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明上河圖》:在香港,遇見“宋朝”

在展廳中央,30余米長、近5米高的《清明上河圖》“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映入眼簾。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觀眾在觀看展覽。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

“《清明上河圖》裡的人、事、物從畫裡走出來了!”近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內,香港市民申斯嘉難掩興奮之情:“可以看見宋朝了!”

博覽館內正在舉行的是由故宮博物院和鳳凰衛視聯合出品的《清明上河圖3.0》數位藝術香港展。繼2018年《清明上河圖3.0》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在北京故宮火熱展出、吸引了逾140萬人次觀看後,展演又移師香港,成為藝術展走出故宮、走向海外的第一站。

融合了科技、文化與藝術三大元素的展覽,在約4000平方米的展館內呈現:“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汴河碼頭”180度球幕影院、“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宋‘潮’遊樂園”親子民藝體驗空間、圖書閱覽、公共活動與文創衍生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獨特。

在展廳中央,一幅30余米長、近5米高的《清明上河圖》“盛世長卷”巨幅動態高清投影映入眼簾。儘管被放大了很多倍,眼前的這幅投影畫依然保持著原作的品質和風貌。

樹枝隨風擺動,河中的船隻隨水波蕩漾,畫中的人物也在活動,連他們的細微神態都清晰可見。這幅投影動畫的線稿部分由20餘位原畫師歷時400多天手工繪製而成,讓畫中的人、事、物栩栩如生。

在這幅投影畫的一側,是核心展覽內容“開放之城”《清明上河圖》之旅,佔據了展覽的半壁江山。它分為歷史時代、城市文明、日常生活三個層次,共設從郊外到市中心8個場景,帶觀眾一覽畫作本身的故事和折射出的歷史背景。

“通過‘開放之城’,人們可以了解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服飾、交通等方方面面的歷史背景。”鳳凰數字科技新媒體藝術事業部總經理李利此前在展覽啟動禮上介紹說。10位當代藝術裝置穿插其中,帶領人們感受傳統文化與古老工藝在當今生活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在館中隨處可見。主辦方特意為親子家庭打造了一個宋“潮”遊樂園,這個親子民藝體驗空間以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為故事背景,在現代化的博覽館內上演了一場獨具匠心的古代上元燈節。

有趣的燈謎被懸掛在馬卡龍色的魚燈上,吸引了不少觀眾賞燈猜謎。“把宋代留下的文化遺產,轉化成兒童可以接受的語言,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十分有意義。”香港市民王太表示。

除了猜燈謎外,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三五成群地分布在展區內的不同展位前,他們有的在體驗活字印刷,有的在拓印木刻年畫,還有的在製作精美團扇。他們通過看、觸、聽、賞、玩,仿佛能夠瞬間“穿越”到宋代,了解中華博物之美。

穿過宋“潮”遊樂園,就來到“汴河碼頭”180度球幕影院。影院設置了20個座位,在不同時段播放影片。工作人員介紹說,幾乎場場爆滿,繁忙時間段觀眾還要排隊。

球幕影院採用一鏡到底的技術,描繪汴河從白天到傍晚的生動景象。在影院中,觀眾們“坐”上一條宋代的大船,任柳枝輕拂面頰,河水劃過腳下,觀賞“兩岸風煙天下無”的人文盛景,感受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

現場有不少觀眾體驗了一圈,深深被宋朝的歷史文化所吸引,他們來到文創衍生品區,把這些品種多樣、品質上乘的小禮品帶回家。

申斯嘉的購物袋裡裝著印有《清明上河圖》的筆電、主題絲巾、保溫杯,她滿意地說:“這些文創作品既傳承古老文化,又符合當代審美,很開心把它們帶回家。”

作為2019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的重點項目,此次展演是專門為香港市民設計的文化藝術公益活動。在亞洲國際博覽館以外,藝術展演還會深入香港校園、社區、公共文化場所,為市民帶來一系列講座和視頻展示等活動,形成走遍全港的“盛世長卷文化之旅”。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清明上河圖》已不再是泛黃的一張圖,而是一段徐徐展開的歷史記憶,並且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據新華社香港電)

作者:丁梓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