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色盲患者看到繽紛色彩,竟然源自一個意外

pixabay.com

撰文 | 蔣海宇

責編 | 陳曉雪

如果你和我一樣幸運,你可能也曾看到過一些極為純粹的美好事物。它們太美好,使得你的感官過載,來不及處理瞬時湧入的資訊。你呆在原處,情不自禁地流淚。

飛盤運動場上的意外

讓Jim看到新色彩的眼鏡,由玻璃學(glass science)科學家Don McPherson和數學家Andrew Schmeder一同發明。你也許會以為這副眼鏡是幾百年來光學研究積累的結果,但Don McPherson卻於今年八月,在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金錢星球》(Plant Money)節目上坦白:這完全是個意外。

20世紀90年代,McPherson正在嘗試解決一個和色盲毫不相乾的問題。外科醫生做手術可能會用到雷射,而McPherson想為這些醫生製作一副雷射防護眼鏡。

“那些外科醫生恨死我的眼鏡了,因為眼鏡把他們的整個視野都變成了橘黃色,讓他們分不清骨頭和其他組織。”McPherson說。他製作的眼鏡鏡片是橘黃色的,所以透過鏡片的視野也成了橘黃色。

DonMcPherson,色盲眼鏡的最初發明者

作為外科手術眼鏡,McPherson的發明被嫌棄了。不過由於眼鏡造型帥氣,他和一些外科醫生朋友開始在戶外戴著它們作太陽眼鏡用。一天,陽光明媚,McPherson戴著眼鏡去和朋友Michael玩飛盤。Michael是一個色盲患者,從來沒有看見過橘黃色。你說巧不巧,Michael忘帶自己的太陽鏡了,便借McPherson的手術眼鏡使。

“天哪!我能看到橘黃色了!我從來沒看到過橘黃色!”Michael吃驚地說道。

柳暗花明又一村,McPherson從此便走向了色盲眼鏡研製的路線。他申請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資金支持,也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合作夥伴:數學家兼電腦科學家Andrew Schmeder。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Schmeder也曾對知覺心理學(perceptual psychophysics)有所涉獵。他曾研究如何通過改變助聽器的參數來提升聽障人士的聽音體驗——比如聽音樂的體驗。這個研究經驗正好派上了用場:Schmeder通過建立模型模擬不同程度的色覺視力缺陷,以及透過鏡片的不同色彩,找到了最合適的濾鏡。

Andrew Schmeder

可是,色盲眼鏡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什麽叫找到了最合適的濾鏡?這得先從眼睛的工作原理說起。

視錐細胞:色彩探索者

由於Jim無法分辨紅色和綠色,在他原來的世界裡,一切事物都呈橘黃色。

色盲患者並不罕見。根據美國國立眼科研究院,北歐族裔的人中8%的男性和0.5%的女性患有紅綠色盲(目前沒有權威的中國色盲人口統計),佔色盲總人口的大多數。藍黃色盲患者的數量次於紅綠色盲,隻用極少的人會完全喪失色覺。

一個視覺正常的人能看見斑斕世界,歸功於視網膜上的三種視錐細胞(cone cells)。三種視錐細胞會在吸收光後發生化學變化,通過神經將資訊傳給大腦,大腦再對收到的資訊進行判斷。

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一定波長的光敏感:對長波敏感的細胞使得我們看到紅色,對中波敏感的細胞讓我們看到綠色,而對短波敏感的細胞則讓我們看到藍色。當然了,對長波敏感的細胞不是僅僅隻對紅光產生反應:不同視錐細胞對光的反應範圍會有重合,讓我們擁有了紅黃藍以外的色覺(見下圖)。

三種視錐細胞對不同波長的感知交疊,讓我們看到紅橙黃綠藍靛紫。(圖片來源:Wikicommon)

哺乳動物中,擁有三種視錐細胞的人類其實是個特例:包括狗在內的很多哺乳動物,只有兩種視錐細胞,都是“色盲”。但在一些這些動物面前,人類也都是“色盲”。很多昆蟲,比如蝴蝶,有三種以上的視錐細胞;皮皮蝦(蝦蛄,mantis shrimp)有十二種視錐細胞,可以驕傲地俯視大多數生物。

皮皮蝦不光有五彩的外表,還有斑斕的內心——它們能感知人類無法感知的光(圖片來源:Wikipedia)

言歸正傳,導致人類色覺缺陷的原因有很多:雖然後天受傷可能導致眼睛、視覺神經、大腦損傷,進而使人失去色覺;多數情況下,色覺缺陷是一種遺傳疾病。當負責色覺的基因有缺陷,導致某些視錐細胞過於敏感,或者不夠敏感,甚至直接喪失功能,就會產生色覺缺陷。

我們常說的“色盲”其實是有誤導性的,科學家們更傾向於用“色覺缺陷(color vision deficiency)”這個詞。嚴格地講,“色盲”是色覺缺陷的一種,源於某種視錐細胞的完全喪失。

色覺缺陷有很多種,比如紅色色弱(protanomaly,又叫甲型色弱),即負責紅色光的視錐細胞並未喪失,但不夠敏感。這種情況下,紅色看起來就偏綠,且不那麽明亮。再比如紅色色盲(protanopia,又叫甲型色盲),即紅色視錐細胞喪失。這種情況下,紅色物件就成一坨黑了。色盲還有綠色色弱(deuteranomaly)、綠色色盲(Deuteranopia)、藍色色弱(Tritanomaly)、全色盲等等情況。

圖上為視覺正常的人的視野,圖左下為紅色色弱患者的視野,圖右下為綠色色弱患者的視野。

(圖片來源:Wikipedia)

有失才有得:眼鏡的原理

當患者完全喪失了綠色視錐細胞,他們當然就看不到綠色了 —— 我們眼中的綠蘋果在他們眼中是黑色的。

但是,很多色覺缺陷都並非源於視錐細胞喪失,而是因為一些細胞過分敏感或不夠敏感,導致大腦錯誤判斷接受到的資訊(見下圖)。舉個例子,當正常眼睛接收到520nm波長的光時,紅視錐細胞被55%激活,綠視錐細胞被90%激活。綠色色弱患者的紅色視錐細胞則會過分激活(75%),讓患者的大腦誤判資訊,把綠蘋果看成琥珀色。紅色色弱患者的綠色視錐細胞則激活不夠(60%),把紅蘋果看成黃色或者橄欖色(參考上圖)。

色弱患者的視錐細胞會激活不足或過分激活,讓大腦難以判斷眼鏡看到的顏色(圖片來源:SITN 有修改)

基於色覺的原理,色盲眼鏡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色弱患者從新看到色彩:過濾掉那些會使大腦產生誤判的光。就這麽簡單!把那些干擾大腦判斷的光剔除,大腦就能正常分辨紅色和綠色了。當然,難點就在於要找到合適的濾鏡,隻濾掉使大腦誤判的光,同時盡可能留下其他光。這是工作的難點所在,也是Schemer通過複雜電腦模型解決的問題。

色盲眼鏡原理示意(圖片來源:EnChroma)

了解眼鏡的工作原理後,我們也就知道,影片中的眼鏡不能幫助所有色覺缺陷患者:眼鏡對喪失某種色錐細胞的人愛莫能助。嚴格地講,色盲眼鏡該叫作“色弱眼鏡”。同時,就像近視眼鏡不能治療,而只能矯正近視,McPherson 和Schmeder的眼鏡也只能矯正色覺缺陷。

目前還沒有治療色覺缺陷的方法,但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華盛頓大學眼科博士Jay Neitz正試圖通過基因療法治療色覺缺陷,並於2009年在猴子身上演示了該想法的可能性。

得益於影片中的眼鏡,Jim能夠第一次看到原先看不見的色彩。這種極簡單的發明以極具衝擊力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科學和人類日常的緊密關聯。而科學發明背後的故事,又讓我們發現,雖然很多科學發明是依照科學理論,精巧設計後的結果,但另外一些,卻非有意為之,而可以被稱作“美好的意外”——比如帶來醫學革命的X光和盤尼西林,比如色盲眼鏡。

英語裡專門有個詞,用來指代這些美好的意外:serendipity。

參考資料

A Sense of Color, Psychology Today,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sensorium/201706/sense-color

Facts About Color Blindness, National Eye Institute,https://nei.nih.gov/health/color_blindness/facts_about

From Kansas to Oz: How new glasses could change the way the colorblind see the world, SITN,http://sitn.hms.harvard.edu/flash/2015/from-kansas-to-oz-how-new-glasses-could-change-the-way-the-colorblind-see-the-world/

Inside the colourful world of animal vision, The Conversation,https://theconversation.com/inside-the-colourful-world-of-animal-vision-30878

How EnChroma’s Classes Correct Color-Blindness, MIT Technology Review,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1782/how-enchromas-glasses-correct-color-blindness/

Episode 847: Inventing Accidents, Planet Money,https://www.npr.org/sections/money/2018/06/13/619713983/episode-847-inventing-accidents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