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今日頭條新CEO陳林:從產品經理到日活過億平台掌舵人

今日頭條新任CEO 陳林

“剛剛落地孟買,謝謝大家的祝福!對我而言,最大的心願是再做出幾款全球性的產品,始終創業,always day one。”

陳林的微頭條認證已經改為CEO,11月18日,剛一落地印度孟買,他發布了如上內容,這也是他就任CEO之後發的第一條微頭條。

新CEO自2018年 11月上任,消息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生機大會第一天發放的宣傳手冊,陳林的頭銜是今日頭條總裁。在此之前,他已經是今日頭條的總負責人。

陳林出生於1983年,與今日頭條創始人、前任CEO,現字節跳動CEO張一鳴同齡。2008年,他獲得北京大學電腦碩士學位。2012年3月,陳林作為早期核心員工加入字節跳動,先後擔任多款核心產品的產品經理,從產品經理成長為今日頭條的總負責人。字節跳動內部員工評價,陳林以低調、務實和沒有架子著稱,業餘愛好爬山。

周末的“生機大會”的前身是今日頭條每年最重要的創作者大會,也是張一鳴難得出面公開演講的大會,影響至今的“All in 短影片”戰略就是2016年就是他首次提出,但在今年大會上,大家沒有見到張一鳴的身影。

看來張一鳴將他親手打造並且將其推至移動互聯網之巔產品“今日頭條”徹底交給了陳林。此前,據媒體爆料,截止 7 月 31 日,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已達 1.2 億。

在這次大會的開場演講中,陳林表示未來一年,今日頭條將啟動平台生態更新。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深耕粉絲生態,幫助優質創作者更好地變現;二是推出小程式,引入更多平台生態建設者;三是開放技術模型,和行業一起提高平台生態標準,分別從創作者、開發者和技術手段等入手,完成整個更新,從而建立一個更優質、更健康的內容平台生態。

“未來一年,“垂直化”是今日頭條的關鍵詞。“今日頭條推出“10萬創作者V計劃”:將在超過100個垂直領域深耕,深度扶持出10萬個優質創作者。

同時,他們正式對外推出了頭條小程式,首批上線的頭條小程式,包括頭條小店、貓眼電影、小米商城和58同城生活助手等。陳林透露,頭條小程式後續還將上線懂車帝 、攜程旅行、淘票票和丁香醫生等。

“我們一定要保證頭條是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平台。”在接受鈦媒體等小範圍的採訪中,陳林表示,今日頭條入局小程式,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小程式就做小程式,是基於用戶的需求出發。用戶看內容的時候,產生了內容之外對服務的需求,比如看到導購的文章自然就想買這個東西。用戶在這裡大量消費內容很多跟服務相關,自然而然滿足這些需求,它的轉化率很好。

這批小程式的共同特質,是對內容平台服務能力的完善。今日頭條將為頭條小程式提供8個重要流量入口,包括:文章詳情頁、微頭條、小影片、搜索、帳號主頁、個人中心、錢包和資訊流廣告位等。

這也是陳林第一次公開接受媒體採訪。從現場交流的情況來看,他還有些不適應這樣的氛圍。“這個可以說嗎?”在遇見不確定的問題時候,他會扭頭詢問身邊集團公關負責人。

從產品經理成長為CEO,陳林告訴鈦媒體,這沒有對他的工作產生太大的影響。“只是一個對外的title,對內就沒有title。不僅沒有title,我跟大家坐在一起,就是一個普通工位,大家有事情隨時可以找我,但我大部分經常會參加一些會議。”

不過他的工作重心已經發生了遷移,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是在戰略上進一步思考,不斷孵化出新的產品。同時,加強組織建設,匹配合適的人與合適的產品。其次,是做好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產品經理的培養。

陳林還第一次談到了他的產品理念。他不認同市面上流行的兩種主導的流派:玄學派和科學派。“一個是帶有玄學,要克制、要溫度、要情感,感覺像一種玄學。另外一種流派,把它當成科學,一定要以數據導向,一定要AB測試,這也是我們今日頭條被貼上的標簽,這是我堅決不認同的。這兩種都過於極端。”

在他看來,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要具備三種能力:具備同理心,邏輯能力和想象力。在此基礎上,需要做好大量的數據資訊輸入。

“很多內部數據是公開、透明的,而且很多知識是沉澱下來的。我們還組織產品吐槽會,目的是其他人怎麽樣看這個產品,他們提供不同的視角出來,提供不同的資訊出來,讓其他人去理解,怎麽樣去看。”陳林說。(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程程)

以下為陳林首次與鈦媒體等公開對話內容,經鈦媒體編輯:

提問:從去年開始提到關鍵詞叫“國際化”,今年把關鍵詞轉為垂直化,這樣的轉變基於什麽樣的考量?

陳林:國際化是整個公司的戰略,像抖音國際化做得很成功,我們在海外,還有一些產品也做得很不錯。像Facebook推出的Lasso,也是模仿抖音。我們今天提的“垂直化”,主要是針對國內頭條的發展。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概念,國內頭條更多地想做垂直化,對優質作者更多地扶持。

提問:咱們重點把頭條小程式重點拿出來說,現在各家都在做小程式,我想了解的小程式下一步的打法是什麽?以及與其他家的小程式有差異化的定位和發展?

陳林:首先,我們做小程式,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小程式就做小程式。我們是基於用戶的需求出發。用戶看內容的時候,被內容所吸引,產生了內容之外對服務的需求,比如看到導購的文章自然就想買這個東西。用戶自然有小程式的需求,我們是從滿足用戶的需求出發。用戶在這裡大量消費內容,內容很多跟服務相關,自然而然滿足這些需求。它的轉化率很好。

提問:它的服務具體是什麽?比如說電商還是?

陳林:電商是一種,比如說購票。還有其他的東西。這個生態是不斷地迭代,生態會不斷有新的參與者進來。

提問:你們在內容的活力和健康把握上,未來有什麽樣的計劃?

陳林:我覺得活力和健康它不是衝突的事情,你要保持持久的活力,肯定是健康的活力。有的同行看短期,他們做的事情並不一定是很持久的。我們的Slogan裡面提到的“資訊創造價值”,價值就是定義這個事情。我們希望更多地扶持優秀內容,促進健康發展。更多優秀內容出現,進而是有活力的,而且是長久的活力。今天大會上我講到這個事情,怎麽樣更好的注入活力?一個是粉絲生態,更多向粉絲經濟傾斜。並且開發出一些變現的手段,我們一定要保證頭條在業界是基礎設施最完善的平台。

提問:我們都知道您是從產品經理做上來的,您覺得您的產品理念未來會對今日頭條有什麽樣的影響?會有什麽變化?

陳林:產品理念,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產品經理通常是很難去描述的,像技術這些,他可能是通過一些教程很好的培訓出來,他們很快上手了。但是產品很難去描述,業界通常寫一些產品文章的,通常是兩個流派。一個是帶有玄學,要克制、要溫度、要情感,感覺像一種玄學。另外一種流派,把它當成科學,一定要以數據導向,一定要AB測試,這也是我們今日頭條被貼上的標簽,這是我堅決不認同的。這兩種都過於極端。我覺得一個好的產品經理,要具備三種能力:

第一,他有同理心,他對用戶群的理解。你是真正當一個用戶用這款產品。當一款新產品出來之後,所謂的產品觀光團,他們會用這個產品,很快去下一個結論。但他不是深入用這個產品。只有用戶深入用這個產品,才能感覺到產品哪裡好、哪裡不好。同理心很重要。

第二,邏輯,這是各行各業通用的能力,有了邏輯之後,才能印證你的想法靠不靠譜。

第三,想象力,視野。基於你對用戶的同理心、邏輯,再往前想得更遠,想象力就能發揮這個價值,三種能力必不可少。

如果具備了這三種能力,另外需要大量的數據資訊輸入。產品本質是做工作決策,你根據大量的資訊做決策。下一步怎麽做?或者是下一個功能怎麽樣改進?都是基於很多資訊做下一步決策,資訊很重要。今日頭條內部用了各種手段提高大家獲取資訊的效率,比如說開發了很多內部的數據,很多內部數據是公開、透明的,而且很多知識是沉澱下來的。我們還組織產品吐槽會,目的是其他人怎麽樣看這個產品,他們提供不同的視角出來,提供不同的資訊出來,讓其他人去理解,怎麽樣去看。

我們內部做了很多協同工具,都是加大員工資訊的輸入。

提問:從產品經理到今日頭條CEO,最大的挑戰是什麽?

陳林:對我的工作變化並不會太大,只是一個對外的title,對內就沒有title。不僅沒有title,我跟大家坐在一起,就是一個普通工位,大家有事情隨時可以找我,但我大部分經常會參加一些會議。不管做產品負責人還是CEO,我覺得有三個事情值得做:

一、產品戰略上的思考,會不斷孵化出新產品出來;

二、組織建設,現在產品怎麽樣配更合適的人做這個事情,現有團隊怎麽樣的調整,讓這個推廣更加地順利,產生更大的生產力,包括招聘。我出差比較少,但是我出差基本上都是去招聘,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為了招聘。

三、做人才培養的事情,公司組織架構已經比較好了。我覺得產品經理的培養,最核心還是放在項目當中讓他去鍛煉,從實踐當中獲得更大的資訊量,因為你聽到的東西不一定是真實的東西,我希望產品經理通過實踐獲得新的東西。

像內部的吐槽會和更多的數據開放,對於他們都是一個鍛煉。

還有,比較高的標準。有時候我比較關注一些細節的東西,並不是說我要把這個小的事情做得很好,這並不是我的出發點。我的出發點,是我通過這個細節的東西,把高的標準傳達出去,只有高的標準建立起來以後,大家在看不到的地方,也是以高的標準執行的,並且高的標準能吸引更優秀的人進來,當你周圍都是更優秀的人一起共事時,你會更具有成就感。

提問:從去年創作者大會提到智能社交想法,我想聽一下您是怎樣解釋這個說法的?其他公司也提到了社交+內容的方向,我們跟他們的區別是什麽?

陳林:我談一下我理解的智能社交。其實很多創作者不關心當前這篇文章產生多少錢,這個對他來講沒有那麽重要。我們希望創作者聚焦長期利益,能夠形成忠實粉絲群,有了這些忠實的粉絲群以後,無論做變現還是其他的事情,這都是他的根據地,為什麽提出智能社交?就是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我們希望創作者可以聚焦更長遠的價值。去年提出這個概念以後發展還是很不錯,上百萬粉絲有多個。我覺得還要繼續加強,要花更大的力氣把流量往粉絲那邊傾斜,做更多的工具滿足變現需求。

第二,跟其他的平台有什麽區別?我們做事情一貫的做法,隻關心自己用戶的需求有沒有被滿足,創作者的需求有沒有被滿足。關於其他平台也做同樣的事情,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大家都在往這個方向去走,也歡迎大家來競爭。

提問:你們在智能社交方面有什麽經驗?

陳林:傳統的社交,其實是每個人的人際關係,在互聯網上的延續。我寫了一篇文章,或者我發了一個朋友圈,我的朋友給我點讚或者是轉發,從朋友,到朋友的朋友,傳統的社交分發,就是這樣的傳播脈絡和路徑。它的粉絲積累,是隨著人脈的半徑不斷擴展的,但頭條上,當我們開始去為頭條用戶積累粉絲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內容畫像、用戶畫像上,通過人工智能去做一些匹配,盡可能的去找到潛在粉絲,可以越過原來熟人的關係鏈,找到潛在的粉絲。這是我們智能社交的概念。

在其他平台上,一個新帳號能影響的人群是很窄的,他的朋友圈可能就幾十個上百個,一圈圈擴散很難擴散出來。但是在頭條上我們馬上能分析出來,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我們可以匹配內容給合適的人群,推薦給他們。

提問:最近網信辦加強整治自媒體的亂象,想知道今日頭條在鼓勵原創作者創作原創產品情況下,如何還兼顧著平台監管責任?

陳林:我們鼓勵原創作者,尤其是鼓勵優秀的原創作者,對低質作者堅決打壓。我們Solgan是資訊創造價值,低質的內容創作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我們承擔平台管理責任,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一方面是機器。現在已經有一萬人的審核團隊,每天審核大量的內容。頭條所有的內容都是經過人審核的,熱度超過一定的程度,我們會再進行審核,因為過熱的東西,影響的範圍更大一些。

另外,通過技術不斷地去優化,內部有很大規模的技術團隊專門做各種模型,把不符合平台標準的內容直接就處理掉,並且這個模型是不斷迭代的。

提問:關於人和機器做平台監管,分別投入佔比是多少?

陳林:所有內容首先經過機器篩選,機器判斷它是很明顯不符合平台標準,如果不符合直接就乾掉了,機器拿不準的讓人來審。當這個內容有更多展現時,用戶也會有投訴和反饋,發現有潛在性的內容,再拿出來複查,當它熱度再高的時候,還會有人去看。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提問:您認為影片類產品的風口是否還在,今日頭條下一步如何更好的提升和利用產品的價值?

陳林:我覺得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講,這個風口還是一直在的。像用戶使用習慣,用戶更願意消費這些小影片,現在網絡也不是任何問題,現在4G,將來會用5G,都是往這個方向去發展。所以內容創作風口一直會存在。

但對於其他競爭平台來講,這個風口還在不在?比如說我們的競品有友商,他們連續發布了12款影片產品,但好像還在摸索當中。看上去是一個風口,但是他又沒有做起來,所以你們可以去思考一下。

提問:剛剛提到您是今日頭條APP這款產品負責人,今年抖音全面崛起,今日頭條APP這款產品定位,在將來會發生哪些變化?在整個集團戰略體系定位會不會有調整?

陳林:第一個問題,這些產品都是跟整個公司願景是一致的,公司願景是做全球的創作者和交流平台,像抖音和西瓜都是用不同的場景,滿足不同用戶場景需求,所以它的用戶群不一樣,場景也不一樣,對今日頭條是很好的補充。

關於頭條的定位,我覺得它是一個體裁更廣、用戶群更廣,更加通用的平台。像頭條上面既有影片,又有直播,還有短內容,它是各個用戶群覆蓋最廣,更加通用的平台。

提問:頭條之前有做電商業務,現在咱們推出一款值點,我想知道這兩款業務有什麽關聯和區別嗎?

陳林:主要為創作者服務的。

提問:媒體多次報導內部廣告任務很重,比如說保300億衝500億。其他平台也都在跟進,在資訊流廣告方面現在有沒有壓力?

陳林:我們內部沒有KPI這個東西,內部是OKR,OKR最重要的目標是對齊目標,大家應該達到什麽樣的目標,目標分解下去是什麽樣的。我們內部開發自己的OKR系統,大家可以看到你的上級,都可以看到OKR,只是為了對齊這個目標服務。我們整個目標跟公司願景是對齊的,像頭條“資訊創作價值”,大家都在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行業競爭,有行業競爭是好事,首先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我們做的這件事是對的,行業本身就需要良好的競爭,良性的競爭我們非常歡迎。同時我們不僅僅做好自己,希望把技術公開出去,把整個行業帶動起來。比如我們把各種遴選模型,把它們共享出去,帶動整個行業發展。

提問:大家都說你們對行業的判斷很準確,而且切入的也很快?

陳林:我覺得來今日頭條工作一段時間就明白了,剛才講到的做產品基本的素質,包括資訊的輸入,有了這些鍛煉以後你的判斷力就會提升。產品就是一個判斷,有了這些能力和素質之後,你的判斷能力會上去。真正做產品的人,應該來頭條看一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