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從來不缺少謎題,盤點人類歷史上的一些謎團

每過一段時間,科學家考古學家都會取得一些重要發現。他們發掘失落的文明,發現有價值的文物,或者找到著名歷史人物的遺骸。但大多數時候,這些發現都被謎團包裹。由於各種原因,例如缺乏文獻記錄,這些考古謎題中的許多至今仍未被破解。幸運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考古學家能夠進行更深入的檢測和研究,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古代事件和古代人物。

納斯卡地洞

納斯卡地洞是指位於秘魯南部納斯卡地區的一系列螺旋形石洞。舉世聞名的納斯卡巨畫也位於該地區。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對這些神秘地洞的來源和目的感到困惑。放射性碳測年不適用於這些地洞,因為用於製造地洞的材料與周圍地帶的相同。此外,正如許多南美洲文明一樣,納斯卡人也沒有留下書面的歷史記錄。最近,一組意大利科學家終於揭開了納斯卡地洞之謎。在對人造衛星拍攝的圖像進行分析後,科學家發現這些螺旋形地洞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道系統。這些水道把地下水輸送到所需區域,例如灌溉莊稼,或者提供人畜飲用水。剩下的水則儲存在地面水庫中。為了讓水保持流動,在水道上方挖掘出螺旋漏鬥狀的通風口,讓風進入水道推動水流。科學家說,這些螺旋形地洞作為古代水泵,全年為納斯卡地區供水。納斯卡地區被認為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那裡的乾旱有時會一連數年。納斯卡人之所以能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生存、繁衍,靠的正是地洞提供的水。科學家說,那時建造這些地洞的古人組織嚴密,技術發達。這些地洞當中的相當一部分,直到今天依然可用。

斐斯托斯圓盤

1908年,在希臘克裡特島上的斐斯托斯宮遺址,一隻直徑約為15厘米的神秘黏土圓盤被發現。它的兩面都有當時無人能懂的文字。科學家估計,這隻圓盤可能製作於克裡特銅器時代中晚期,大約是在公元前1700年前後。這只被稱為“斐斯托斯圓盤”的古文物,讓科學家醉心並困惑了幾十年。他們最初推測,這隻圓盤是一種古代打字機。這種猜測一度變得非常流行,但希臘科學家歐文斯在2014年對它提出質疑。歐文斯相信,斐斯托斯圓盤實際上是獻給某個克裡特神靈的禱文。歐文斯花了6年時間,潛心研究斐斯托斯圓盤上的文字。他發現這隻圓盤上出現得最多的單詞是“母親”,這讓他相信這隻圓盤是獻給克裡特生育女神的。歐文斯還認為,斐斯托斯圓盤的一面敬獻的是一名正在生孩子的女性,另一面則獻給一名有孕在身的女性。

嬰兒骨架

20世紀30年代,在發掘雅典古城的過程中,考古學家取得了一個令人十分恐怖,並且在考古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現:在位於雅典古城市場裡的一口井中,竟然有450具嬰兒骨架,還有超過100具狗骨架。為了解釋這一可怕的發現,考古學家提出了兩種理論:這些嬰兒可能死於瘟疫,或者可能是大屠殺遇害者。但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兩種理論都不準確。這些嬰兒都不是死於瘟疫,而是自然死亡的。實際上,:其中1/3的嬰兒死於腦膜炎,其余的則死於當時常見的其他疾病。新研究還揭示了古雅典人對待嬰兒的方式。正如古羅馬人那樣,古希臘人也認為,嬰兒出生7~10天后,還必須要經過一個特殊儀式,才能成人。正因為古希臘人不認為嬰兒一定就是人,所以他們會拋棄死亡嬰兒的屍體,而不是正規埋葬。至於那些狗,可能是用來陪“葬”的動物。

吳哥窟巨石

說到吳哥城,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全球聞名的吳哥窟。12世紀,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建造了這個宗教建築區,目的是敬獻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瑟挐(守護神)。到了14世紀左右,該建築群被轉換成佛教寺廟。多年來,考古學家一直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吳哥窟的建造用了500萬~1000萬塊大石頭,那麽,這些石塊是怎樣從附近一座山上運到吳哥窟建築區的呢?考古學家一度以為,這些石塊先通過水道被運到洞裡薩湖,接著又通過另一條河被運到下遊的吳哥窟。然而,這條跨度長達87千米的路徑太費功夫,不切實際。此外,石塊必須逆流通過洞裡薩湖,這顯然行不通。最近,科學家在實地調查吳哥窟地區並研究了人造衛星圖像後,發現了50座采石場和一個包括數百條道路、水道的運輸網絡。這條路徑的長度只有35千米,更切實可行。因此,這一新發現能解釋為什麽吳哥人能夠在相對短時間內建成像吳哥窟這麽複雜的建築群。

吳哥城隕落

在大約1000年前,柬埔寨古都吳哥城輝煌壯麗。這座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城市,被認為是工業革命之前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然而,在14~15世紀,強大的高棉帝國神秘崩潰。之前科學家一直將此歸因於過度開發土地和戰爭不斷。但新研究發現,吳哥城的隕落可能是因為長期乾旱。科學家研究了樹木年輪,它們顯示該地區當時長期嚴重乾旱,間或又嚴重水澇。為對抗旱情和洪水,吳哥人建造了複雜的護城河、堤防、水庫和水道網絡,收集、存儲夏季雨水。科學家研究了吳哥城最大的水庫,還采集了來自整個吳哥遺址的樣本進行檢測,從而追溯到了過去千年來吳哥地區的氣候歷史。他們發現,就算吳哥城有發達的水管理系統來抵禦乾旱和水澇,但仍不足以避免在惡劣環境和極端狀況下的衰亡。

豔後之死

有豔後之稱的埃及末代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30年8月自殺身亡,享年39歲。此前,她的情人、羅馬領導人安東尼在一場戰役失利後自殺身亡。據兩千年來的一個傳說,克婁巴特拉是故意讓一條非洲腹蛇咬死自己的。

但德國考古學家舍費爾不認同這個傳說。他找到了羅馬歷史學家卡修斯在克婁巴特拉死後200年的記述,其中說,這位埃及豔後死得很平靜、無痛苦。舍費爾的合作者、德國毒物學家梅博斯指出,被一條非洲腹蛇咬後的感覺會非常不舒服,症狀包括嘔吐、腹瀉和呼吸衰竭。死亡可能發生於被咬後45分鐘內,但也可能拖得更久才會死,並且被咬部位有很疼痛的水腫。最終,屍體的樣子會很難看。這顯然與卡修斯記載的克婁巴特拉之死不吻合。

不過,史料還記載,克婁巴特拉的兩個貼身女仆與她共赴黃泉。舍費爾仍然難以苟同,說:如果克婁巴特拉死於蛇傷,這就更不可能。在克婁巴特拉所死去的8月,埃及的氣溫很高,蛇根本不可能安安靜靜地待在那兒,然後按照“需求”咬人。梅博斯說,主要問題在於,蛇咬的後果難以預測,因為蛇毒有高度可變性,噴毒量可高也可很低,也就是說被蛇咬之後的結果比較不可控。克婁巴特拉應該會知道這一點,因此她不大可能會冒這個險:讓蛇咬自己,然後死得可能會非常難看和非常難受。

為了調查克婁巴特拉的死因,舍費爾和梅博斯前往埃及亞歷山大城,查閱古代醫療文獻。他們發現,文獻表明古埃及人諳熟多種毒藥,而且文獻中提到的一種植物毒藥不僅方便用來自殺,而且效果很好,可預測性很高。甚至還有一份文獻中說克婁巴特拉親自監測過毒藥的效果。舍費爾和梅博斯認為,克婁巴特拉自殺所採用的毒藥是用鴉片、烏頭和毒芹混合而成的。毒芹的毒性很高,據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是被它毒死的。舍費爾說,在克婁巴特拉時代,這一毒藥“雞尾酒”的效果就已為人所知:幾小時內,服毒者會無痛苦死亡。

據說有史料記載,仿效他人,克婁巴特拉做過多次毒物實驗。在她尋找無痛苦死亡方式的過程中,她可能觀察過許多囚犯被許多種毒藥組合(包括蛇咬)處死的場景。美國科學家梅奧猜測,克婁巴特拉當時很可能服用了高劑量鴉片來鎮靜,然後讓毒蛇咬自己,並且在被咬後半小時內死亡。死亡過程中,克婁巴特拉不會感受到痛苦,蛇毒會逐漸阻斷她的呼吸。

美國藥物學專家圖瓦德指出,舍費爾等人發現的毒藥配方從技術上講效果很好,是一種匠心獨具的毒“雞尾酒”。其中,鴉片和毒芹能緩解劇毒藥烏頭引起的胃腸道症狀,從而有助於無痛苦死亡。但圖瓦德也指出,克婁巴特拉時代組合使用植物毒藥的情況並不常見。圖瓦德還說,有關克婁巴特拉的傳說和猜測很多,例如經常有人說她撰寫有關毒藥、美容品和藥物的文章。據說,克婁巴特拉甚至還曾做過多次毒物實驗。在她尋找無痛苦死亡方式的過程中,她可能觀察過許多囚犯被許多種毒藥組合(包括蛇咬)處死的場景。但最終謎底至今仍未被揭開。找到她的木乃伊並進行法醫學檢測,才是破解她的死亡之謎的唯一途徑。

戒指謀殺

幾年前,在保加利亞東北部一個黑海城鎮附近的一座中世紀堡壘遺址,考古學家發掘到一枚奇怪的中世紀銅戒指。它有一個帶掩蓋性裝飾的微型圓形空匣子。考古學家說,這個空匣子用於裝毒藥,戴上這枚戒指的人能不被察覺地把毒藥迅速倒入玻璃酒杯中。在迄今為止於保加利亞發掘到的14世紀戒指中,這枚戒指十分獨特。考古學家說,這枚戒指是被戴在右手上的,這樣微型匣子才能被一根右手手指蓋住開口,從而使戴戒指者能在瞬間完成投毒。考古學家推測,這種用於政治謀殺的戒指來自意大利或西班牙,保加利亞各個公國與它們有貿易往來。在這枚戒指的佩戴時期,戒指的出土地在當時是一個公國的首府。在該公國大公與其子在14世紀下半葉的奪權戰中,這枚戒指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實上,在14世紀保加利亞的一系列政治謀殺中,這種戒指可能都派上了用場。

王族近親通婚

史料表明,古埃及王族中近親通婚現象常見。法老(國王)相信自己是神的傳人,所以,為確保王族血統純正,就需要近親通婚。然而,要想通過基因檢測證實王族近親通婚則很難,原因是倫理方面的考量——最好不要破壞木乃伊組織以提取DNA樣本。

2015年,科學家採用一種具有高度遺傳性的特徵——身高,來尋找259具古埃及王室及非王室木乃伊中的近親通婚證據。通過比較王室成員和非王室成員的身高,科學家發現男性法老身高差異少於非王室男性,男性法老身高高於同時期非王室男性,但王后與古埃及普通女性的身高幾乎沒有差異。

在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大約公元前1550—公元前1070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69.6厘米。在古埃及王朝時期初期(公元前2925—公元前2575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61厘米。古埃及各個時期男性平均身高為165.7厘米,女性為157.8厘米。總體而言,男性法老平均身高穩定在166厘米,身高變動幅度明顯小於非王室男性。王后和公主的平均身高為156.7厘米。在受調查者中,最高的法老是拉美西斯二世(大約公元前1303—公元前1212年),其身高為173厘米。他的王后身高在當時也很出眾,達到了165厘米,比新王國時期男性平均身高還高。該研究還證實,古埃及第17和第18王朝的近親通婚情況最嚴重。其中,身高165厘米的阿蒙霍泰普一世很可能是三代近親通婚的產物,早逝的少年法老圖坦卡蒙也是多代近親通婚的後代。

科學家對危地馬拉5~14歲男孩女孩的研究,得到了類似結果。極富有和極貧窮家庭的小孩身高差異各自都很小,這表明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差異也很小。換句話說,富家子弟不脫離優越處境,窮孩子也脫不開窘迫境地,這對後者來說顯然極為不利。那些中等收入者則生活在更可變的環境裡,流動性更大。科學家指出,平均身高和身高差異是推測古人生活環境質量的良好指標之一。由此判斷,王室男性所處的極優越環境可能是他們身高差異小的原因之一,同時也說明王族的確存在近親通婚現象。

女王的肺

1959年,在法國巴黎的聖丹尼斯基督教堂,考古學家發現了梅羅文加王朝的一位女王——亞妮岡德(大約公元515—580年)的遺骸。與亞妮岡德的骨架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她的首飾、服裝碎片和一綹頭髮。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亞妮岡德的肺。雖然她的遺體已完全淪為骨架,但她的肺卻得以完整保存。自從亞妮岡德的肺被發現後,科學家一直想知道她的肺是被刻意還是被天然保存的。直到最近,謎底才揭曉。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檢測了亞妮岡德的肺,證實她的遺體當初被刻意製作成木乃伊(乾屍)。通過生化檢測,科學家在亞妮岡德的肺中發現了氧化銅和苯甲酸的痕跡。苯甲酸通常存在於植物體內。下葬時,亞妮岡德的遺體束著銅腰帶。具有防腐特性的銅,常被用來製作首飾。科學家推測,當時亞妮岡德被從口中注入香料液或芳香植物液。銅的防腐特性再加上香料防腐,可能就是亞妮岡德的肺得以完整保存的原因。公元6世紀,法國流行使用芳香植物和香料處理屍體的做法。梅羅文加人是從羅馬人那裡學到這一技術的,而羅馬人則是從埃及人那裡了解到這種防腐術的。但與埃及人不同,梅羅文加人使用的屍體防腐術略顯粗糙。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麽只有亞妮岡德的肺被完整保存,遺體的其余部分卻都未這樣。

700年前的謀殺

康拉德·德拉·斯卡拉是意大利維羅那地區歷史上的大軍閥,但丁在其《神曲》中用了大段文字來描寫他,而他也是但丁的資助人。1329年7月22日,年僅38歲的康拉德去世。此前不久,贏得特雷維索城控制權才幾天的康拉德生病了,又吐又拉。康拉德為控制意大利北部整個維納托地區(古地名)而長期征戰,特雷維索之戰是他這場征戰中的最後一個勝利。

據史料記載,康拉德在喝了被汙染的泉水幾天后發病。他死後,有關他被毒殺的傳言四起。2004年,在康拉德死後675年,科學家掘出了他的遺骸。已變成天然乾屍(木乃伊)的康拉德依然穿著貴重、防腐的衣服,遺骸保存狀況很好。他平躺在棺中,雙臂交叉於胸部。科學家首先採用數字X光和CT掃描檢測他,發現他的喉嚨中有反胃出來的食物,他有肘關節炎和股骨關節炎跡象,還有肺結核和肝硬化痕跡。腹部CT掃描發現,康拉德腸道中仍存有糞便。科學家提取了糞便樣本。

檢測發現,康拉德的糞便中有甘菊、黑桑和毛地黃花粉顆粒。毒理學檢測證實,在康拉德的糞便和肝髒中,兩種毛地黃糖苷毒素濃度高。史料記載的康拉德生命最後幾小時的胃腸道症狀,與毛地黃中毒初期症狀匹配。科學家說,看來謀殺傳言是真的,謀殺者在甘菊和黑桑煎液中摻入了毛地黃液。甘菊當時被普遍用於鎮靜和止痙攣,黑桑則被用作收斂劑。也就是說,甘菊和黑桑原本被用來治療康拉德的小病(他當時沒有得什麽會立即致命的疾病),但藥液被人下毒。

康拉德死後,他的一名醫生被他的繼承人兼侄子馬斯蒂諾二世絞死。科學家認為,這也為康拉德遭謀殺的說法提供了間接證據。康拉德樹敵頗多,例如對他的勢力擴張不滿的人,但能夠對他的身體狀況了如指掌,說明謀殺他的人應該是他的身邊人,所以馬斯蒂諾二世本人的嫌疑最大。

死者身份

馬薩達是位於以色列朱迪亞沙漠中的一座要塞。近2000年前,一些信徒在這座要塞的圍牆內集體自殺,馬薩達因此聞名。這些信徒屬於一個猶太反抗團體, 他們試圖推翻羅馬人對以色列的佔領。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對馬薩達遺址進行了發掘,在其中的澡堂遺址掘出了3具人的遺骸,其中包括兩具男性骨架和一名女性的頭髮。專家們相信,這些遺骸屬於一個猶太家族。然而,以色列法醫學家和人類學家最近對這些遺骸進行檢測發現,這些死者可能並不是猶太人。運用先進的法醫學技術和古代文獻,科學家或許揭開了馬薩達遺骸之謎的真正謎底。古文獻中說,在戰爭中被俘的非猶太婦女必須被剃光頭髮,目的是讓猶太士兵不會被她們吸引。檢測證實,這名婦女的頭髮是在她還活著時被用一把利器剃除的,這表明她是一名非猶太戰俘。對這些頭髮再加上和發現於澡堂遺址的骨架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這兩男一女都並非猶太人,那麽他們就很有可能是羅馬士兵。

他們是誰?

2013年11月,在英國達拉莫郡大教堂附近,發現了兩座300年前的墓葬。這兩座墓中埋著17~28名男性。300多年來,這些骨架未受任何打擾。這些死者是什麽人?考古學家對此很困惑。據估計,這些死者的年齡在13~25歲之間。考古學家對這些骨架進行了徹底檢驗。18個月後,考古學家終於破解了這些死者的身份之謎——他們是在1650年鄧巴之戰(一場非常血腥的戰爭)中被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英國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領袖、政治家和軍事家)手下抓獲的蘇格蘭士兵。這些蘇格蘭士兵從鄧巴出發,被押解到160千米外的達拉莫城,並且被囚禁在該城的城堡和教堂中。考古學家相信,這兩座集體墓葬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可能有多達大約1700名蘇格蘭俘虜被葬於達拉莫城,他們的集體墓葬都位於達拉莫大學的建築物下面。

遺體眨眼?

2014年6月,意大利科學家駁斥了一些媒體聳人聽聞的報導:西西裡一家修道院中的一具幼童木乃伊每天都會眨眼睛。事實上,這一恐怖說法已經流傳多年。據意大利媒體報導,兩歲小女孩羅莎莉亞1920年死於肺炎,其木乃伊被保存於西西裡一家修道院中。每天,這具木乃伊的眼睛都會睜開多次,從而顯露出她完好如初的藍眼珠。

羅莎莉亞的木乃伊是全球保存最為完好的木乃伊之一。在西西裡巴勒莫市聖方濟會托缽僧修道院的地下墓室中,排放著大約8000具木乃伊,羅莎莉亞的木乃伊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具。有“睡美人”之稱的羅莎莉亞,看上去似乎在打盹。她的表情寧靜。她的頭枕在一張毯子上,卷曲的金發上依然系著發帶。雖然羅莎莉亞的木乃伊狀況完好得令人訝異,但科學家說她根本就不可能再睜眼閉眼。有人說她睜眼,實際上只是一種光學錯覺加迷信。每天,透過側窗進入地下墓室的光線都會改變方向和亮度,這造成無水玻璃棺中的羅莎莉亞木乃伊看上去會略微“移動”。當木乃伊“移動”至“新位置”時,她的眼皮更容易被看見。科學家說,其實羅莎莉亞的眼睛從來就沒有真正完全閉上過。

儘管該修道院地下墓室中的大多數木乃伊都是由僧人處理的,基本上都是通過在乾燥環境中風乾而成,羅莎莉亞的木乃伊卻是由匠人精心製作的。為了永久保存她,羅莎莉亞的父親求助於專業防腐師沙拉菲亞。沙拉菲亞從未公開過他的防腐劑配方。直到2009年,科學家才發現了一張手稿,上面列出了用於為羅莎莉亞防腐的配方:“一份甘油,一份甲醛,再加一份用水楊酸處理的酒精。”防腐過程很簡單:無需排放體內液體,也無需堵塞身體孔竅(例如鼻子、耳朵、嘴巴等),只需將防腐劑注入遺體體內。這一防腐劑配方的效果很好:甲醛殺滅細菌;甘油保持遺體水分;水楊酸殺滅真菌;甲醛和酒精固定遺體的姿態。

科學家為羅莎莉亞的木乃伊製作了新的高科技玻璃棺,它能讓這具木乃伊繼續保存更長時間而不腐壞。除了能阻擋細菌和真菌進入棺內之外,新棺還有一張特製的膜來避免遺體遭受光損害。科學家說,希望人們不要再編造有關羅莎莉亞木乃伊的天方夜譚,也希望遊客不要再對這具木乃伊拍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