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家都爭奪存款,銀行不能當資金販子

冉學東

商業銀行如果拿到客戶的資金不去做投資或者貸款,而是再借貸給別的金融機構去購買更高收益理財的理財產品或者去貸款投資等,這些行為初看起來似乎是自主經營行為,但是危害甚大。

商業銀行的本職工作是做投資或者信貸,最近幾年隨著同業創新的發展,銀行的功能出現了嚴重的異化。

大行、農商行還包括一些城市商業銀行等由於網點較多,吸收大量存款,由於貸款需求不足,預期風險較高,或者由於自身資產配置能力差,將自己的存款拆借給其他金融機構一些民營銀行如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還包括一些P2P公司等等,而這些機構才可能將貸款貸給實體企業,或者他們進行委外等操作。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大行或者農商行在拆借給同業存款費用,其他同業在放款時,成本必然抬高,他們的貸款利率必須跟上去,這就無形中抬高了貸款利率,這事實上從根本上抬高了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是中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銀行在這裡其實是一個資金中盤的角色,資金在層層轉借中成本在提高,風險在增加。最近幾年監管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進展比較緩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出現了錯配,商業銀行一方面盡職調查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找不到資金的需求方;能找到需求需求方的又沒有資金,後者就是互聯網金融平台以及網絡民營銀行等。

當然從去年開始實施的資管新政,對於資金空轉的現象的治理是非常有效的,這直接導致了互聯網平台P2P在資金端被卡,而幾個以所謂互聯網銀行立身的民營銀行,他們定位於不設一間實體網點,在負債來源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從去年以來也開始自己在負債端進行了各種努力。

比如各家民營銀行都推出了智能存款,其最大的特點是提前支取而不按照活期計息,同時選擇實際存期內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靠檔計息。其年化收益率鋼彈4%、當日起息、實時到账。其最低檔利率還甚至高於一般銀行的普通定期存款。例如5年期智能存款,當在2年零10個月時支取,則按2年定期存款利率計息。因此,智能存款具有活期的便利,又有定期存款的收益。

這個政策一旦推出就受到市場熱捧,但是由於其資產配置還在信託一側,存在一定的風險,由於監管視窗指導,個別民營銀行叫停了該產品,但是大多數民營銀行還在銷售,導致存款人的熱捧,有些銀行甚至早早出現“已售磬”,這其實已經出現了類似餘額寶的限購模式。

即使如此,商業銀行的同業業務仍然規模很大,有媒體報導,1月2日以來,多家農商行發行了2019年首期個人大額存單,小編不完全統計,截至3日發稿,至少19家農商行發行了總規模達113億元的大額存單。從目前農商行發行的2019年首期大額存單來看,三個月期的利率集中在1.705%,六個月期利率集中在2.015%,一年期利率集中在2.325%,兩年期利率集中在3.255%,三年期多為4.2625%。大部分農商行的大額存單,都比同期限存款的基準利率高出55%。

這就是說,目前農商行的存款資金並不充裕,由此前的資金融出方,變成了融入方,他們只能大額高息攬儲,但關鍵是這些資金有沒有用到農業農村農戶領域,是不是借貸給了房地產等高收益資產。如果真正的把農戶的儲蓄用於三農的貸款,事實上就不會出現這種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不能對接的問題,也不會出現農商銀行高息攬儲。

這也就不難理解因保監會1月14日晚間發布的通知要求農村商業銀行應確立與所在地域經濟總量和產業特點相適應的發展方向、戰略定位和經營重點,專注服務本地、服務縣域、服務社區,專注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嚴格審慎開展綜合化和跨區域經營,原則上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應專注服務本地,下沉服務重心,當年新增可貸資金應主要用於當地。

這個通知,對於最近幾年的同業創新再次進行限制,催促農商行回歸本源,服務三農,事實上是一個比較切中要害的政策。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