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這意味什麽?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全國兩會現場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5期)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國之策。

與往年將就業作為民生議題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出現了這樣一句話:“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

在今年穩增長的目標之下,特別提到了就業優先政策,並把穩定和擴大就業的要求提到了一個新高度,這在以往並不多見。如何理解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如何看待近期某些企業降薪裁員的消息?當前的就業形勢究竟是好是壞?2019年能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

2018年超預期完成就業目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兆元,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的較低水準。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的3月1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的落實情況表,36項指標任務全部圓滿完成。落實情況表顯示,去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23.7%,創歷史新高,連續第六年超過1300萬人;去年各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實現低於5.5%的預期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工商聯副主席、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印孫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了他對2018年就業形勢的看法:“由於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2018年我國實體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增大,企業普遍預期經濟增長在2018年底會放緩,而且對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有一些擔憂。現在來看,經濟形勢預期比年前要好,使得勞動力市場並沒有受到大的衝擊。”

“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主要指兩種情況:一種是有人沒事做,缺乏創業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另一種是有事沒人乾,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不能滿足新的就業崗位的需要。”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楊宜勇對“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進行了解讀:“穩增長只是經濟發展的工具,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實現勞動者的充分就業和收入提高。‘穩增長’是皮,‘穩就業’是毛,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在壓力和挑戰下如何穩就業?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

“過去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主要講兩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現在把財政、貨幣和就業3個政策工具並列,這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史上或經濟工作史上是頭一回,是一個創新。現在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未雨綢繆,及早發力。”楊宜勇說。

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寧鋼對此問題有自己的理解,“在當前就業結構性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就業指標將會對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發揮更大作用。”

企業減員力度在3%~5%,屬正常波動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佳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說,企業裁員不是一個社會現象,更多的是不同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規劃。“據我了解,相對而言,裁員比較多的是傳統產業,這些傳統企業需要從科技技術的角度去提升整個企業的優勢。而對於科技型企業,目前我還沒有聽到大規模裁員的情況。”

在楊宜勇看來,企業裁員的情況有被放大的傾向,“據我們調查,去年底今年初的裁員屬於正常情況,減員企業一般減員力度在3%~5%,屬於正常的勞動力市場波動。”?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要主動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楊宜勇提出了兩個對策:一是下大力氣擴大內需,堤外損失堤內補; 二是積極開展中美經貿磋商,把其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我認為這兩個措施的成功可能性都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阿里巴巴等國內知名企業已紛紛承諾不裁員。

董明珠在去年底《中國經濟周刊》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經濟論壇上霸氣豪言:“格力電器絕不裁員!”她表示,在經濟調整時期,更應該眾志成城,攜手同心渡過難關。

2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內部管理會上明確表示,阿里巴巴不會裁員,相反將繼續開放招聘,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培訓計劃,同時投入更多的平台資源,幫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楊宜勇對這些知名企業的行為給予積極評價,“他們這麽做,一是自信,二是向政府報告,三是回應社會上的一些以訛傳訛,四是表示對他們的員工負責。這些知名企業有信心,其他企業也會自然而然地跟進,對穩定社會預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打破培訓和就業之間的牆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中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同時,良好健康合理的發展也有賴於充分就業與高質量就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就業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這個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楊宜勇對此信心滿滿,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能夠如期實現,“2018年經濟增長速度6.6%,結果城鎮新增就業 1361萬人。今年經濟增長速度為6%~6.5%,以此類推實現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毫無問題。”

實現就業目標靠什麽?政府工作報告也給出了答案: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

記者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除了提出要“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等措施外,特別強調高職院校今年將擴招100萬人,並拿出1000億元用於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

楊宜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的重要基礎,可以通過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來促進就業。他從人力資源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給出了4點建議:

一是對準備就業和有登記培訓願望的人員,在一個月內政府須提供相應的培訓信息或者統籌組織開設這樣的培訓項目,給予及時服務;二是對於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要精準掌握就業困難人員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優先提供技能培訓服務或者技工教育,把對建檔立卡農民工培訓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三是對已經就業的人員,鼓勵企業開展新型的學徒製培訓;四是對於創業和創業初期的人員,要有針對性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幫他們能夠順利地開業和展業。

“總而言之,只要經過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就能實現就業。我們不能在培訓和就業之間還有一道牆,這道‘隱形的牆’,一定要打破。”楊宜勇說。

文字編輯:周琦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