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像獎高光時刻頻出,香港電影完成了自救?

昨日,一年一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文化中心正式頒獎,24部入圍影片共同角逐19項大獎,《無雙》以七項大獎成為本屆金像獎的最大贏家,而影帝和影后桂冠分別由黃秋生、曾美慧孜憑借《淪落人》《三夫》摘得。

“回憶殺”堪稱本屆金像獎的一大特點,在紅毯上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錢嘉樂、林曉峰齊齊到場,《古惑仔》又一次合體,令人感慨萬千。楊千嬅和余文樂牽手走過紅毯,恍惚中志明與春嬌又一次向著觀眾迎面走來。

在頒獎禮最初,首先在大螢幕上以短片的形式向在2018年離世的電影工作者致敬,其中包括金庸、藍潔瑛、林燕妮、盧凱彤、林嶺東、鄒文懷、嶽華、計春華等一大批在去年辭世的電影人。

謝霆鋒、馮德倫、吳彥祖、李燦森四位演員上演同框,恍然間他們一起合作過的電影《新特警人類》已經過去20年了。在頒發專業精神獎的時候,錢小豪與錢嘉樂兄弟二人同時上台頒獎,也是久違的場面。

雖然唱衰香港電影的論調每年都會被重新提起,但是今年的金像獎還是可圈可點的。早在提名階段,《無雙》就以17項提名領跑,而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無雙》包攬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編劇在內的7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的贏家。

黃秋生憑借《淪落人》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擊敗了周潤發、郭富城、吳鎮宇等對手,這是他繼《野獸刑警》獲得金像獎影帝20年之後再次獲此殊榮,同時也是黃秋生的第5座金像獎杯。

曾美慧孜獲得最佳女主角,成為中國內地第7位金像獎影后,前六位分別是斯琴高娃、周迅、章子怡、鞏俐、趙薇和春夏。憑借《三夫》中的表演,曾美慧孜戰勝了蔡卓妍、張靜初等對手,在獲獎感言中,她還提及感謝張國榮。

最佳男配角由袁富華憑借《翠絲》摘得,最佳女配角同樣頒給了出演《翠絲》的惠英紅,這是惠英紅的第五座金像獎杯,三次影后,兩次女配。《翠絲》是一部關於“變性人”的電影,展現了變性人翠絲的心路歷程。

《我不是藥神》獲得了本屆金像獎兩岸最佳華語電影獎項,文牧野導演上台領獎時表示自己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基本上有一半的電影知識是來自香港。另一部內地影片《紅海行動》則將本屆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音響效果等技術類獎項收入囊中,展現了這部電影過硬的技術實力。

謝賢獲得終身成就獎,由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到場親自頒發。專業精神獎則頒給了龍虎武師、諧趣動作演員,有“魚頭允”之稱的劉允。

【文/趙春暉】

火線快評:

在金像獎的地盤上,大片和小片平等

香港電影和香港金像獎被人唱衰很多年了。我15年前在都市報做娛樂版的時候,媒體上就是“港片已死”的調門,近年來可能是喊得疲憊了,哀憐的聲浪低了些。

看了昨晚新鮮出爐的頒獎結果,我是欣慰的。香港電影已經找到了有效的發展之路,那就是:以合拍片的形式在內地大市場中攻城略地,以港產片的形式在香港本土記錄時代和人心。

《無雙》拿到了七項大獎,包括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獎。這是對帶領香港電影尋得血庫、蓬勃生長的電影和電影人的獎賞。《無雙》還拿到了最佳剪輯獎、最佳攝影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這是對《無雙》影像效果和視覺美感的表彰。

而《紅海行動》拿到了最佳動作設計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和最佳音響效果獎。《無雙》和《紅海行動》幾乎拿走了全部的技術獎項,而技術獎最關乎觀眾在影院裡的享受感和滿足感。這兩部電影分別是內地去年春節檔和國慶檔的票房冠軍,這是一年當中最富商業潛力的三個檔期中的兩個。

《三夫》《淪落人》《翠絲》瓜分了演員類獎項。這些影片不為內地觀眾所熟知,也並非高投資、大製作電影,而是有著藝術電影關注社會、關切命運、爬剔人性的特點。黃秋生、惠英紅演技純熟,成名既久,曾美惠孜初露鋒芒,袁富華百煉成鋼。港資電影在為更多的富於演技,但無法在主流商業大片中施展的演員,提供了釋放光芒的機會。不管是獎掖老將,還是提攜新人,總歸是在為香港電影挖掘更多的表演力量。

有意思的是,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演員獎,十分青睞內地演員。此前,斯琴高娃和章子怡兩度獲封影后,周迅一次女主、一次女配掄元,鞏俐、趙薇、春夏也獲得過最佳女主角獎。白靈得過最佳女配角獎,田沅和徐嬌得過最佳新演員獎。而男演員在表演獎方面成績稀薄。

這也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男演員可以幾十年長盛不衰,經常性入圍影帝的提名,本土藝人盡夠使了。而女演員則因為戲份、年齡、急流勇退等原因,很難產生藝術的常青樹,香港畢竟“彈丸之地”,女演員不敷使用時,便會借重內地的人才供給線。這就是內地女演員在香港金像獎機會多多的原因。

從2014年到2019年,“商業向內地,藝術留本土”的格局穩定。合拍大片和本土小片在金像獎的競爭,大致是勢均力敵的局面。一般來說,各有兩部代表作品瓜分重要獎項。有些年頭,本土小片會佔得上風。另一些年份,合拍大片取得壓倒性優勢。

2014年金像獎,合拍大片的代表是《一代宗師》和《激戰》,本土小片的代表是《僵屍》和《狂舞派》。

2015年金像獎,合拍大片的代表是《黃金時代》和《竊聽風雲3》,本土小片的代表是《金雞SSS》,《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2018年金像獎,合拍大片的代表是《智取威虎山》《捉妖記》,本土小片的代表是《十年》和《踏血尋梅》。

2017年金像獎,合拍大片的代表是《湄公河行動》和《擺渡人》,但沒有拿到重要獎項。本土小片的代表是《樹大招風》《一念無明》《幸運是我》,在獎項上碾壓了大片。

2018年金像獎,合拍大片的代表是《明月幾時有》《殺破狼.貪狼》和《追龍》,本土小片的代表是《黃金花》。《明月幾時有》雖然投資較高,但卻是文藝片的調調,所以兩邊還是勢力均衡。

東風和西風輪番壓倒對方,香港金像獎一年年走了過來。對於內地市場而言,內地本土導演已經大幅度完成新老迭代,而香港導演基本上還是老將打天下。內地冒出了吳京、徐崢、陳思誠、文牧野等新銳高票房導演,而香港仍以林超賢、周星馳、徐克、莊文強等宿將攻城略地。從票房產出看,香港導演仍然保有半壁江山,在警匪、軍事動作、武俠功夫片領域獨擅勝場。但從發展後勁看,內地的新生力量明顯更加茁壯。

憑借著特殊的地域優勢和發展機遇,香港電影曾創造東方好萊塢的奇跡,並奉獻給世界諸多的經典影片和華語電影獨有的類型片—武俠功夫片。隨著香港和內地經濟融合,電影創作的主客易位,香港電影回歸到局部能量場是大勢所趨,商業片老將當然會北上繼續發揮作用,而本土電影的守成和開拓只能寄望於藝術片老手和新人。

合拍片融入內地電影主乾道已是不爭的事實,更令人欣喜的是香港本土電影薪火相傳,每年都能產出走心之作。而且,在金像獎有意識的扶持之下,這種“自產自銷自表彰”的模式已走熟走順,勢將為香港電影的基因傳承和發展創新長久地保駕護航。

【文/趙春暉、李星文】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