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硬核”京東 眺望未來

「硬核」京東,用技術與物流,建起了最堅固的護城河。

撰文/皮爺、子雨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選在二月的最後一天,京東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月28日盤前,京東發布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京東淨收入1348億元人民幣(約196億美元),超過市場預估的1325億元,實現連續5個季度單季收入破千億元人民幣。

2018年全年淨收入為4620億元人民幣(約672億美元),2018年第四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7.499億元人民幣(約1.091億美元),實現連續12個季度的盈利。

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一份極其亮眼的財報,不論是總體營收還是調整後淨利潤都遠超市場預期。

財報一經發出,京東股價一反之前低迷態勢,盤前大漲12%,達到半年以來的高點。

然而對於京東的長期觀察者來說,最令人吃驚的還不是京東的利潤大漲,而是財報中披露的物流和技術投入數字:2018年京東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達到了121億元,同比增長82.6%,創歷史新高;而全年以開放物流業務為代表的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則是同比大幅增長142%。

建立12年的物流已然把京東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今日益加碼的技術投入似乎也無不透露出京東已然著手對未來的長遠布局。顯然,這個電商巨頭在深挖護城河的同時,更是放眼未來,規劃著自己的下一個十年。

這一切無不透露出一個信號:我們熟悉的那個京東又回來了。

物流新「履歷」

近日,一則京東招聘的新聞成為人們競相討論的焦點。

2019年,京東集團宣布新增崗位需求預計將達1.5萬人,其中京東物流將在2019年新增1萬名員工。

在經濟形勢的陪襯下,京東物流大量擴招背後似乎影射出這個核心業務在新一年不一樣的定位。

2月2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18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和排名,京東物流赫然位列第一陣營。服務好、速度快、質量高是消費者貼給京東物流的標簽。但從過去的一年來看,在它身上的標簽怕是不僅於此。

2018年,京東正式“開放”的第一年。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為1200萬平方米。在去年的雙11期間,京東物流倉配一體服務訂單中超過90%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

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不僅包含了爆發式增長的京東自營訂單,還有大量使用京東物流倉配一體服務的商家訂單。

顯然,對於物流這個利器,京東的定位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這麽簡單,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京東似乎正在逐步踐行著自己“零售即服務”的戰略。

這點早有佐證。

在2019年初,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即公布了2018年成績單:京東物流開放業務全年收入遠超目標,同比增長超100%,服務客戶總數超過20萬家,多個客戶年合作額超過1億。

頻頻利好背後是社會基於這家“物流企業”的認可,但最引外界關注的還是財報中的另外一組數字。

據財報顯示,2018年Q4京東履約費用佔淨收入的比例達到6.6%,實現歷史最低值。(“履約費用(Fulfillment expenses)”指的是從用戶下單到商品配送再到售後服務全流程費用,即為完成整個銷售動作所需要的全部費用,其中物流相關費用佔大部分)

從某種程度來講,京東物流的履約費用創新低,對物流行業乃至社會而言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可以預知的是,在新最低值的標杆作用下,物流行業將實現更高的物流效率和更短的交付時效,促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顯然,在京東物流的加持下,整個物流行業正呈現出更為健康、更為成熟的增長趨勢,其倉配一體的獨特模式更是在過去的一年裡為市場注入了新鮮可見的活力。

在擁有龐大人口基數的中國,京東物流正在以它獨特的開放態勢、全新的運作模式與超前的技術定位造福著整個社會,潤物無聲卻又可圈可點。

技術「押寶」未來

同樣引發外界關注的,還有京東財報中的技術投入。

2018財年京東財報顯示,全年技術投入達121億,同比增幅82.6%,連續5個季度實現單季收入過千億,並連續12個季度實現盈利。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出,京東在繼續擴大其在技術領域的布局,以技術創新推動供應鏈效率提升的核心競爭優勢在2018年不斷得到鞏固。

以技術拉動和供應鏈服務為核心的增長推動點是京東近兩年的主旋律。2018年,京東開始從“科技零售”向“零售+零售科技”轉變,將自身在零售領域積累的大量領先技術能力對外進行開放。

在採訪中,劉強東稱,“京東在技術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戶體驗,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隨著京東推進‘無界零售’戰略,我們將致力於優化公司各項業務資源,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近些年,通過引入全球科學家,京東在雲計算、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IoT等領域實現了研發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獨特的軟硬體一體的互聯網技術體系。僅2018年京東專利申請量就超過了3407件,進入國內互聯網企業第一陣營。

軟體層面,圍繞零售業務打造的智能供應鏈,降低了整個行業的運營成本,通過智能供應鏈技術服務平台實現了C2M反向定製,以數字化的方式開拓出了更具創新能力的供應鏈服務。

硬體上,智能物流打造的無人配送車,無人機,無人倉以及在AIoT領域推出的全新科技品牌京魚座讓這一獨特的技術體系形成了有機的閉環,也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范例。

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5G等一眾新技術的出現,推動了各行業深度融合,也提升了行業整體效率。

在2018年雙十一全球好物節中,全國規模最大的京東機器人倉群投入使用,推動智能補貨自動單量同比增長了136%,重點品類預測準確率達93%,合作夥伴蘇泊爾、松下、飛利浦等品牌現貨率提升至99%,品牌庫存周轉同比優化率平均超過30%。

通過京東NeuHub人工智能平台,還幫助京東智能客服實現了超1630萬次的客服處理,目前已有超過3萬個京東品牌供應商和POP商家接入。

這是技術開放的一年,更是全行業互惠互利的一年。

多年沉澱的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數據能力、行銷能力、金融能力和技術能力逐漸以模塊化、平台化、生態化的形式全面對外輸出,賦能合作夥伴,提升行業效率。正如京東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宣德所說,“京東專注於行業領先的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會進一步提高效率,實現規模效益。”

兩年前劉強東提出,未來十二年京東全面向技術轉型,技術和服務成為未來京東的兩大方向。如今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開始從“一體化”向“一體化開放”轉變,京東再次鎖定了未來的成長路徑,搶得了先機。

品質京東的「背後」

成立21年,簽約商家21萬個,超過17.8萬名員工,間接拉動就業人數超過千萬——這是京東給出的最新成績單。

從無到有,從小企業到電商巨頭,京東的發展一直根植於中國市場,其未來的發展也必將繼續服務於中國經濟。

對此,劉強東給予了更加精準的答案。“2019年京東會關注三個領域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它們的增長趨勢非常明顯,未來也會提供更多產品吸引各個縣城市的用戶。”

囿於京東龐雜的企業架構,想要調轉船頭重新出發非常困難,唯有從內部革新,方能激發企業活力,提高運營效率。

為了更加明確集團總部與業務單元的定位,京東集團正全力推進組織架構向“小集團,大業務”升級,把總部從管理型總部升級為戰略型總部,將運營職能下沉,給予業務板塊更多授權,讓各個業務板塊能更有意願,有條件地去自主經營,實現更有質量的增長。

劉強東也在採訪中表示,“京東未來會把企業管理架構轉換到基於大數據,數字化的管理架構,更好提升我們整個管理架構的效率。”

京東在努力優化企業架構“輕裝上陣”,不過卻在主營業務範圍之外“負重前行”。

對京東而言,物流堪稱“命脈”,而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十幾萬物流配送員就是組成命脈的毛細血管。

企業不是做慈善,招聘崗位也要與自身發展水準相契合,京東通過戰略轉型和技術創新升級不斷創造新的崗位幫助更多人解決就業問題,成為承擔企業責任與推動企業平衡發展的典範。

2018年10月,京東再次入榜《富比士》全球最佳雇主榜單,2018年位列第131位名,較上年提升了120名。

除了創造新的就業崗位,農村出身的草根企業家劉強東近些年也在扶貧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京東已經上線貧困地區商品超300萬種,實現銷售額超500億元,直接帶動了7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去年京東還延續了“蔚藍地球可持續周”環保活動,在全國約50個城市發起了閑置衣物,家電回收活動,全年共計回收閑置物資近190萬件。

零售起家的京東,正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邊界,依靠技術革新持續優化企業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提高對外開放輸出服務、技術等基礎設施資源,在中國經濟成長中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資本寒冬來臨之際,格局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和存亡。

在剛剛過去的2018,不論是對整個中國經濟,還是電商市場,都是頗為艱難的一年,京東也不例外。

但顯然,如今的京東在經過調整後,對未來的方向已有了自己的定義。

深耕物流體系,加碼技術投入,時刻以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的面貌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消費者,打造全新的服務零售體系,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就如今而言,這條路頗為不易,但這家電商巨頭的未來或能給我們不一樣的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