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佛法中的“善”是什麽?就是平常說的“善良”嗎?

佛教中對道德的定義就是“善”。

佛教經典浩瀚,法門眾多,但基本思想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又稱七佛通戒偈,是過去七佛對弟子們的共同教誨。可見,止惡修善、淨化內心正是佛教倫理學的核心所在。

那麽,佛教所說的“善”到底有哪些內涵?

在性質上,善具有安隱的特點。《大毗婆沙論》雲:“性安隱故名善。”《俱舍論》亦雲:“安隱業說名為善。”佛教所說的善,首先在於善心,然後才體現在行為上,而不僅僅是從行為來判斷。這些善的心理能給人帶來安定、平和。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應該有切身體會。當我們生起善的心念時,即使還沒有付諸行動,當下就是安定平和的。

在作用上,善能為今生和來世帶來利益。《成唯識論》雲:“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佛教對生命的思考是立足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對利益的考量也是同樣。善的心行不僅對當下有益,還能帶來未來的安樂。反之,如果這個行為會招致未來苦果,那就是不善行。

我們倡導道德,首先要認識到,踐行道德的價值是什麽。也就是說,這麽做能達成什麽目標。遵循儒家道德,能讓人成就君子、大丈夫、聖賢的人格。遵循佛教道德,也有不同層次的成就。

從人天乘來說,踐行五戒十善,可以成為品行高尚的人;從聲聞乘來說,踐行別解脫戒,修定發慧,可以成為阿羅漢那樣的解脫聖者;從菩薩道來說,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可以成就佛菩薩那樣無限慈悲、智慧的生命品質。

道德不僅能讓自己受益,還能利益大眾,建設和諧社會。多一個人遵循道德,就會多一份正能量。當這種力量傳遞出去,有些人會因為看到榜樣而效仿,有些人會因為吾道不孤而有堅持的勇氣。

如果人人遵循道德,就能改變這個共業系統,變娑婆為淨土。不要覺得個人力量微不足道,事實上,社會就是由個體組成的,共業系統也是由眾生的業力匯聚而成。我們改變自己,就在改變其中某個因緣,進而影響更多的因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