此,不能用熱水沖服,並儘可能延長藥物在咽部的停留時間。


協和東西湖醫院宋來新藥師介紹,服用濃縮型中藥湯也不宜多喝水。水會將藥物稀釋,影響人體吸收,從而影響藥效。不過,服用一般的中藥湯後,喝水緩解苦藥味是可以的。

03

飲料送服藥物「要不得」

撥開一顆藥丸,患者馮明頭一仰,將葯拋在嘴裡,直接吞咽而下。在協和東西湖醫院門診,這一服藥方式遭到了宋來新的糾正。她說,這雖看似為喝葯者提供了方便,但實際上卻埋下了隱患。


唾液服藥,不利於藥物的溶解和人體吸收,有些藥品還極易粘在食道上,引起食道的損傷。


宋來新提醒說,用果汁、牛奶、茶水、可樂等飲料服藥,也潛藏危機,會使飲料中的一些物質與藥物發生作用,影響藥效,甚至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用果汁或酸性飲料送服復方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葯和黃連素、乙醯螺旋黴素等糖衣抗生素,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重者可導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氫氧化鋁等鹼性治胃痛葯,會酸鹼中和使藥效完全喪失;送服復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葯,則降低藥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結石。另外,碳酸飲料可樂也不宜和碳酸氫鈉、鋁碳酸鎂、復方氫氧化鋁等中和胃酸的藥物同服,因為可樂中的磷酸和碳酸會降低這些藥物的療效,並使人產生噁心、噯氣等不適癥狀等。


當然,大家不要盲目地認為用礦泉水服藥是可取的。事實上,礦泉水中含有各種礦物質,比如鈣、鎂、鋰、偏矽酸,可能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降低藥效,甚至產生副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