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梳理35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為何越來越不好笑了?

導讀

如果溯源一下,小品相聲等語言類節目真正被大眾所熟知,並成為舞台表演藝術,某種程度上,主要來源於“春晚”這一年度文化大餐。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風其然

最近,網上曝出了一組2019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進入四審(終審)的藝人名單,其中包括了諸如閆妮、沈月、angelababy、宋軼、於和偉、包貝爾等,當然至於這份名單是真是假,最終都會在2019春晚上得以驗證。

網傳angelababy將與包貝爾、賈冰共同表演2019春晚小品

但筆者想要表達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晚,作為一檔常態“年播”節目,其意義或許早已超過了節目本身。尤其是語言類節目,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或追捧,或吐槽,每年春晚過後都會帶來不少的話題熱度。

如果溯源一下,小品相聲等語言類節目,真正被大眾所熟知,並成為舞台表演藝術,某種程度上,主要來源於“春晚”這一年度文化大餐。如今春晚語言類節目已經走過了35年的歷程,其實側面也展現出央視春晚所走過的歲月與痕跡。

1983年—1990年:

相聲為主,春晚更像是一場聯歡晚會

這一時期的春晚語言類節目,主要以相聲為主宰,且時長所佔晚會整體時長比例高,當然春晚更像是一場全國最高級別的文藝晚會。

在1983年的春晚節目單中,可以看到這四個小品作品,分別是《逛廠甸》、《阿Q的白》、《彈鋼琴》、《吃雞》,如果從現在對舞台表演形式的要求上來看,當時的小品表演或許顯得隨意些,其實更趨向於一種才藝展示,但不可否認,原本為了考驗表演者藝術修養和基本功的小品,自此正式登陸中國電視熒屏。

《阿Q的白》

《吃雞》

在表現方式上,也嘗試了將多種表演形式相融合的做法,例如1987年,由王剛、趙連甲表演的《拔牙》,其實就是融合了相聲與小品,其中既有故事表演,也有對口相聲的台詞,由於匯聚了兩種表演形式之長,當年便一炮而紅。

《拔牙》

另外,朱時茂、陳佩斯早期的喜劇作品,諸如《拍電影》《羊肉串》《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吃麵條》等,也堪稱春晚舞台上的經典作品,當然二人也成為春晚舞台上的黃金搭檔。

《主角與配角》

《吃麵條》

1991年——1999年:

90年代的春晚小品,進入創作黃金期

如果說80年代的春晚語言類節目是以相聲為主,那麽進入90年代,小品日益成為主流,並頗受大眾喜愛。此時的春晚小品,在搞笑逗趣的基礎上,實現了主題化。於是誕生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並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第一,在尋求笑點的同時加入時代的內涵。進入90年代,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客觀上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所以當時許多小品節目,就是以新興的時代事物和熱點問題為創作素材,再通過調侃滑稽的手法隱喻地去表達主旨內容,使春晚的小品作品在藝術呈現之外更添加了社會思考性,因此主題底蘊也更加深厚。

例如,1995年的小品《如此包裝》,由趙麗蓉、鞏漢林主演,就是以社會流行的包裝熱為題材,巧妙地諷刺了當時那些華而不實、過度包裝的社會現象,在逗趣的喜劇作品中,引發觀眾思考。

《如此包裝》

1997年的小品《釘鞋》,由黃巨集、鞏漢林主演,聚焦當時失業工人再就業的主題,通過喜劇的手法,表現了當時經濟大潮下部分人在社會價值觀念層面上的“誤區”。

《釘鞋》

第二,除了注重表演形式上的搞笑程度,也更加注重台詞的喜劇效果,同時對作品的情節設定與結構框架,都進行了仔細的推敲和演練,尤其是許多包袱的設計,格外巧妙,堪稱經典。

例如,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小品以當時最熱的談話類節目《實話實話》為創作起點,將兩位農村老年人黑土、白雲的生活搬到了舞台上,匯聚了生活中的趣事,同時還通過喜劇手段關心和反映國內國際大事,包袱一個接一個,著實產出了不少金句,令人印象深刻。

“改革春風吹進門,中國人民抖精神;海灣那旮噠挺鬧心,美英合夥欺負人。”

“兩顆潔白的門牙去年也光榮失業了”

“這叫鞋拔子臉那?這是正宗的豬腰子臉!”

“給我定的罪名就叫蠔社會主義羊毛”等。

《昨天 今天 明天》

第三,誕生了一批優秀的小品演員。諸如趙麗蓉、宋丹丹、黃巨集、潘長江等藝術家們,他們在舞台上的表現,特別到位,而且在細節上,也精益求精,因此誕生了諸多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經典喜劇作品。趙麗蓉的代表作如《媽媽的今天》《追星族》《如此包裝》《打工奇遇》《功夫》《老將出馬》等,宋丹丹的《懶漢相親》(1989年)《超生遊擊隊》《小保姆與小木匠》《手拉手》,潘長江的《過河》《一張郵票》《橋》,黃巨集的《打撲克》《擦皮鞋》等,至今都令人回味悠久,歡笑不斷。

宋丹丹、黃巨集《超生遊擊隊》

2000年——2011年:

春晚語言類節目進入春秋鼎盛發展期

進入新千年,春晚語言類節目,早已遠遠超過了其他節目形式的影響力,成為主導類型。一定程度上來說,電視觀眾對於央視春晚的期待,更多體現在對春晚小品相聲節目的期待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階段也是趙本山的小品逐漸被大眾認可和追捧的時期,其當年作品大都會成為大眾關注的年度焦點和熱議話題,例如,《火炬手》《鍾點工》《說事兒》《賣車》《賣拐》《送水工》等。

而小品中的許多台詞甚至成為了當年的流行語。其中,宋丹丹和趙本山合作的小品《鍾點工》,其中經典台詞,讓人印象深刻,“小樣的!你穿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你把馬甲脫了我照樣認識你!”這個小品到底有多火,據說當年因為這句話,甚至影響了不少馬甲的銷量。

《鍾點工》

2001年,趙本山、高秀敏、范偉在當年的春晚上合作表演的小品《賣拐》,獲得了當年小品一等獎。而趙本山創作的“大忽悠”藝術形象,也成為經典喜劇人物之一,之後相繼誕生了《賣車》《功夫》,堪稱大忽悠三部曲。至此,奠定了趙本山在春晚語言類節目上的江湖地位。

《賣拐》

《賣車》

2009年,憑借當時大熱的綜藝節目《星光大道》為背景,趙本山攜徒弟小沈陽、丫蛋,以及主持人畢福劍合作的小品《不差錢》,也讓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小沈陽,一夜成名,並誕生了小沈陽所塑造的穿蘇格蘭長裙的服務生,以及經典台詞“人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麽嗎?人死了,錢沒花。”

《不差錢》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央視革新,實行“開門辦春晚”政策,通過多管道的方式,面向全國以及海外征集創意節目,至此,很多來自民間的節目也登上了頗具儀式感的春晚舞台。這一階段春晚語言類節目,更具濃厚的地域特色,如四川的《耙耳朵》等,甚至還有外國友人參與表演的語言類節目,如《五官新說》等。

2012年——至今:

春晚語言類節目缺乏爆款,

一夜成名將越來越難

必須承認的是,春晚語言類節目在造星上,著實具有不小的功力。尤其是縱觀當下的喜劇界明星,大都有連續參與春晚的經歷。但縱觀近些年,春晚喜劇作品在推新人上的功能被弱化,除了開心麻花團隊中沈騰、馬麗之外,鮮有新的喜劇新人被大眾熟知。甚至不少喜劇作品,都是邀約當年頗具話題和知名度的演員參與,但由於缺乏喜劇表演經驗,使得不少作品未能呈現出應有的喜劇效果。

開心麻花春晚作品《今天的幸福》

開心麻花春晚作品《大城小事》

開心麻花春晚作品《扶不扶》

那麽,如何打破了原有小品的套路和桎梏,尋求新的突破和改變,或許只有新鮮血液和喜劇人才的注入,才能為春晚語言類節目的變革和突破帶來些許曙光。

總之,即將走過36年,春晚語言類節目陪伴著電視機前的觀眾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美好且歡樂的時光,足以成為大家腦海中難忘的記憶,期待未來春晚可以有更多好的喜劇作品誕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