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因樊錦詩,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上熱搜

近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因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受到關注。成績出來當晚,校長帶著50多名老師到村裡向鍾芳蓉一家及鄉親們報喜並放鞭炮煙花慶祝。

7月30日,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影響,她報了北大考古專業,以後想讀研深造做研究。面對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成績出來當晚,校長帶著50多名老師到村裡向鍾芳蓉一家及鄉親們報喜並放鞭炮煙花慶祝,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相繼上門進行報考志願谘詢。

7月30日,鍾芳蓉決定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新聞再次衝上熱搜。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影響,她報了北大考古專業,以後想讀研深造做研究。

“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面對考古專業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網友們也因這一決定而引發熱議,雖然有部分網友表示擔憂,但更多的網友表示了祝福。相信鍾芳蓉的未來可期!

考古的力量

在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從海外留學歸來,或從名牌大學畢業,卻在最炙熱的青春年華,放棄更為優越的生活,遠離故土、告別親人,選擇去人跡稀少的荒涼大漠裡,苦苦守候半個多世紀,挽救了遭受數次劫難的中華文明寶庫。讓曾經危在旦夕的“萬佛之國——敦煌莫高窟”起死回生。

鍾芳蓉所提及的樊錦詩先生,為何帶來如此之大的榜樣力量?

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敦煌守護者——樊錦詩

1998年,年近60歲的樊錦詩成為繼常書鴻、段文傑之後的第三任院長。眼看著壁畫和塑像一天天變化,樊錦詩心裡著急,“莫高窟是人類的無價之寶,萬一有閃失,我們就是罪人。”一邊是千年文物亟待保護,一邊是百萬遊客期待觀賞,樊錦詩開始琢磨著怎麽把洞窟裡的瑰寶搬到洞窟外面給遊客參觀。

2000年前後,計算機開始進入中國老百姓的家庭。樊錦詩一接觸到信息技術,腦海裡產生兩個大膽的構想:一是要為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建立數字檔案,利用數字技術永久保留莫高窟的“容顏”;二是以球幕電影的形式,讓觀眾以身臨其境之感,近距離體驗和欣賞洞窟文物。儘管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大,但樊錦詩做事只有一個標準:只要對保護莫高窟有好處,克服萬難也要上。

2006年,敦煌研究院成立數字研究中心。用了整整七年時間,拍攝了10萬張單張照片,才終於完成了27個洞窟的數字化。2015年7月,數百人的團隊,用4年的時間成功創作出了20分鐘球幕影片《夢幻佛宮》,500平米的超大球幕,使觀眾恍若置身於一個個異彩紛呈、如夢如幻的洞窟之中。

2015年8月,外觀造型飄逸靈動,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的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樊錦詩帶領著莫高窟人用12年的時間,在戈壁上創造的奇跡。2016年4月“數字敦煌”上線,高清數字化內容向全球發布。遊客在電腦前就可以看到莫高窟清晰全景,就宛若在石窟中遊覽一般 。在這些巨大工程一一落地的時候,樊錦詩已經快80歲了,勞累奔波半個多世紀她為敦煌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

今天熠熠生輝、重煥光彩的莫高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人類文明的驕傲。而今天所有這一切,我們不能忘記這背後的一群人,一代一代賡續相傳的“敦煌守護人”。正是這樣的榜樣力量激勵了年輕一代,讓他們甘於克服阻礙,投身於祖國的偉大複興當中。

北大考古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是我國大專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系,已有50年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考古為標誌的近代考古學傳入我國。勇開風氣之先的北京大學,1922年即在國學門(後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馬衡先生為主任的考古學研究室,外聘羅振玉、伯希和等為考古學通信導師。

北大考古的歷史和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幾乎同樣久遠。考古專業成立以來,幾代學者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將專業發展壯大的基礎設施完整、學科覆蓋面寬、教研力量相當的考古文博學院,為中國考古學術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

來源:文博圈,宇傑整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