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部龍頭之爭:武漢、鄭州雙子星初現,長沙生猛

文丨西部菌

去年一口氣拿下千萬人口俱樂部和兆GDP俱樂部雙門票的鄭州,最近又迎來好消息。

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的批複。批複指出,原則同意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建設3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12號線一期、14號線一期等7個項目,總投資 1138.94 億元。

如此大手筆,是鄭州近幾年迅速崛起的一個縮影。而目前中部六省會中,武漢、長沙、鄭州三城的GDP都突破兆。這也意味著中部地區的龍頭之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中部三傑”,未來到底誰最有可能成為霸主?

01

鄭州人口增加最多

誰是霸主,最粗暴的指標依然還是GDP和人口。

從2010年到2018年這8年間,三個城市的人口和GDP數據如下:

截至2018年,三個城市GDP都過千萬,武漢、鄭州的人口也都突破千萬,唯一例外是長沙以剛過八百萬的人口,實現了11000億的GDP。

從近8年的增速看,人口方面,鄭州最快,長沙次之,武漢相對慢一點。

常住人口絕對增加值,也是鄭州位列第一,增量為151.6萬,武漢也增加了130萬人,長沙則只有111.47萬。

GDP方面,武漢無論是絕對增量,還是增速,都居第一位;鄭州增速位列第二,長沙排在最後一位,但絕對增量,長沙高於鄭州。

三個城市的差距到底是縮小還是擴大了?

從人口看,武漢、長沙、鄭州的比值由2010年的1.39:1:1.22,變為2018年的1.36:1:1.24,應該說變化不是很大。武漢的優勢有所縮小,但鄭州的優勢則有所擴大。長沙與武漢的距離縮小了,但對鄭州的優勢也減少了。

從GDP看,由2010年的1.21:1:0.88,變為2018年的1.35:1:0.92,長沙與武漢的差距拉大,鄭州與長沙的差距縮小,與武漢的差距則有所擴大。

總體看,三座城市在過去近十年間的發展,沒有絕對的輸家和贏家可言,可謂勢均力敵,追得很緊。這也為近幾年中部版塊的普遍崛起提供了注腳。

有統計顯示,自2001年到2017年的GDP排名變化中,長沙的排位在全國上升最快,上升了13個名次,鄭州也有9個。武漢雖然只上升2位,但排名本身就比較靠前。

所以說,將三座城市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也可以說是表現不俗。

02

長沙“吃虧”最多

儘管三座城市的發展勢頭都很不錯,但毫無疑問,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體量,武漢目前都仍是當之無愧的中部第一城。

不過,從近幾年的發展現實來看,武漢並沒有絕對的優勢把鄭州和長沙甩開,也是事實。這讓三個城市的爭霸,更具期待。

且由於武漢和鄭州都被批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也讓中部的“雙子星”格局初步顯現。

當然,武漢同時也是中部唯一一個副省級城市。相對來說,在政策方面,長沙確實有點“吃虧”。

就各自的城市定位來看,也能夠發現這種微妙的區別。

西部菌在《到2035年,九大國家中心城市會長成啥樣》中,有分析過武漢和鄭州在城市總規中的定位。

如武漢在還未獲批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定位為:

國家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中心、先進製造中心和綜合交通中心,國際濱水文化名城。

鄭州在《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中的目標定位為:

國際綜合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經濟增長中心,國家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國家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

如果單看各自的定位表述,鄭州甚至比武漢顯得更大氣、更全面。

長沙2035城市總規應該已經上報,但未見內容披露。不過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中的定位,無疑太低調:

湖南省省會城市,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可以預期,新的總規中,長沙的定位會有所提升。但由於在上一輪國中的爭奪中出局,武漢和鄭州相較於長沙的政策優勢,或會長時間存在。

03

武漢要繼續“搶人”

一些具體發展指標上,三座城市也基本可以說是各有特色。

高等教育、人才方面,武漢和鄭州各居一高一低兩端,長沙居中。相應的高新技術產業,也基本上遵循同樣的排位。

交通方面,武漢、鄭州的鐵路客流和樞紐地位輕鬆進入全國前十,但航空方面,鄭州、長沙均超過武漢,且鄭州機場吞吐量增速生猛。另外,長沙相對的鐵路短板,近幾年有所彌補。

產業方面,武漢第二產業在6000億以上,長沙和鄭州只有4000多億。不過長沙和鄭州也都各有亮點。長沙的重型裝備製造,在全國也舉足輕重;鄭州有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外貿方面,目前湖北、河南自貿區都已獲批,湖南自貿區仍在加緊申報之中。

這裡還是要著重提一下長沙。雖然GDP超過鄭州,但長沙諸多方面,較之鄭州和武漢,都屬於“窪地”。比如房價、人口乃至外部政策紅利。不過這也意味著機遇和潛力所在。未來中部的龍頭之爭,最大的變量很可能是長沙。

論首位度,目前長沙和武漢都已經算得上是典型的強省會,鄭州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近一億的人口腹地,也是未來鄭州笑傲中部的一個巨大資本所在。

作為大哥的武漢,未來除了繼續保持優勢,對人口的爭奪還不能放鬆。

雖然武漢幾乎是最早發起“搶人大戰”的城市,但去年常住人口增量還是低於鄭州和長沙。考慮到湖北總人口比河南、湖南都要少,武漢應該繼續重視人口問題。

04

都市圈時代:長株潭能否翻身?

都市圈時代即將到來,看一個城市的發展前景,就不得不看其所在都市圈的情況。

上個月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鄭州、武漢、長沙都被劃入發展型都市圈。

其中,鄭州都市圈由五個城市組成:

武漢都市圈則有9個成員:

長沙都市圈僅有三個城市:

顯然,武漢都市圈從GDP總量到人口都是明顯第一。鄭州次之,長沙只在人均方面有優勢。

不過,在長株潭城市群之外,湖南也提出了以長株潭為核心的“3+5”城市群計劃,也就是除了長株潭,還包括周邊的嶽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5個城市。如果這個格局成型的話,就很有可能超過武漢都市圈。

當然,在長株潭城市群多年來進展有限的情況下,“3+5”城市群的推進難度不算小。但這也是未來都市圈時代,長沙必須爭取打好的牌。

武漢都市圈的發展,則隨著鄂州機場的建立,將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而鄭州都市圈,還是那句話——人就是最寶貴的資源。

總結起來,目前中部版塊的龍頭之爭,可以說武漢、鄭州暫時站位較高,而長沙低調,卻表現生猛。三座城市到底誰能笑到最後,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這種發展活力繼續保持下去,就是中部崛起之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