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先秦刀幣,由刀演變而成

博古致知:透史明理,透物見人。

刀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幣之一。其形由春秋時期的農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變而成。

按文字或形狀,刀幣有齊刀、即墨刀、安陽刀、潭邦刀、針首刀、炎首刀、明刀、平首刀、直刀等。主要流通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燕、趙等國。

燕國有明字刀、尖首刀、針首刀;

齊國有三字刀(齊法化刀)、四字刀(齊之法化刀)、五字刀(安陽之法化和即默之法化刀)、六字刀(齊建邦 之法化刀)、還有齊明刀、博山刀等;

趙國有甘丹刀、白人刀、白人化刀、白化刀、王化刀等;

中山國有城白直刀和白人直刀等。

王莽新朝所鑄造的錢幣中有金錯刀。

齊刀主要流通在齊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半島地區。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齊刀分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

公元前378-324年之間,也就是在齊威王到齊宣王時代,齊國以齊法化統一了各種刀幣。

齊法化

齊國是使用刀幣的主要國家。齊國的刀幣文字生動、製作精美。主要有“齊造邦長法化”、“即墨之法化”、“齊法化”和“齊明刀”等。

齊明刀又叫博山刀,因最早在山東博山發現,故俗稱博山刀。齊明刀刀身較燕明刀刀身瘦狹,篆書“明”字外筆長且作方折,區別於燕明刀弧折狀。

春秋戰國時,由於各諸侯爭霸天下,各自為政,各鑄本國幣,形成我國幣史形製最多的一個特殊時代,產生了貝、布、刀和圓錢四大貨幣體系。齊明刀鑄期較晚,也系刀幣體系之一。

齊明刀

齊明刀是在何背景下形成的呢?公元前314年,燕王噲讓帝位於國相子之而內亂三年,齊宣王乘機伐燕,噲與子之被殺,燕幾至滅亡。公元前311年,太子昭即位。

據《燕昭王求士》載:“卑身厚幣,以招賢士”,經28年勤政,燕復國並於前284年令樂毅統軍伐齊70余城,“入至臨淄(齊都)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莒(今山東莒縣)、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齊也幾至滅亡。

公元前279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中齊離間計,棄樂毅用騎劫為將,齊設火牛陣以少破燕,奪回所有失地。

齊明刀就在公元前284年燕伐齊始至公元前279年齊破燕止。

刀幣進入了春秋戰國之際,擴大了它的範圍。首先在燕國境內出現了“尖首刀”(包括“針首刀”)。燕出現刀幣形式應是受齊國的影響。燕昭王頗能接納人才,在位時開拓疆土,建立了上谷、漁陽、遼西、遼東諸郡。

針首刀

燕國鑄有“針首刀”、“尖首刀”和“明刀”等等。針首刀刀身與尖首刀相似,主要流通於長城內外,故又稱“匈奴刀”。“匈奴刀”在日偽時期曾出土於承德、張家口一帶,被日本人所得,現在多藏於日本。

燕國起初流行尖首刀、針首刀,戰國時發展成截首刀與燕明刀。

趙國刀幣出現較晚,大約在戰國晚期,以形體較小且圓首的直刀為主,刀身多鑄地名,有“甘丹、柏人”等。趙刀的出土數量很少,均很珍稀。刀幣因其形狀像刀而得名。

尖首刀刀身通長15-18厘米,寬約1.8-2.6厘米,重約15-16克。其形製與齊刀相似,但都因刀刃上端顯得尖首而得名,刀柄面背有二直紋,一端有刀環。先是兩面都無字,後來多數僅單面有字,以單字為多。

尖首刀

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因此在收藏前有必要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在呼和浩特市發現的“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吉林的“廣平銀幣”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枚機制幣;1985年8月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承安寶貨”為我國“一兩半計數白銀幣”的罕品。

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鑄有“永昌通寶”,此錢幣鑄量少,且流通時間極短,存世稀少,因而很珍貴。

還有一種被稱為“羅漢錢”的錢幣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康熙帝在西藏平叛時,因軍餉不足向當地喇嘛借了銅佛和18尊金羅漢,銅金共熔鑄成錢幣,當時在錢幣正面印有標誌,即“康熙通寶”的“熙”字少一豎,以便日後識別收回,因錢是熔金羅漢所鑄,民間稱其為羅漢錢。

一些傳世並不太少的品類,則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極高而備受青睞。如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幣,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

唐高祖武德四年的“開元通寶”,系大書法家歐陽洵的手跡,其書風端正古樸,法度嚴整,勁健含蓄;“淳化元寶”由宋太宗趙光義用楷、行、草三體書寫,楷書渾厚端莊,行書雋永流連,草書奔放流暢,使宋代錢幣文字藝術走到了空前絕後的境地。

還有宋代的一對錢,原文行草分別由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飄逸勁拔,為古今一絕,收藏價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絕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寶”的古錢幣均屬此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