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航天員再出艙,用科技進步書寫太空傳奇

作者:王石川

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誌著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時隔13年,中國航天員再次出艙,書寫太空漫步傳奇。當劉伯明、湯洪波次第出艙之際,地面指揮中樞分別響起掌聲,這掌聲代表了億萬國人的心聲,是向兩名航天員致敬,也是向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致敬。

劉伯明在完成全景攝影機抬升作業後,便開始解說起太空美景:“下面有白雲朵朵,還有成片的,像海洋一樣的畫面……跟隨我的步伐,一起自由地飛翔吧。”這話很有畫面感,更有感染力,當看到航天員在太空飛翔的場景,聽到“哇,這外面太漂亮了”的感歎,恐怕每個人都會因興奮而激動。可以說,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艙邁出的一小步,堪稱中國載人航天飛行邁出的一大步。

太空“飛翔”,殊為不易。據報導,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首次托舉航天員劉伯明到指定位置圓滿完成出艙操作,抬升天和核心艙艙外全景相機的位置,並驗證機械臂的大範圍轉移能力,完成了我國空間站工程建造任務的又一壯舉。這個機械臂不一般,它除了力大無窮,還極為靈活,扮演著一系列重要角色,比如承擔艙段轉位、航天員出艙活動、艙外貨物搬運、艙外狀態檢查、艙外大型設備維護等八大類在軌任務。

空間站機械臂不一般,還在於它是航天科技高精尖的化身,沒有它,航天員不可能實現太空漫步,更不可能自由“飛翔”。

此外,還不能不提航天員的“戰袍”——航天服。劉伯明、湯洪波出艙時,身著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生命安全 的重要保障,被稱為“濃縮的太空艙”,最基本的功能是,可抵禦外太空的高低溫、強異塵餘生。飛天航天服不簡單。據介紹,光航天服的頭盔面窗,製作就需要經過47道工序。據報導,僅做一副艙外航天服下肢限制層需要260多個小時,而裝配一套艙外服需要近4個月。其實,無論工時長還是工序複雜,都折射出飛天航天服要求高。

值得一提的是,飛天航天服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航天服,科技含量高,完全能夠滿足航天員出艙需要。而此次大顯身手的空間站機械臂所具有的科技含量——研製團隊在關鍵技術、原材料選用、製造工藝、適應空間站環境的長壽命設計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突破和創新,全部核心部件實現國產化,並形成多項國家空間機器人行業標準,不由得讓人感慨不已。

無論飛天航天服還是空間站機械臂,都是我國航天實力的集中呈現,彰顯了我國載人航天飛行成就,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生動注腳。由此,可以看到中國堅定不移建設航天強國的決心,也可以看到中國正努力實現高水準科技以自立自強。正如有網友所稱,從上次出艙到這次出艙,中國航天這13年來取得了多麽大的進步!

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準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誌。無論建設空間站還是航天員出艙,無論登月還是探火……都強有力地推動我國科技水準和能力不斷前進。接下來,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比如,中國不僅要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還要通過這個“太空之家”開展一系列科研任務。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太空探索沒有終點,自主創新在路上。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始終不移的目標。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我們終能更奔放地飛翔,看到更斑斕的景象。(王石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