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若追根溯源的話,在古代過年是一件很凶險的事兒?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作者:尤磊

年,又叫夕,是隻怪獸

(一)“年”的傳說與由來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春節以持續時間長、親情最濃鬱、最為火爆熱鬧足為“節慶之冠”。春節俗稱“過年”,您知道“年”是怎麽來的嗎?

在民間傳說中,“年”又叫“夕”,是隻怪獸,每到臘月三十就要出來害人。年獸怕紅色,怕火光,怕響動,所以,到了臘月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掛彩燈,燃篝火,年獸一見就嚇跑了。大家平安度過這一夜就叫“過年”,又叫“除夕”。

在中國,“過年”的歷史要超過4000年。

除夕,就是打年獸

古漢語中,“年”字象形成人背著禾苗,表示莊稼成熟了,後來就有了“年成”一詞。由於禾谷一般都是一歲一熟,所以,“年”與“歲”又劃上了等號,換言之,一歲就是一年。

古人仰觀天象,將月亮初生那天叫朔,完全看不到月亮那天叫晦,從朔日到晦日就是一個月。在上古歷法《夏歷》中,一年有十二個月,第一個月稱正月。正月朔日為一歲之首,也就是一年的開始。而最後一個月的晦日則是一年之末,就是除夕。

古人一般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進行圍獵,打些山雞野兔滿足族人對肉食的需求。“獵”、“臘”形旁相近,聲旁相同,可以通假,古人又管這個月叫“臘月”。打的野獸吃不完,富余的獵物要拿出來祭祀祖宗神靈,在臘月進行的祭祀,所以叫做“臘祭”。

豐收了,自然要慶祝一番,那麽,什麽時候慶祝呢?秋收冬藏,當然要選在相對閑暇的冬天了。對年成的慶祝與期盼與“臘祭”結合到一起,就是“過年”的原始雛形。這時候,中國正處於部落大聯盟時代,中華文明才剛剛起步。

後來,年與豐收關聯起來,年獸的形象也發生了變化

(二)春聯與門神的來歷

一元複始,萬象更新。春節又叫元日、元旦、元正、元朔等。王安石有《元日》一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描述過年的盛況。

爆竹聲裡辭舊迎新,暢飲美酒春風撲面,太陽照耀千家萬戶,揭掉舊符換上新聯。爆竹就是炮仗,沒有發明火藥時,人們燃燒竹子,劈裡啪啦烘托氣氛。屠蘇是在正月初一飲用的以避瘟疫的美酒。桃符則是春聯的別名。

相傳上古先民常遭鬼怪侵擾,玉皇大帝就派神荼、鬱壘二神到人間協助堯帝除惡,二神用桃木杖戰勝了鬼怪,終還世間一個朗朗乾坤。後人就將桃木刻符,畫上神荼、鬱壘的形象釘於門兩邊,用以驅鬼辟邪。五代時,後蜀末帝孟昶是個附庸風雅的主兒,公元964年除夕,他在皇宮大門桃符上寫了兩行字: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副對聯,而神荼、鬱壘則被擠到門上做了門神。

門神

(三)春節民俗一覽

在民間,從臘八開始就進入了“迎春日”,有民謠為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言好事”,拿糖瓜糊住他的嘴,省得他在玉帝面前胡說,也就能更好地“下界保平安”了。

大年夜是必須吃餃子的,一年來,家人四處奔波打拚,過年了吃個團圓飯,“餃”諧音“交”,寓意團聚合歡。再一個,餃子形似元寶,也有“招財進寶”之意。

守歲

吃過年夜飯,大人要“守歲”,孩子們則伸手要“壓歲錢”。“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瘟疫全部趕跑,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壓歲錢則與這個寓意差不多,“歲”與“祟”諧音,小輩得到長輩壓歲錢就可以壓崇驅邪,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長輩得到小輩壓歲錢則可以停止長老,青春永駐。

大年初一開始則要拜年,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士大夫不堪其煩,書寫名帖由仆人攜帶前往致賀,這便是當代賀年明信片的來源。明代大儒文征明有詩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這東西,誰送過基本記不住,誰沒送確是門兒清,也別嫌世情虛浮,人同此心,都一樣。今人有“不出十五便是年”的說法,所以,拜年走親戚一般要持續到過了元宵節才結束。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春運”已經開始,遠方的遊子們,買好車票了嗎?家人可都在盼你回家過年呢。

【作者簡介】尤磊,筆名歸去來,基層幹部,市級作協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